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5/3/1
[作者] 刘可耕
[单位] 福建新闻网
[摘要] 福建新闻网2005年2月26日讯:已过花甲之年的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副秘书长官桂铨,岁末隆冬在福州家中将他四十多载苦心收藏所得古代地方戏剧、诗文画册、俗文学珍藏刻本等十多个种类的一万多册书籍,与此间书迷友人共赏析。
福建新闻网2005年2月26日讯:已过花甲之年的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副秘书长官桂铨,岁末隆冬在福州家中将他四十多载苦心收藏所得古代地方戏剧、诗文画册、俗文学珍藏刻本等十多个种类的一万多册书籍,与此间书迷友人共赏析。
岁末融冬,已过花甲之年的中国古代戏剧学会会员、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副秘书长官桂铨在福州家中将他四十多载苦心收藏所得古代地方戏剧、诗文画册、俗文学珍藏刻本等十多个种类的一万多册书籍,与此间书迷友人共赏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儿时受福州地方戏剧熏陶
官桂铨,一九四二年出生于老福州东门湖里村。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每当回忆起生活在农村的少年时光,官先生称自己感到快乐幸福。
官桂铨清晰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村子里总有当地民间艺人搭台唱闽戏、讲福州评话;戏文又与帝王将相息息相关,加上村中林姓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解,萌生了他对福州传统地方戏剧的喜爱。长大后能将这些福州传统地方戏剧剧本保存、收藏成为少年官桂铨的小小心愿。
十八岁那年,官先生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员。首次领工资,官桂铨没有为自己添置新装而是将一本古代戏曲著作买回家,视为心爱之物珍藏。
参加工作的四十多个年头,官桂铨虽从事过许多种职业但藏书、研究书的爱好却从来没改变过。他从早期收集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剧、古代诗文集开始入手,发展到后来痴迷于对福建、福州地方文献史书的整理、收藏。官先生常感慨藏书岁月言之不尽,故事颇多。
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丽江觅得古藉珍品
二零零二年的初夏,官桂铨同几位好友共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丽江古城。
黄昏时分,官先生一行来到古城内的商家店铺闲逛起来。官桂铨瞥见一家书店有古旧书出售,立刻有了兴致。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他终以二十元价格购得清刻本《三字幼仪》、《四书旁训》等三本古书籍,喜出望外。
吃罢晚餐,随行同伴都去看纳西古乐表演,官桂铨却寻觅古书意犹未尽,决定独自继续搜寻古书。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不费功夫。”在一处清冷的书摊前,一本《重镌神峰张先生通考辟谬命理正宗大全》书名印入官先生的眼帘,经过确认这是一册四百年前出自明代中国图书出版三大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麻沙刻本,现存极少、在福建省各大图书馆业也难得一见。不加思索,官先生随即将其买下。
返回旅店的途中,丽江古城下起了倾盆大雨。官桂铨紧抱古残书躲藏在屋檐下,生怕这些珍贵书籍被淋湿。不久雨停了,官先生全身淋透、书却无恙。官先生称那一刻,四百年前闽人刻的书又回归到闽人的手中,是何等的快乐!
所藏书藉用于研究福建地方史
与一些疯狂藏书只为了眼睛看到这些书时的满足感的人有着极大的不同。官桂铨藏书最大的目的所在,就是用于他的研究事业。
原为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的官先生常年从事福建地方史的研究。
十多年间,官桂铨先后为《文献》、《文物》、《藏书家》、《学术研究》等全国、福建省的部分专业期刊、杂志撰写有关古代戏剧、小说、福建地方史考证理论文章近六十篇、十多万字。其中,《词人张元干世系》等理论文章曾获福建省文物考古优秀成果奖等诸多殊荣。
退休后的官桂铨坚持每天花半天时间到福建省图书馆查阅书藉,每周末到福州旧书市场继续探寻自己感兴趣的古旧书籍,为日后笔耕积累详实的原始资料。
官桂铨说,资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溶缩中华民族五千灿烂文明史的宝贵古书典籍,却面临失传的境地,自己愿意在有生之年为古籍图书的整理、收藏、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引用本文:
刘可耕.宝藉拥万卷下笔百慧生——记古书收藏家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副秘书长官桂铨[DB/OL].[2025-05-20].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59436.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