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老槐印象记
2009/11/19 点击数:546
[作者] 以晨
[单位] 你 我 他
[摘要] 2009年11月13日下午2点半左右,西大公共管理学院金海报告厅内,我有幸与图书馆界的大家——范并思教授面对面,聆听他为大家带来的学术报告——2004-2009图书馆学新进展。趁着周五上午在西大进修的功夫,我赖着跟领导请了假,下午留在这里蹭会!很多同事也一并到场,还有其他一些高校馆、公共馆的同仁也都借此难得机会一并出席。
之所以给标题的草根加上双引号,皆因此“草根”绝非一般草根。
2009年11月13日下午2点半左右,西大公共管理学院金海报告厅内,我有幸与图书馆界的大家——范并思教授面对面,聆听他为大家带来的学术报告——2004-2009图书馆学新进展。趁着周五上午在西大进修的功夫,我赖着跟领导请了假,下午留在这里蹭会!很多同事也一并到场,还有其他一些高校馆、公共馆的同仁也都借此难得机会一并出席。
范教授的名字对我来说早已不陌生,尤其是他的“老槐也博客”更是无人不晓。初见其人,我还是小小的惊讶了一把!老槐(还是这个名字更加熟稔一些)个子不高,没有我印象中的上海人那种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身随意的便装,让他离我们大家的距离更近了些。由于比原定计划开始的时间晚了些,所以刚一坐定,并无任何多余的开场白,老槐即开始了当天的精彩学术报告!说精彩,绝不是随大流的说说。很多时候,很多大家的报告并不见得就十分精彩,我想最关键的就是切题的实际性,是否选择了最适合你对面听众的选题。老槐的选题我认为非常棒。面对着公共管理学院众多的学生及我们这些个身在大西北,确也很想长点见识的小草,熟知中国当代图书馆界的学术前沿信息,无疑非常的重要。
老槐在会上历数了2004年至今中国图书馆界的各类型会议,主要包括每年中图学会的年会、新年峰会以及两年一次的青年论坛、百县馆长论坛等重要会议议题及会议精神等。他指出,想要准确把握本年度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信息,必定要关注每年的新年峰会,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也必将是这一年学术研究的重点。我想,仅此一条,我等也是受益匪浅!
之前就听西北老汉介绍过此次图书馆学教指委工作会议的两大报告。说实话,图林陕军能在大本营里见到大碗、听到五湖四海的声音,西北老汉功不可没。我想,不管是做老师,还是做学术,他都是成功的!老汉在课堂上就告诉我们,我们将听到一场湘味普通话的报告、一场“徽味”普通话的报告!(吴老的报告没能去,遗憾放在了心里)所以,老槐一开口,哇塞,那个普通话可真不是一般的烂啊((*^__^*) 嘻嘻……)一直“非议”“非议”的,很好玩。可能是教授的职业素养,老槐的语速相当快,堪比职业球赛评论员的水准!
下午的整场报告,老槐一直提到中国图书馆界的几位新型领军人物——李国新教授、程焕文教授、超平教授等。当时坐在台下我就在想,为什么公共图书馆界的专家就听不到几位呢,清一色全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授。这些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无外乎是由他们领衔导航的。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专家更多的可能是具体的图书馆事业的推动发展吧!这个问题继续困惑着我!
因为很兴奋可以跟老槐如此近距离接触,所以我的题目用了“草根”老槐印象记。老槐的头脑灵活、并且充满了想象与智慧。他对中国图书馆界的人与事侃侃而谈,风趣温和不乏幽默之词。他一直自诩为草根,为此我专门搜索了一下该词,以求更深刻更深入的了解老槐。
搜索答案简单概括如下——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人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草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眼界比别人宽,舞台比别人大。但是他们简单,低调,很热爱身边的每个人,不自大,很快乐地骄傲着。
我为中国图书馆界能有老槐这样的“草根”骄傲着,也为中国图书馆界能有更多的此类“草根”而期待并且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