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魅力,还有一大半在图书馆人身上”
2015/3/22 点击数:2221
[作者] 西北老汉2011
[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前几天,接到一个老学生、长安大学办公室副主任郭的电话,受他们学校图书馆领导委托,邀请老汉四月里做一次高校图书馆职业素养的讲座。尽管以前讲过好几次这个题目,但还是习惯性地重新备课,补充一些新的东西。高校图书馆到底是什么?这是老汉思考的问题。
前几天,接到一个老学生、长安大学办公室副主任郭的电话,受他们学校图书馆领导委托,邀请老汉四月里做一次高校图书馆职业素养的讲座。尽管以前讲过好几次这个题目,但还是习惯性地重新备课,补充一些新的东西。高校图书馆到底是什么?这是老汉思考的问题。
恰好,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这样一篇长帖子《那些年,我呆过的图书馆》(2015-03-20),作者署名胡晓明,以他自己学者身份,多年游历国内外不同图书馆的学习经历,“收集我的图书馆记忆,重温那些年,我在过的图书馆,以报答那天堂般的恩典于万一”。作者图文并茂,讲述了自己在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以前的名称)柏林寺分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台湾中央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学习经历,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谈了不少对图书馆的感悟,视角独特。读后,老汉我很受启发。摘录两段:
“图书馆不完全是用来被利用的,不单单是用来挖宝的,不全部是用来完成论文与课题的,图书馆真正、充分意义,有时就是无意义,就是一个享受沉思默想的地方,享受读书乐趣的地方。图书馆当然是启蒙与人生奋斗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不具功利意义的,人生少有的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美感的所在。”
“图书馆原来是一些伟大的灵魂相聚的地方,多少世纪以来,他们在书的森林里低语,静心谛听,我们听得见他们交谈,甚至,接收到传给我们的独特信息”。
第一段感悟,用来证明图书馆空间作用再贴切不过了,不正说明图书馆存在与社会不可或缺的理由吗?这种功能,是任何其他社会机构不能替代的,书店不能,网络更不能。
而第二段感悟,老汉多次在课堂上和讲座上说过类似的话,图书馆是一个前人灵魂聚集的地方,图书馆员巡游在书库里,就是在与这些前人充满智慧的灵魂在交流。
当老汉在不同的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帖子后,有同行说:“原来是胡馆”。上网一查,原来此胡馆正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任馆长。好厉害的一个学者馆长: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1994、1998)、法国巴黎市国际艺术城访问学人(2007)、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高级访问学者(2010)、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1)、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客座教授(2011-12)。
难怪,胡君在帖子中还有一句很读到的感悟:“图书馆的魅力,还有一大半在图书馆人身上”。这个感悟,用在老汉讲座课件里很贴切:图书馆,天堂的模样,需要图书馆员做天堂里美丽的天使。
希望有机会结识一下胡晓明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