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6/11/24
[作者]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
[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
[摘要]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9月成立的西藏公学图书馆,1965年改为现名,是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学院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目前,图书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两部分,新旧馆总建筑面积14821平方米。截止2006年6月,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文献累积量达810126册。
[关键词]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
[超链接] http://lib.xzmy.edu.cn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9月成立的西藏公学图书馆,1965年改为现名,是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学院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目前,图书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两部分,新旧馆总建筑面积14821平方米。旧馆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4404平方米;新馆兴建于2005年,200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0417平方米。图书馆工作人员为36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4人。高、中级专业人员占80.55%,大专以上学历占72.21%。
目前,图书馆机构设置为图书馆办公室、文献采编部、文献流通部、文献阅览部、信息技术部。新馆以特藏图书、报刊和电子文献资源的阅览服务为主;旧馆以图书外借、阅览一体的外借服务为主,馆藏所有文献资源实行了借、阅、藏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模式,图书馆设有借还书总出纳台1个,书刊阅览室5个,古籍线装阅览室1个,工具书检索室1个,开架书库8个、教师研究室1个,自习室7个,阅览座位2500多个。馆舍布局与藏书布局方面树立了以读者为本位,以开放为平台,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服务理念,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环境幽雅的学习、研究环境。
截止2006年6月,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文献累积量达810126册,其中包括计算机管理的印刷本书刊720126册(其中馆藏图书670126册,报纸合订本12274册、期刊合订本34117册)和手工管理的图书9万多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书1万册,外文2千册,赠送印刷本图书4万余册,民族研究所资料室3.8万册)。电子图书22万种,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收录电子期刊4495种,《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学位论文60500种,电子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论文资料300多万篇,《全国报刊资料索引》155万条。图书馆注重大型古典丛书、类书及检索工具的收藏,如影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等参考工具书搜集齐全,检索工具系统完备,同时,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还特别注重藏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如收藏有木刻版《藏文大藏经》、影印版《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大正藏》等珍贵佛教典籍。经过多年有计划、有重点的补充收集,现已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药、体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藏书体系,民族学和藏学文献是特色馆藏。图书馆丰富的各类型文献资源,满足了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1998年图书馆先后利用学院划拨的共5万元经费购置计算机5台,和深圳大学捐赠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统”,经过艰辛努力,初步实现了图书馆图书采访、编目、流通、检索、典藏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1999年下半年,学院再次拨付图书馆15万元,购置了磁盘塔服务器1台和兼容机5台,购置了光盘版《人大报刊资料》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0月在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方润华先生资助22万元和学院配资20万元的情况下,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建立了“树华电子智源中心”,即电子阅览室,共有计算机终端50台。2001年5月,图书馆完成了“树华电子智源中心”二期工程,实现了图书馆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的顺畅贯通,为我院师生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网络学习环境,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2004年3月,图书馆配置了2T容量的磁盘阵列服务器,用于解决电子资源存贮问题。2005年5月,学院又拨专款9.2万元购置两台服务器,缓解了图书馆系统运行的压力,为更好地开展网络在线服务工作提供了条件。2006年初,图书馆局域网络与校园网贯通,在全院范围内实现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共享。经过多年的发展,图书馆逐步发展为文献类型多样化、各项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全院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和期刊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检索、咨询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初步完成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图书馆现开展图书流通服务、书刊阅览服务、电子文献检索、多媒体阅览服务、文献代查服务、各类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文献复制服务等。除古籍线装书外,馆藏所有图书、期刊实现全开架借阅,现有的中文电子图书和网络数据库全部通过图书馆网络提供读者使用,已形成开架借阅和联机检索为一体的开放型服务体系。
图书馆局域网、电子阅览室与Internet贯通,提供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图书馆局域网共有接点256个,现有计算机217台,读者检索用机20台,磁盘阵列2台,服务器8台,不间断电源3台,打印机5台,投影仪1台,复印机2台。图书馆网络符合标准网络协议,能高质量、高性能的为读者开展各项服务,主要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外借信息查询、网上续借预约、在线咨询、数据库访问、电子资源浏览下载、CNKI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查询、多媒体教学课件交流、FTP服务、Web服务、VOD视频点播,带宽满足需要,100M到桌面,读者能快速查阅Internet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网页上还建立有重点学科导航和专业数字(虚拟)图书馆、“藏学园地”等栏目,提高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子期刊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有: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6)、《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200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全文复印资料数据库》(1995-2006)、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资料索引》(1995-2006)。(2)、电子图书有:《书生之家》(近10万册)、《时代圣典》(12万册)、《超星数字图书馆》(藏学图书3000册)、《方正Apabi全文数据库》(1000册)。(3)、免费试用的数据库有:《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龙源期刊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国道外文期刊数据库》、《年鉴数据库》、《缘来文化视频教育资源库》等。(4)、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有:《藏学文献索引数据库》、《藏学文献全文数据库》、《藏学专题数据库》、《馆藏书目数据库》等。同时图书馆主页还提供中外优秀影视作品、计算机培训、网页制作、网上教学辅导等服务,为广大师生有序、高效地利用网上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以“团结进取、无私奉献”为馆训,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2003年起实行挂牌服务,上班考勤签到,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和态度,服务项目日益丰富,服务功能也不断拓宽。
为满足广大师生学习的要求,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主要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89小时,WEB服务器(电子资源服务器、馆藏、读者信息服务器)每天24小时提供在线查询馆藏及中外文电子资源服务。图书馆建立了近70多万册图书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读者借阅状况、读者借阅超期状况、教学参考书目、新书通报等的查询检索快速和方便,《馆藏书目数据库》与Internet相联,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充分体现我院“藏学文献信息中心”的服务特色,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一方面整合互联网上的藏学信息资源,建立“藏学专题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快馆藏印刷型藏学图书的数字化建设,建立“藏学文献全文数据库”,这些特色资源主要通过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主页中的“藏学园地”栏目,向全院读者提供服务。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各类文献信息的检索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增强学生在信息时代的信息意识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掌握用手工方式及计算机方式从各类信息资源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出所需信息知识的技能技巧等,学院开设了“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供学生选修,并由图书馆两名有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与国内70多家图书出版单位、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互借和交换关系,是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的成员馆、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会员馆、陕西图书馆学会和咸阳市图书馆学会的会员馆。作为西藏民族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已基本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建设也初见成效,现代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正以其特色资源优势和特色服务,努力为全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引用本文: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图)[DB/OL].[2025-05-20].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89187.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