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印记——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检索的结果

2024/1/27   点击数:458

[作者] 图谋博客

[摘要] 图谋按:2024年1月28日为图谋博客19周年。本文特此辑录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检索中含“图谋博客”或“圕人堂”的文献。

[关键词]  图谋博客 知网 检索



图谋按:2024年1月28日为图谋博客19周年。本文特此辑录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检索中含“图谋博客”或“圕人堂”的文献。

1中国知网全文中含“图谋博客”(精确)结果163条,其中学术期刊137条,学位论文18条,会议4条,报纸1条,特色期刊1条。(中国知网,2024年1月26日检索。)

[1]李红霞,冀颖,王金英.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概论[M].新华出版社:202208.230.

[2]刘惠.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保存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2.DOI:10.27600/d.cnki.gwqbz.2022.000015.

[3]王启云.张厚生先生与钱亚新先生的学术交往[J].新世纪图书馆,2022,(02):75-80.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2.012.

[4]王启云.张厚生与目录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6):123-129.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21.06.020.

[5]王启云,邱葵,傅平.中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及创新服务对话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06):9-13.

[6]胡明玲,王建涛.新时代图书馆职业共同体概念及维系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8):26-30+101.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1.18.003.

[7]王启云.笔耕口授勤劳一生,生前身后竹帛流芳——《钱亚新年谱》简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05):89-93.

[8]范瑶燕.基于思维导图的《乡土中国》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21.DOI:10.27137/d.cnki.ghusu.2021.001251.

[9]王宇,谢朝颖,初景利.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十大关键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4):5-13.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0.24.001.

[10]《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年1~6期篇目索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01):92-94.

[11]宋晓莉.圕人堂QQ群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05):13-15+34.

[12]李学聚.新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9):146-148.

[13]周雪虹,彭海涛.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调查与素质提升策略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41(03):101-106.DOI:10.13408/j.cnki.gjsxb.2020.03.017.

[14]侯敏敏.高中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DOI:10.27699/d.cnki.ghbmt.2020.000060.

[15]巩林立,张会田,李志刚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20,5(05):31-34.

[16]刘洪.图谋“不轨”——《图书馆学漫笔——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01):91-93.

[17]苏全有.“圕”字的发明与使用史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4):102-110.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19.04.013.

[18]王波.你是专业图书馆员吗?这本宝典告诉你——《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04):93-94.

[19]王启云.学科馆员琐谈[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01):92-94.

[20]徐燕宾.“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非正式学习典型案例分析[J].图书馆界,2018,(04):22-26.DOI:10.14072/j.cnki.tsgj.2018.04.006.

[21]卿毅,曹深艳.优势专业背景下的学科服务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05.188.

[22]赵苹.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图书馆员学术信息行为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28-35.DOI:10.16384/j.cnki.lwas.2017.12.005.

[23]赵苹.高校馆员社交网络学术信息获取与使用行为探析[J].图书馆研究,2017,47(04):55-61.

[24]胡银霞,张海玲,徐青.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解读[J].图书馆,2017,(06):14-18+59.

[25]彭嗣禹.口述历史在网络图林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图林老姜”的访谈实践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2):40-44.

[26]虞定龙,彭嗣禹.“图林老姜”访谈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2):35-39.

[27]赵国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及特点探索[J].情报探索,2016,(10):1-4.

[28]蒋继平.全息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08):65-68.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6.08.015.

[29]畅佩.高校机构知识库内容质量控制研究[D].西华大学,2016.

[30]张俊力.图书馆员的精神食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67.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132.

[31]黄嘉慧.图书馆年度报告现状管窥[J].图书馆建设,2015,(12):87-92.

[32]韦璐娉.读书类微信公众号及其对图书馆微信服务模式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73-179+194.

[33]王一华.图情博客评价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11):13-17.

[34]高晓英.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建设问题刍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0):137-139.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0.043.

[35]杨俊丽.基于数字化阅读调查的图书馆员专业阅读需求与行为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37-41.DOI:10.16384/j.cnki.lwas.2015.10.008.

[36]任家乐,姚乐野.民国时期四川省立成都女子职业学校高级图书管理科办学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05):117-126.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15.05.005.

[37]杨俊丽.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04):55-59+115.

[38]市政府关于表彰连云港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J].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Z3):3-9.

[39]刘雯,张月群,赵爱青等.如何促进馆员专业阅读[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3(01):24-27.

[40]段新婵.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1):133-134.

[41]郝庆合.图书馆学科博客兴起原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8):129-131.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4.18.058.

