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法国里昂市召开(图)

2014/9/16   点击数:3231

[作者] 书蠹精

[单位]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

[摘要] 本人文章今天发表:“是锐意进取,还是墨守成规?: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观与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9月16日,第8版。

[关键词]  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 里昂



本人文章今天发表:“是锐意进取,还是墨守成规?: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观与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9月16日,第8版:

原文地址: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4-09/16/content_8_1.htm

这是我上个月参加国际图联大会的个人总结稿,报社约稿,在国外时候就差不多写好。为了写这个稿子,没有休息,在旅途中也看文件写稿子。可是因为版面问题一直拖到今天,前天半夜回家还校对终稿。这两个月我要发表的东西不少,都赶一起了。

编辑很认真,花费时间润色,文字优美多了。报社领导也给了很重要的位置,非常感谢!因为版面限制,有一些文字被整合了。如下是我的原文,供大家参考。发表稿中把张智雄博士的名字写错了,也请张兄原谅。

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法国里昂市召开

第80届国际图联大会(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于2014年8月16-22日在法国里昂市召开,国家图书馆派出了代表团参会,同时也选拔了六位翻译志愿者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本人有幸再次参会,在此介绍一些观感。

大会概况

本次大会主题是:图书馆、公民、社会:知识的会合。法国组委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

本次图联大会是我参加过多次图联大会中场地最好的一次,里昂会议中心不仅会场设施齐全,会议室空间大,服务到位,周边的餐馆很多,也方便会议代表聚会和用餐,特别是会议中心就有一个圆形剧场,可以容纳所有参会代表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不感觉拥挤。一般来说很难找到会议中心与剧院结合的完美会议场地。

在大会开幕前夕,法国组委会介绍到,他们这次会议破了不少记录,包括:

最多参加人数:开幕式前就已经达到了3933人(不过意大利人说2008年的米兰大会达到了4900人);

最多卫星会议数:有23个卫星会议(会前会和会后会)在法国和周边国家举行;

最多海报展:从270个海报中选出了200个参展;

最大规模的展览:有1172.5平米的展厅,容纳111个参展商。

开幕式上的法国政府官员致辞,都谈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谈到图书馆作为公民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公共空间的功能,在数字时代我们要用创新思维来考虑阅读和图书馆服务。虽然场地一流,但是开幕式显得有点沉闷,只有开始的历史影片和最后的街舞表演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愉悦。本人认为街舞再好也似乎并不代表法国文化,应该让大家看到诸如苏格兰风笛、意大利歌剧、丹麦童话之类具有标志性的文艺演出,法国香颂不也很出名吗?

大会期间还发布了《里昂宣言》,呼吁联合国成员国认可信息获取与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之必需,并强调政府信息、全民识字、儿童服务和信息通讯技术等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在支持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本人作为UNIMARC永久委员会委员、《国际图联杂志》编委、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成员的身份参加了本次大会。UNIMARC委员会之前在斯洛文尼亚举行过专门会议,本次大会期间没有特别安排会议。

国际图联杂志

本人从2011年起接替吴建中馆长担任《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编委,至今已经有三年时间,主要工作是参与讨论杂志的出版方针,并完成日常审稿任务,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今年适逢《国际图联杂志》创刊40周年,2014年9月出版的纪念专号,将发表各个国家图书馆的约稿文章,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的文章“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从杂志的统计报告来看,中国作者的投稿数量应该还算比较高,录用率却不很高;相比较而言,印度、伊朗和埃及等国家的录用率则非常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博士2007年的文章具有很高下载率。

为了体现国际图联工作语言的重要性,满足各国读者的需要,杂志从2012年开始提供所有工作语言的摘要,自然也包括中文摘要。目前杂志不仅可以通过Sage出版社的网站检索获得文章全文,也可以在国际图联网站免费下载。Sage出版社负责本刊的出版已经有十多年,该出版社在图联大会期间举行展览和分会场,不仅宣传本出版社的图书和期刊,也辅导代表如何投稿。

近年来编委会努力减少大会论文的发表数量,提高引用率,以满足学术期刊的有关要求。今年稿件增多,编委忙不过来,增加了外审专家,也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初景利教授。今年大会期间正好老主编退休,新主编上任,有一些交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杂志网站访问量排名前25位中,来自中国的访问量位于第10,紧跟主要英语国际之后,说明中国图书馆员和学者对其关注程度不低。本人建议中国作者积极参与投稿,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不过也希望大家要按国际学术论文的体例投稿,切忌把领导讲话形式的八股文章直接提交给编辑部。

为了削减成本,杂志正考虑今后采用全电子的形式出版。

ISBD相关工作

本人自2007年加入ISBD修订组,参与了ISBD统一版的修订和翻译工作。到2015年,新一轮修订工作即将开始。为此,修订组在2014年3-4月间做了一次全世界的普查,得到了国家图书馆馆长会议和ISSN国际中心的配合,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积极参与。

