图书馆学家、情报学家——孟广均
2012/7/7 点击数:1030
[作者] 北武飘风
[单位] 北武飘风的博客
[摘要] 图书馆学家、情报学家孟广均,祖籍河北阜平,1934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临时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主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图书馆学家、情报学家——孟广均
图书馆学家、情报学家孟广均,祖籍河北阜平,1934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临时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主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情报业务工作
他曾全面从事过一、二、三次文献情报工作,包括:a.文献的分类、编目、典藏、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一次文献工作;b.编制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工作,负责编制了激光、地震、仿生学、火星等国外文献资料目录;c.参与或主持编译了国外仿生学资料汇编、地震预报译文集、核酸研究资料、除秀剂、从石油提取蛋白、立体摄影、国外科学报导等专题资料。
2学术研究工作
2.1理论研究他曾在不同的文章中和学术会议上就图书情报界关心的热门课题及基础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是最早参与和推动关于情报概念讨论的作者之一。他认为情报的基本概念是“知识的传递”。论文《情报概念管见》1981年在《情报科学》上刊出后被引用数十次,并被多家刊物转载。这一观点与1984年颁布的国际标准完全-致。他还多次就图书馆服务、情报服务和情报调研的概念、性质、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发表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他指出:图书馆服务是侧重管理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提供原文服务;情报服务是侧重加工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是侧重研究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咨询服务。他强调对这些基本概念和特性理解不清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和决策上的失误。在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他提出情报的机能是关键的机能,情报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情报在科研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起指引作用,在未来信息社会情报业是主体,操纵着一、二、三产业,从而支配整个社会;与此同时,能够控制信息流的情报工作者也必将居于主导地位。有关文章《也谈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982年发表在《情报学刊》曾被多次援引。他是较早从理论上论述图书馆和情报工作体制一体化的作者之一。他一是正式将其背景、依据、优越性等编写到《图书情报工作概论》教材中;二是推出了创新性观点,如图书情报工作体制一体化的内涵应随着事业发展而不同,即“阶段发展论”,先联合起来,加强分工协作,减少重复浪费,然后根据各自的条件先后进人结合阶段—主要是统一领导和管理.最后发展到统一阶段,这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将促进图书、情报、资料、文献、档案等在新的高度重新组合。这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有力佐证。但他认为在这个大系统下还会“各司其职”。有关文章如《关于情报概念、工程、信息业》1985年发表在《情报业务研究》上被编者专门加了按语,认为“所提观点和涉及的范围对国内情报界关于情报概念的争鸣以及就新技术革命展开的讨论颇有益处”。
近几年他根据工作需要重点研究了图书馆服务与告理、文献资源建设、信息管理等问题。除后者进行了专门课题研究外,还撰写了数篇文章和多条大百科条目,翻译了有关资料和专著,并在中央部委和省市举办的一些图书馆长研究班上做了学术报告。1992年他和卢太宏教授合作主编了《信息资源管理》专辑;撰写发表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荣获首届“信息杯”荣誉奖;应邀参加“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与资源共享国际研讨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的文献资源及其合理布局》英文论文,该文被美国国际性刊物《图书馆采访:理论与实践》全文刊发。
2.2比较研究广泛介绍了国外图书馆与情报工作概况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图书情报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多篇文章中就组织统一的图书馆网、我国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的发展方向、加强情报工作、加强咨询服务和重视用户研究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在与人合著的《图书情很工作概论》一书中比较研究了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基础工作、情报报导、工作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养、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的方针和任务。他还多次应邀就国内外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做专题学术报告。他作为特约撰稿人撰写的《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对信息业几个问题的看法》除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外,还分别被刊登在台湾和大陆刊物上。1994年他应邀参加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术研讨会,并做了《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几点看法》的发言被《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年第1期刊发。这些都是在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写的,都受到有关著名专家的好评和肯定。
2.3应用研究一是侧重文献情报的开发利用,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一些关于学科文献、特种文献、学位论文等查找方法的文章,参与编写了文献检索方面的专著,讲授“文献检索”、“参考工具书”等课程;二是对全院文献情报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承担院级课题,被推选为总课题组的组长,该课题从学科、地区、文献类型、重点机构和经费等5个方面设立了19个专题研究子课题,最后完成了总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ill查分析和合理布局研究》《修改定稿》,提出了《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和共享方案》《执笔》,并附带编辑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源指南》《主编》。该项目获中国科学院199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199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在1993年撰写的《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英文)除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外还被美国著名刊物刊发。