[42]佟燕华.慕课浪潮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08):108-110.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4.08.003.

[43]郭晶,兰小媛,宋海艳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标准与资质认证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1):48-53.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4.11.007.

[44]韦璐娉.基于微信和APP客户端的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

[45]马新蕾.图书馆学专业论著推介(2011-4)[J].图书馆建设,2013,(11):100.

[46]贾莉莉.高校图书馆OA式学术传播系统要素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3,35(09):45-48.DOI:10.14037/j.cnki.tsgxk.2013.09.023.

[47]董丽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09):27-30.

[48]张凯勇.英国伦敦创意店的教育实践及对我国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3,32(08):77-80.DOI:10.13663/j.cnki.lj.2013.08.033.

[49]阳国华.基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储存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2013,33(07):67-70.

[50]张素.基于数字资源重组与整合的专业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2013,(02):85-86.

[51]万华.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2]任文香.知识性与可读性兼胜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J].图书馆杂志,2012,31(11):108-111.DOI:10.13663/j.cnki.lj.2012.11.026.

[53]佟燕华.浅析新生入图书馆教育模式的发展创新[J].学理论,2012,(31):167-168.

[54]焦坤.新型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教育功能实现[J].图书馆杂志,2012,31(10):73-76.DOI:10.13663/j.cnki.lj.2012.10.018.

[55]贾莉莉.建立高校OA式学术传播系统初探[C]//内蒙古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26届学术年会(天津区)交流论文汇编.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12:5.

[56]张明霞,金美玲.图书馆学科用户感知价值分析与提升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2,(15):80-82+97.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12.15.020.

[57]盛静.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的效率[J].商,2012,(10):90.

[58]张风燕.网络信息集中离散规律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59]杨建敏.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Web2.0服务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2(02):60-62.

[60]安宗玉.图林学子眼中的SNS[N].中国图书商报,2012-03-27(016).

[61]常娥,魏彬.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优选与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02):163-167.

[62]郭金龙,许鑫.领域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基于图书情报与互联网博客的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01):1-8.

[63]吕艳飞.论图情博客作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情报探索,2012,(01):83-85.

[64]郭金龙,许鑫.图情与互联网博客交流网络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12,32(01):172-177.

[65]相国萍.基于Lib2.0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应用[J].云南电大学报,2011,13(04):90-93.

[66]夏能能.Web2.0环境下图书情报学领域的非正式交流——基于博客好友链接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12):32-35.

[67]彭艳萍.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互动性[J].图书馆学刊,2011,33(11):41-45.DOI:10.14037/j.cnki.tsgxk.2011.11.019.

[68]王艳.图书馆借力微博客提高信息服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5):370-371.

[69]李桂荣.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中的学科分类与古籍专题库建设[C]//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学传播中心,国学网.第三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青海省委党校;,2011:6.

[70]郜丽红.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功能结构和应用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8):14-18.DOI:10.16384/j.cnki.lwas.2011.08.003.

[71]王鹏.高校图书馆创建博客的保障因素[J].图书馆学刊,2011,33(05):97-98.DOI:10.14037/j.cnki.tsgxk.2011.05.041.

[72]宋敏霞.基于学术博客的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3]陈梅,黄丽霞.近五年来我国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J].情报科学,2011,29(04):633-637.

[74]冯涛.高校图书馆阅读宣传研究[J].图书馆,2010,(06):88-89.

[75]列礼琴,邱彩燕.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与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2):172-175.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0.12.086.

[76]韩雪.Web2.0环境下图书馆2.0实践态势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0,32(11):90-92.DOI:10.14037/j.cnki.tsgxk.2010.11.037.

[77]徐军华.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20):7-9.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10.20.023.

[78]钱昆.“图林博客”在图书馆学非正式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29):253.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0.29.151.

[79]秦亚欧,史秋雨.从图书馆学学术信息非正式传播的角度分析我国图林博客[J].现代情报,2010,30(09):23-27.

[80]隋桂玲,吕红梅,钱小荣.基于博客的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9-10.

[81]张海鸥,姜浩天.关于图书馆2.0的实践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04):79-81.

[82]黄传慧.Blog在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07):85-88.

[83]刘宝瑞,刘岩.论图书馆在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定位[J].情报科学,2010,28(04):492-495+515.

[84]郑伟青.基于WEB2.0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04):38-39+47.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0.04.071.

[85]尹相权.Web2.0技术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支持层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0,(02):134-135.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10.02.044.

[86]苏娜,张志强,刘志辉.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0,(01):98-102.

