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吴慰慈教授七秩华诞
2007/7/5 点击数:1731
[作者] 竹帛斋主
[单位] 程焕文如是说
[摘要]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七”这个基数中的奇数,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尊奉为崇高神圣,天上有北斗七星,人间有七仙女神话,佛教有七级浮屠,道教有全真七子,诗词有七绝七律,音乐有七声音阶,颜色有七彩缤纷,……。在我国图书馆学术史上,《别录》《七略》开山杰作,《七志》《七录》薪火相传、“四库七阁”登峰造极,无不以“七”显示崇高神圣。
良师益友 学林垂范
——恭贺吴慰慈教授七秩华诞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七”这个基数中的奇数,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尊奉为崇高神圣,天上有北斗七星,人间有七仙女神话,佛教有七级浮屠,道教有全真七子,诗词有七绝七律,音乐有七声音阶,颜色有七彩缤纷,……。在我国图书馆学术史上,《别录》《七略》开山杰作,《七志》《七录》薪火相传、“四库七阁”登峰造极,无不以“七”显示崇高神圣。
有趣的是,1937年7月,吴慰慈教授诞辰;1947年,王重民教授创办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57年,刘国钧教授发表《什么是图书馆学》;1957年,吴慰慈教授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2007年,周文骏教授的《文献交流引论》出版刚好三七二十一年;2007年,吴慰慈教授刚好为图书馆事业服务了47个年头;2007年7月7日,几位学生还将在北京举行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吴慰慈教授七秩华诞荣庆宴会。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七”紧密相连,昭示着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重民、刘国钧、周文骏、吴慰慈等鸿儒硕学建造图书馆学七级浮屠的无量功德,昭示着吴慰慈教授七彩飞虹的学术人生。
风云际会,机缘巧合。我之所以能够信手列出这么多的“七”,这不仅是因为“七”这个奇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神圣,并在我国图书馆学术史上显示着崇高,而且是因为我与吴慰慈教授最为频繁而亲密的接触始于199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换届吴慰慈教授出任副理事长兼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之后。在我这十年的学术成长历程中,吴慰慈教授同样给我带来了七重感动和感激:
其一、1998年4月15-17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在上海图书馆召开,吴慰慈教授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詹德优、吴建中、汪东波、倪晓建、朱强和我任副主任委员。这个由两位老师(吴慰慈教授和詹德优教授)和5个年轻人组成的新老结合班子反映了世纪之交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新老交替。在这个班子中,除了我远在南粤并不起眼以外,其他的都在业界担任着显职。好几年以后,我才无意间得知:我之所以能够进入到这个学术层面完全是因为谭祥金教授的竭力举荐和吴慰慈教授的大力提携,而他们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此事。此恩此情令我刻骨铭心。
其二、1999年7月9-1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1999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大连召开,从此年会成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一种学术制度。那次年会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有两点:其一、许多与会者因饮食不适而纷纷求医问药。其二,吴慰慈教授、詹德优教授和我共同主持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专题会议,台上台下,互动研讨,唇枪舌剑,最为火爆,以至数百位听众挤满了会场的走廊和四周空地。可是,没有几个人了解我们三个主持人当时的遭遇。记得在会议开始前几分钟的时候,吴慰慈教授才满头大汗地赶到,刚在主持人位置上坐下,便有医务人员走过来从吴慰慈教授腋下取走体温计,这令我好生诧异,原来吴慰慈教授因食物不适刚刚从医务处赶来。眼见詹德优教授面色有异,我询问后乃得知,詹德优教授也是打完针后才来到会场。两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也因肠胃不适而疼痛难忍,但是,两位老师的榜样力量和台下友人不断上传中西药品的关照,使我仍能若无其事地坚持到最终。
其三、2002年4月17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吴慰慈教授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詹德优、吴建中、汪东波、倪晓建、朱强和我继续担任副主任委员。虽然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与副主任没有变化,但是,专业委员会的数量却有了新的增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新增设了“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是在我住的房间内讨论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与人选问题,当我提出应该增设“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时,立即获得了一致的赞成。可是,因技术操作的问题,一时难以确定合适的主任委员人选,于是,吴慰慈教授和倪晓建、吴建中乃力加劝导,以至于我无法推辞,只好勉为其难地肩负起主任委员之责。后来,在吴慰慈教授的指导下,我与李国新、陈传夫等通力合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的研究变成了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而我亦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获益匪浅。
其四、2005年11月7-1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吴慰慈教授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国新任常务副主任委员,王世伟、朱强、汪东波、陈传夫、倪晓建、戴利华和我任副主任委员。鉴于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主动请辞“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之职,建议由李国新担任,吴慰慈教授及时地给予了谅解和支持。因为众所不周知的原因,在我心灰意冷决意淡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时候,吴慰慈教授一直在不断地用言传身教来开导我,或促膝谈心,或电话交流,其肺腑之言令我感动不已。后来,吴慰慈教授还与倪晓建、王余光一起动议增设“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全力挽留我。吴慰慈教授对我这种个性独特且非常草根的年轻人如此的包容和厚爱,令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其五、2002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吴慰慈教授任主任委员。这是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这个里程碑的树立无疑是吴慰慈教授的卓越贡献。我作为其中的一个委员,有机会在吴慰慈教授的领导下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效力。记得,在第一次会议上,我曾提议开展图书馆学教育调查,吴慰慈教授立即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赞许,并在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下,以高度的信任将此项任务交付给我。在吴慰慈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80万言的《世界图书馆学教育进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4月)。每次重温吴慰慈教授给我们这本书撰写的序言,其对后学的鼓励与奖掖总是能不断地给我注入学术研究的能量和动力。
其六、鉴于图书馆学教材的匮乏,吴慰慈教授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徐挥主任等以令人敬佩的智慧,及时地将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的建设成功地列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划,这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写计划的会议上,我曾毛遂自荐承担《信息资源共享》的编写任务,在吴慰慈教授、徐挥主任、刘兹恒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新编的《信息资源共享》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和新建的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才得以迅速推广。近3年来,我们的教学团队一直在全力将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打造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虽多次申报未能如愿,但仍然毫不气馁,课程建设日臻完善。毫无疑问,这同样得益于吴慰慈教授、徐挥主任和刘兹恒教授的不断鞭策和鼓励。
其七、2005年,我第二次出任资讯管理系主任,决心全力开展学科建设。其后,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吴慰慈教授和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最高的得分获得了图书馆学博士点,实现了我系学科建设零的突破。诚然,一个博士点,对于拥有一级学科授权的院系来说可能只是量的变化,但是,对于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来说则是质的飞跃。这种雪中送炭使我系摆脱了学科建设的困境,重新获得了学科发展的生机。吴慰慈教授和兄弟院系同仁的大力支持令我们感激不已。
在我这十年的学术成长历程中,吴慰慈教授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作为良师,吴慰慈教授的指导、鼓励、奖掖和提携使我在学术上迅速成长,不断进步;作为益友,吴慰慈教授的真诚、信任、亲善和关爱使我在学途的彷徨中没有迷惘,在治学的孤寂中充满希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吴慰慈教授不愧为我国图书馆学界的名师垂范。
人生七十今不稀,正是千山极目时;衣食住行多珍重,年逾百岁终有期。在吴慰慈教授七秩华诞荣庆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全体师生向吴慰慈教授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恭祝吴慰慈教授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程焕文 鞠躬
2007年7月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