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

2012/4/12   点击数:834

[作者] heixianzi

[单位] heixianzi

[摘要]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该书汇集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文献资料。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 百科全书 文学作品



电子版及其使用:http://gjtsjc.gxu.edu.cn/,http://192.192.13.178/book/index.htm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该书汇集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文献资料。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

1历象汇编 历象,指推历观象,即观测推算天体的运行。

2方舆汇编 方舆,指地,古谓天圆地方,地能载万物,故称。

3明伦汇编 明伦,彰明人伦。人伦在此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

4博物汇编 博物,此指各种技艺、方术、宗教、动物、植物。

5理学汇编 理学,此处含义较广,泛指古代学术思想及著作。

6经济汇编 经济,此取古义,指经世济民,涉及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诸方面。

1 汇考 稽考某事物的发展演变。有年月可纪的事物,用编年体仿纲目详録史书及有关的古书,以说明其始末沿革;无年月可稽的事物,按先经史、後子集的顺序引证古籍,以考定其因革损益的源流、古今的名称、种类性能或制造方法。

2 总论 收録历代对该事物的评述。以古籍中“纯正可行”的论述为准,故主要收録经传及“议论得当”的子集。史书已録入“汇考”者,则不重收。除全文照録外,亦节选与该事物有关的片断,以汇总各家之说。

3 图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图,如疆域、山势、禽兽、草木、器用之图,以备览观。按:书中插图绘制精美,有的还特地放大,十分清晰。

4 表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表,如星躔、宫度、纪元表等,以备稽考。史书中的年月表与“汇考”的编年体重复,故不收。

5 列传 凡在各部出现的名人,都载入列传。主要是从史书、地方志中辑録。较之正史收録的人物传记资料,要丰富得多。

6 艺文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文词赋,“议论虽偏而词藻可采者”,均録入。隋唐以前从详,宋以後从略。篇幅多的择其精要,篇幅少的则瑕瑜不弃。

7 选句 摘録有关该事物的名句佳对。凡对仗工稳的丽词偶句,或诗词中的警句名言,或全篇虽无足观而有单词片语妙者,亦予收録。

8 纪事 补充“汇考”,专録琐细而有可传之处者。按时代顺序,列正史于前,同时代的稗史子集作为附録。後人杂记中追述往事者,不按著书年代,而采列于前。

9 杂録 补充“总论”以及“汇考”、“艺文”。凡经书中不是论某事而是旁引曲喻偶尔涉及者,或集部中“考究未真”、“议论偏驳”、“文藻未工”者,统收入杂録。

10 外编 凡诸子百家以及佛道书籍中“荒唐难信”、“寄寓譬托”、“臆造之说”的材料,都録为外编,以供参考。

《古今图书集成》十分重视科技著述,特地设置天象典、历法典、坤舆典、禽虫典、草木典、食货典、考工典等,大量辑録有关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农桑、渔牧、医药、饮食、木工、陶工、宫室、器用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科技资料。中外学者在编写中国古代科技论著时,都以它为主要参考书。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一卷参考文献简述中,强调指出:“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 康有为的老师朱次琦也曾到孔氏岳雪楼借读,一读就是三个月。乾隆年间有人提出120条问题,多为僻典,向号称才子的袁枚请教,袁枚回答不了。找人翻查《古今图书集成》,答出100条。有位孔某则全部答出,他自称读过七遍。

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在《影印缘起》也谈到:“儿时闻《图书集成》之名。某处有一部,某老人曾阅过几遍。心向往之,未见其书也。弱冠以後,编书撰文时时利用是书,获益匪浅。……每一事项,将关系之书,分条列入,一检即得。古人云事半功倍,此真可谓事一功万也。”所以,他下决心影印《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所收的资料十分丰富,为了方便读者,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地影印此部,名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録》,装订成十二大本,广为流传。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撰写《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时,大量使用《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中天象典和岁功典的资料。

著名地理学家张正烺编写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大量从方舆汇编的边裔典辑録了中国与欧洲、非洲、西亚、中亚、印度半岛各国或地区交往的史料。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c3da7101012li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