[87]主雪梅,李继存,赵冉等.关于WEB2.0环境下图书馆新服务的探析[J].科技风,2010,(02):229-230.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0.02.199.

[88]王双双.图林博客传播特点实证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12):191-194.

[89]周之诚.用户查询意图的获取与采访质量优化[J].图书馆学研究,2009,(12):47-50.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09.12.012.

[90]王秋,韩淑红.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信息交流平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12):329-331.

[91]姜莹莹.Lib2.0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92]陈传夫.岁月如歌学德相辉[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06):2-4.

[93]陈传夫.岁月如歌学德相辉[J].图书情报知识,2009,(06):5-8.DOI:10.13366/j.dik.2009.06.001.

[94]牛颖慧.高校图书馆2.0建设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0):133-134+136.

[95]王建兵.浅谈图书馆应用Web2.0技术的具体措施[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福建省图书馆;,2009:4.

[96]陈林林.网络传播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97]王文英.我国图书馆学人博客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图书馆,2009,(03):62-63+66.

[98]周勇娟.消除数字鸿沟[D].湘潭大学,2009.

[99]欧阳瑞霖.图书馆2.0相关技术初探[J].黑龙江史志,2009,(09):94-95.

[100]张士男.国内高校图书馆2.0服务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01]徐忻.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02):17-20.

[102]张颖.试论图书馆blog网站建设[J].福建电脑,2009,25(03):54-55.

[103]林晓华.web2.0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01):58-60+63.

[104]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06):95-97+106.

[105]张肖回.WEB2.0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影响[J].现代情报,2008,(11):73-76.

[106]邱均平,于长福,马瑞敏.图林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6-9.

[107]李翠华.浅谈博客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2):64-66.

[108]江小云,谭芳兰.学术博客——一种基于OA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11-113+116.

[109]王爱功.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冲击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2008,(05):102-103+105.

[110]田洁.我国图情博客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8,(05):91-93.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08.05.031.

[111]王启云.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悼念张厚生老师[J].图书与情报,2008,(05):134+144.

[112]田洁.图林博客的女性主义传播分析[J].今传媒,2008,(09):56-57.

[113]赵建梅.浅谈基于博客的图书馆学信息交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9):118-120.

[114]刘崇学.图书馆基于博客的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13-114.DOI:10.13467/j.cnki.jbuss.2008.04.027.

[115]李国朋.图书馆2.0:使用中体会价值[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8):122-124+130.

[116]万国珍,彭莉,王茜.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又一平台——图书馆2.0[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312-314.

[117]司姣姣.对“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模式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8,(04):98-102.

[118]姜利华.信息时代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8.

[119]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120]穆丽娜.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121]焦珂.Web2.0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03):32-35.

[122]白玉.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3]祝小诗.基于学术Blog的评价及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24]冯晓红.论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02):34-36.

[125]李艳明.图书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及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52-54.

[126]冯向春.论国内图情博客资源的组织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2):237-240.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08.02.009.

[127]陆丽娜.图书馆学专业英语资源现状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8,(02):45-46.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08.02.015.

[128]蔡红.对图书馆学界博客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2):19-23.DOI:10.16384/j.cnki.lwas.2008.02.005.

[129]刘景宇.我国内地图书馆学个人博客特点分析与发展建议[J].图书馆,2008,(01):60-62.

[130]孔冬青,张会超.档案博客纵横论[J].兰台世界,2008,(02):2-4.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08.02.020.

[131]邱均平,徐蓓,李江.BlogRank算法及其在图书馆博客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08,(01):68-71+77.DOI:10.13366/j.dik.2008.01.013.

[132]郝海燕.“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2):190-192.

[133]夏明春.基于Web2.0的资源整合[J].情报科学,2007,(12):1865-1868.

[134]陈双华,江美英.浅析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3):53-54.

[135]吴晓明,李永先.基于Web2.0的图书馆2.0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27-29.

[136]邱均平,李江.链接分析工具——博客链接索引(BSI)的功能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09):25-28+108.

[137]姚晓慧,龚晓林.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05):4-8+12.

[138]孔庆杰,王红波.图林博客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09):14-16.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07.09.007.

[139]叶鹰.开源互动理念指引图书馆2.0研究——兼论图书馆2.0与个性化图书馆的结合[J].图书馆杂志,2007,(08):15-18.DOI:10.13663/j.cnki.lj.2007.08.007.

[140]朱恒.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博客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04):53-55.