普查结果涉及各国使用ISBD的情况、翻译情况、用于OPAC目录显示的情况、用于制定规则的情况、直接采用的情况、今后修订的建议。还有与普查相关的事情就是2014年10月出版的《编目与分类季刊》(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的ISBD专号将发表一组由各国专家撰写的10篇有关ISBD评价和采用方面的文章,其中也有本人介绍ISBD在中国使用情况的报告,这也算是ISBD面临一个转折点的一个总结。

ISBD修订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ISBD与RDA元素之间的比较、ISBD关联数据工作组的工作等。此外,ISSN工作组就有关题名前五个词变化对于东亚国家不适用的问题,继续提出建议。这个建议最早由我在2009年ISSN国家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提出,后来ISBD统一版简化处理,绕过了这个问题,现在的ISSN工作组继续细化这个建议。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变化,为了说明问题,写了一个不短的报告。由此可见国际协调的难度,每一个国际协调的进展的背后都有大量的付出。

在新形势下ISBD工作如何进行下去?国际图联是否要继续支持这个项目?如何在关联数据的环境下继续生存?是否要继续修订工作?如何与RDA协调?是否要调整其结构以适合FRBR的模型?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委员会组织一次专门会议,讨论ISBD的发展方向。

国际信息技术技术环境变化,导致国际图联编目组的一些传统工作终止或者转移。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例如,《个人名称》项目可能被VIAF和ISNI取代,《无名氏经典作品》项目似乎无法以现有形式进行下去。ISBD会是下一个吗?我们要把握未来,跟上形势。在编目组召开的ISBD发展方向研讨会上,大家认为还是需要区分原则、标准、规则的几个层次,不少国家直接用ISBD作为编目的国家标准,UNIMARC与ISBD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费使用RDA,所以ISBD还有必要继续修订下去。

编目相关发言

本次大会上书目组、分类与标引组、编目组、UNIMARC战略计划联合举行分会场,把国际图联与编目相关的四个专业组(委员会)联合了起来,有九个代表发言。

有文章讨论了VIAF(虚拟国际规范文档)和ISNI(国际标准名称标识)与新时代世界书目控制之间的关系;也有文章讨论了新技术对编目的影响,特别是各种新载体出现,导致编目工作中对载体形态描述的变化;还有文章介绍了用因特网公开信息丰富目录信息的经验。关联数据专家Gordon Dunsire的文章认为,世界书目控制的概念没有结束,只是从本地变为全球。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目专家Gildas Illien等的发言,用《追忆逝水年华》(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作为比喻,回顾了世界书目控制40周年的历程,提出了三点建议,包括图书馆之间的互操作性、语义网标准的采纳、关联数据的应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FRBR专家Patrick Le Boeuf介绍了最近提出的FRBRoo和PRESSoo的关系,总体感觉这是法国人的玩意,UNESCO资助项目,本人不太明白到底有什么意义,也不清楚其与编目组之间的关系。有发言文章提出人人都是编目员,让用户参与的编目工作;也有文章介绍RDA环境下的规范控制工作,还有MARC21格式下的RDA应用。伊朗国家图书馆介绍了关联数据和主题标目问题。

总体印象和思考

本次大会筹备工作有条不紊,会场志愿者服务到位,显示出大气的风格,看得出来当地有丰富的办会经验。在闭幕式上,主持人对志愿者的工作多次进行褒扬,用了好几分钟,这也是过去所没有过的。

闭幕式上的各种颁奖是保留节目,这次受到表彰的有几个大家都熟悉的人,例如曾任国际图联秘书长的Peter Lor和曾任国际图联主席的Alex Byrne。做图联工作很不容易,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要牺牲休息时间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难能可贵。本人参与了不少图联专业工作,但是与他们比还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本人第一次不作为编目专业组常设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出席,少了不少会议前的征文评审和论文翻译工作。

今年中国参会人数有所下降,也许是因为各地削减出差经费所致。大会统计出亚洲代表有600多人,没有中国代表的统计数字,本人估计大概在60人左右。

本次中国代表发言人次有所减少,不到10人,其中中国大陆参会发言代表只有华南师范大学束漫教授,她在少儿图书馆和阅读推广分会场介绍了电子书工坊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她的旗袍装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这个分会场也是可以容纳几百听众的最大分会场。

按去年确定的结果,明年大会在南非举行。今年闭幕式上宣布,后年大会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行,该地是著名数据库服务商OCLC的故乡,OCLC应该会有所举措,为大会增色。按照图联大会轮流坐庄的惯例,过几年应该重新回到亚洲国家,中国是否有可能继1996年以后再举办一次图联大会?大家都很期待。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编目环境,中国编目工作者怎么办?是锐意进取,还是墨守陈规?编目规则确实有一定的延续性,随意变动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提高,但如果墨守成规也将被历史潮流彻底淘汰,甚至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毁灭。如何把握好合理的度,也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思考。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v0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