2.4学术评论他是我国情报学研究状况的最早评论者之一,力主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应采用多种模式,不要一刀切;主张重视情报咨询服务,研究整体情报,加强情报用户的调查研究。有关文章《近两年我国情报科学研究概况》被全国专家组成的情报科学评委会评为8篇获奖论文之一,并被一些刊物转载。评委认为文章“不仅在形式上、方式上有创造性,在内容上也进行了可贵的尝试”。1993年作为武汉国际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特邀发言人,宣读了《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英文论文,受到好评,并被台湾的《资讯、传播与图书馆》杂志刊登。1994年他在“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和“海峡两岸第二届图书资讯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对信息业几个问题的看法》、“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几点看法”的发言,受到图书馆学家王振鸽、胡述兆等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2.5未来学研究他是国内最早介绍、传播未来学经典著作的译者之一。他借助于丰富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外文功底,翻译了世界未来学会主席柯尼施的名著《未来学入门》(原名《未来研究》)、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名著《未来的冲击》、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原名<学无止境》》等。同时他还撰写了《我国图书馆中期未来展望》一文,被收录在《图书馆学研究》一书中。
3编审工作
3.1刊物他愿多做些研究工作,著书立说,但当领导让他同时担任三个学术刊物(《图书情报工作》、《国外图书情报工作》、《国外科技新书评介》的常务副主编时《他都是创办人之一》,他明知任务繁重,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是从命了。他先是副主编后是主编的《图书情报工作》曾三次获得全院先进期刊奖和199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两栖性全国核心刊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被录人美国LISA光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发行世界的专业刊物。
3.2教材为提高全院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牵头组织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教材《包括13个分册},他被推选为副总编辑。教材被国内许多单位选为培训图书情报干部的主要教材。
3.3大百科全书及会议文献《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部分有5个分支分别约他撰写词条《约40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从发现他、欣赏他到聘任他为该卷编委兼2个分支的副主编,最后又把他吸收到5人总审稿组中。负责修改、补充大批词条,称他是“得力的编委”。此外,他还担任“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英文论文集的主编,该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4翻译工作
他是国外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学情报学较早的大量传播者之一。从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资料社创办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论文文摘起即应邀编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章的文摘。1963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办国内第一份情报学刊物《综合科技动态·情报分册》起,即应邀编译了介绍国外科技情报传递方法、索引编制技术、科学情报交流等文章。1972年他创办了《国外图书馆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计算机应用、缩微品、COM, CIM、科技情报系统等。1982年科技界的春天到来之际,他又在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国外图书情报工作》,大量介绍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受到同行的好评。
此外,除上述未来学译著外,他还参与翻译并通校了赫青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旧译《天演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史》、特德的《计算机化图书馆系统引论》《此书为国内同类著作的第1本》,以及《西德的情报文献工作》、《美国文献情报资源建设》和《收费信息服务》等。
5教学工作
a.他曾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兼耳、文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副教授、教授,主讲《图书情报工作概论》、《情报学概论》、《情报检索与论文写作》等课程。b.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1994年被评为全院优秀导师,受到表彰。为中国科学院和一些省市的研究班做专题报告“图书情报工作发展动向”、“国外图书情报工作概况,”“参考工具书”等。c.为一些大学研究生和高年级班讲“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概况”,多次在中央国家机关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学会的培训班、专业证书班和其他系统的培训班讲授“图书情报工作概论”、“科技文献检索”、“未来学引论”等。d.曾多次被邀评议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等处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包括全国第一批图书馆学情报学共6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e.曾主持英语基础班、语法班和专业英语翻译班等。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情报学报》1986年第1期和《情报科学》1986年第4期刊登的刘东维的两篇论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按平均被引率和发文数综合、客观地评价,将他和其他9人列为“为我国情报科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情报学者”,是我国情报学术界的“核心著者”。1988年吉林省和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为他出版了《孟广均论文选》,选登了13篇文章,收录了近百条著译目录。《中国图书馆学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将他列为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家之一。从1979年以来被全国各地出版的学术刊物《情报科学》、《情报实践》、《情报业务研究》、《国外情报科学》、《图书馆学通讯》、《中国图书馆学报》、《未来与发展》等聘为编委;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二、三、四届理事会理事;被聘为中国文献标准化委员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叉学科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卷编委、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和编译工作委员会委员等。1991年《情报业务研究》杂志以《儒雅学者,勤奋干才—记图书情报学专家孟广均》为题刊登了特约记者的专访稿。他的传略已被收人《图书馆学百科全书》、《中国当代自然科学人物总传》、《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华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国际传记辞典》、《国际学术界名人录》、《1993一1994年国际知名人士》、《新中国留学人员大辞典》等国内外多种传记著作中。他是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有影响的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孟广均的图书馆学思想,已被写入《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史》一书中。
摘自吴仲强.论孟广均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情报杂志.1997(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