[141]谈军,郭华.试论基层图书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的职能转换[C]//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山西省图书馆学会.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湖北省大悟县图书馆;湖北省大悟县图书馆;,2007:3.

[142]徐越人.漫谈图书馆2.0[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02):23-27.

[143]廖志江.RSS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05):137-139.

[144]胡斌.图书馆员之间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新途径[J].咸宁学院学报,2007,(02):206-207.DOI:10.16751/j.cnki.hbkj.2007.02.075.

[145]谢朝颖.Web2.0的特性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晋图学刊,2007,(02):28-31.

[146]朱咫渝,王志华.国内外图情博客的发展与应用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7,(02):89-91.

[147]姜美玉,王海.浅析图书情报学术资源的免费获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7):50-51.

[148]郭素月.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理性转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6):43-45.

[149]杨思洛,毕艳娜.基于Web2.0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7,(02):75-78.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07.02.020.

[150]李仲良.图书馆学术性博客论坛现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2):68-71.

[151]曾尔雷.博客在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中的意义[J].情报探索,2006,(12):58-59.

[152]陈永娴.信息网络传播权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6,(06):29-31.

[153]李修波.浅议图林博客[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09):32-37.

[154]王平.《2006·北京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发展战略与实践)高级研讨班》会议综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09):72-75.

[155]王俭敏.从人本管理看图书馆服务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04):41-43.

[156]岳凯军.我国图书情报界博客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08):21-24.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06.08.007.

[157]王成栋.博客(blog)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58]吴超.图书馆学专业博客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6,(04):31-33+35.

[159]王波.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06,(01):16-25+38.

[160]林郁.试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目标和前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6):13-14.

[161]朱蓓,王颖.博客(Blog)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06):56-58.

[162]马爱芳.国内图书情报学免费网络专业信息源浅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138-140.

[163]马爱芳.国内图书馆学人学术性博客浅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05):527-529.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05.05.023.

2中国知网全文中含“圕人堂”(精确)结果64条,其中学术期刊57条,学位论文7条。(中国知网,2024年1月26日检索。)

[1]于曦.美国高校图书馆ChatGPT服务实践及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06):97-105.

[2]屠淑敏.从立意到成稿:学术论文写作漫谈[J].图书馆学刊,2023,45(11):6-11.DOI:10.14037/j.cnki.tsgxk.2023.11.020.

[3]蒋季.AI 2.0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能力与素养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06):28-33.

[4]李光助.ChatGPT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业务、服务及发展路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06):123-128.DOI:10.14064/j.cnki.issn1005-8214.2023.06.001.

[5]田野,陈光华.作为学术传播管道的学术新媒体探索——以“图情招聘”微信公众号为例[J/OL].图书馆论坛,1-9[2024-01-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30707.1809.006.html.

[6]王翼虎,白海燕,孟旭阳.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智能化实践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08):96-103.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3.08.012.

[7]张抗.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J].办公室业务,2023,(11):186-189.

[8]张智雄,曾建勋,夏翠娟等.回应AIGC的信息资源管理学人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35(01):4-28.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118.

[9]钟庆虹,查颖,罗靖琳等.高校图书馆馆员数据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02):34-44.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23.02.005.

[10]王启云.ChatGPT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圕人堂专题讨论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1(02):3-9.

[11]黄体杨,蒲青云.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感量表(ILSES)中文修订与实证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4[2024-01-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30308.1238.004.html.

[12]李书宁,刘一鸣.ChatGPT类智能对话工具兴起对图书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论坛,2023,43(05):104-110.

[13]张敏.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风,2022,(05):142-144.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205045.

[14]龚蛟腾,易凌.守正创新:“图书馆”机构话语的演变与趋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6):93-103.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21.06.017.

[15]王启云.高校图书馆工作热门话题的观察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06):3-8+13.

[16]王启云,邱葵,傅平.中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及创新服务对话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06):9-13.

[17]胡明玲,王建涛.新时代图书馆职业共同体概念及维系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8):26-30+101.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1.18.003.

[18]王启云.笔耕口授勤劳一生,生前身后竹帛流芳——《钱亚新年谱》简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05):89-93.

[19]李永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1,(17):82-89.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1.17.009.

[20]王福,刘俊华,刘宇霞等.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机理及其实现路径——以学位论文指导为例[J].现代情报,2021,41(09):94-104.

[21]陈琳.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学术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DOI:10.27011/d.cnki.gdbsu.2021.001597.

[22]马兰,单伟,鄂丽君等.高校图书馆本科生科研支持服务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06):75-82.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1.06.009.

