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出发点,分析了“判断历史原貌与现代认识是否一致”之所以困难的原因,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典籍整理现代化之间的辨证关系,并就专家学者在普及古代典籍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44523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成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要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06132
古籍的著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目录学研究者们所忽视。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古籍目录中著录内容、格式等进行梳理,从中揭示出中国古籍著录的发展轨迹。[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39849
胡道静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中国古代典籍十讲》是其不同时期研究中国古籍的论文汇编。本文从图书馆人职业角度解读大师这部泽惠后人的学术著作的现实意义。[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82804
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设立个人阅览室而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古代典籍的文告。[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74326
分析了我国古代典籍分类法构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基础,即:以统治者“仁政”思想为正宗,以“六经”为核心,尊经崇儒,排斥其它,将科学技术视为王权的奴婢。[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24128
本文简述了家刻的起源,论述了家刻的特色,并对比了家刻、坊刻和官刻的差异,最后对家刻图籍给予了科学评价。[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41686
巴黎当地时间1月27日晚“北京图书展陈巴黎”——中国古代典籍文化展,在塞纳河畔的安德列·马尔罗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宋张樗寮书苏文忠公谢翰林学士表》等13种古籍复制品,《营造法式》等40种新印古籍和铜、木、泥三种质地的活字板实物复…[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5662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概述,揭示其蕴含的科学道理,指出古代的典籍保护实质上是对其制作材料的保护,通过对古代典籍保护技术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与发展古代典籍技术的精髓,从而促进现代人的典籍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