[23]管卫东.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02):15-20+27.DOI:10.16384/j.cnki.lwas.2021.02.002.

[24]郭淑艳.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探究——评《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2):122-123.

[25]《山东图书馆学刊》1—6期篇名索引[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06):118-120.

[26]陈诺,傅文奇.人才培养驱动下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0,(12):29-33+61.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20.12.005.

[27]叶兰,赵雅,王英等.我国电子资源馆员核心能力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06):55-62+88.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6.008.

[28]宋晓莉.圕人堂QQ群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05):13-15+34.

[29]顾烨青.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05):114-127.DOI:10.13530/j.cnki.jlis.2020043.

[30]阚丽秋.图书馆内部地面视觉标识功能与设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06):152-157.DOI:10.19764/j.cnki.tsgjs.20192523.

[31]姚影影.俞爽迷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d.cnki.gfjsu.2020.001365.

[32]王启云.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随笔[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03):90-92.

[33]杨胜.用户接受公共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5021.

[34]李思诗.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d.cnki.gfjsu.2020.000446.

[35]王松云,张慧玲.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2):136-138.DOI:10.13895/j.cnki.jimufe.2020.02.036.

[36]刘洪.图谋“不轨”——《图书馆学漫笔——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01):91-93.

[37]王玮.文华图书科首班“流失”学生考[J].图书馆论坛,2020,40(11):115-124.

[38]吴立国.基于CNKI统计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学术能力分析——以辽宁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9,(05):82-86.DOI:10.14072/j.cnki.tsgj.2019.05.016.

[39]王福,毕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优化路径及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51-59.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9.17.006.

[40]黄椰曼,崔旭.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养成的影响研究:以图情档本科生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8):85-92.DOI:10.14064/j.cnki.issn1005-8214.2019.08.024.

[41]苏全有.“圕”字的发明与使用史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4):102-110.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19.04.013.

[42]王波.你是专业图书馆员吗?这本宝典告诉你——《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04):93-94.

[43]阚丽秋.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快乐——学习中读到的真人图书[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58-59.

[44]曹芬芳,杨海娟,黄勇凯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3):50-56.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19.03.007.

[45]王琦.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学术博客核心用户研究[D].江苏大学,2019.

[46]朱蕾.基于交互行为的互联网群组信息主题发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9.DOI:10.27241/d.cnki.gnjgu.2019.000174.

[47]徐燕宾.“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J].图书馆学刊,2018,40(09):9-14.DOI:10.14037/j.cnki.tsgxk.2018.09.003.

[48]王福.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适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9]徐燕宾.“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非正式学习典型案例分析[J].图书馆界,2018,(04):22-26.DOI:10.14072/j.cnki.tsgj.2018.04.006.

[50]李平.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4):143-147.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8.04.028.

[51]赵苹.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图书馆员学术信息行为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28-35.DOI:10.16384/j.cnki.lwas.2017.12.005.

[52]赵发珍,刘燕权,王勇.我国图情学术期刊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49-55.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7.21.006.

[53]宋晓莉,李雪垠.阅读推广实践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应对策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05):36-40.

[54]赵苹.高校馆员社交网络学术信息获取与使用行为探析[J].图书馆研究,2017,47(04):55-61.

[55]郑锦怀.《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的成绩、不足与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7):33-38.

[56]李曦,惠涓澈.图书馆网络散文作品中职业自信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5):16-22.

[57]刘颖.“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趋向与新思维[J].图书馆界,2017,(02):5-7+11.DOI:10.14072/j.cnki.tsgj.2017.02.002.

[58]王淑文.高校馆员阅读微推广:主体定位、阅读主旨和媒介选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02):27-29.

[59]李金永.地方院校馆员培训中的“软抵抗”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10):33-37.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0.009.

[60]鄂丽君,王启云.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认识与需求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05):97-104.

[61]杨俊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的互动研究[J].图书馆,2016,(06):92-96+102.

[62]杨小穷.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及其实践考量[J].图书馆学刊,2016,38(02):36-37+41.DOI:10.14037/j.cnki.tsgxk.2016.02.011.

[63]刘春丽.altmetrics工具与机构知识库的整合与效果——以PlumX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4):39-46.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5.24.006.

[64]刘雪兰,刘勇.基于实证的馆员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13-16+25.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15.11.003.

原文连接:https://yz-jsjc-gov-cn-1416.res.gxlib.org.cn:443/rwt/1416/https/MJXG833PPNSXT3LPMNTX63LVF3SXP/blog-213646-141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