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闲话
2014/8/24 点击数:2022
[作者] 王启云
[单位]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
[摘要] 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800年建馆以来,一直是美国政府立法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然被看成是美国事实上的国家图书馆,但它的主要任务始终是为国会提供参考和研究服务。1802年1月26日,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批准了第一个限定国会图书馆这个新机构任务和职能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设置了国会图书馆馆长职务,并确定该职务须由总统任命。国会图书馆馆长成立国会联合委员会来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他同时又授权国会图书馆为美国总统、副总统以及国会议员服务。1802年1月29日,杰斐逊任命他的朋友和前人总统竞选运动主席约翰.贝克利为国会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并兼任众议院事务秘书。约翰.贝克利于1807年4月8日(在任职期内)去世。
注:本文参考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展望》(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一章“国会图书馆(1800-1975)”,该书根据1976年国会图书馆馆长关于“特别工作组和顾问小组”的报告编写。
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800年建馆以来,一直是美国政府立法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然被看成是美国事实上的国家图书馆,但它的主要任务始终是为国会提供参考和研究服务。1802年1月26日,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批准了第一个限定国会图书馆这个新机构任务和职能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设置了国会图书馆馆长职务,并确定该职务须由总统任命。国会图书馆馆长成立国会联合委员会来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他同时又授权国会图书馆为美国总统、副总统以及国会议员服务。1802年1月29日,杰斐逊任命他的朋友和前人总统竞选运动主席约翰.贝克利为国会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并兼任众议院事务秘书。约翰.贝克利于1807年4月8日(在任职期内)去世。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全世界馆藏量最大的图书馆。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2012年年度报告,其图书馆正式职工3312人,其中男性1463人,女性1849人,平均年龄49岁。馆长是谁?他是James Hadley Billington(1929.6.1-),现年85岁,自1987年9月14日任馆长至今,也就是58岁始任馆长,至今已27年,是第13任馆长。Billington是大学者,1953年获得牛津大学巴莱尔学院博士学位,曾任(1964-1974)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任馆长之前(1973-1987)为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总管。友人认为:“Billington估计也就是挂个职,日常的事都是下面的人做。”我也猜是这样,不过从2013年发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中,看到其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照片不少,且85岁有那样的精气神,实属难能可贵。
美国国会图书馆自建馆至今,国会图书馆馆长终身任职已成为惯例,平均每位馆长的任期为16.5年。其中第8任馆长普特兰姆 (1861.9.20–1955.8.14),任职时间长达40年(1899-1939),任职时间最长,他在任职期间坚定地把国会图书馆的方针政策和美国图书馆界的广泛利益紧密结合,及时地将他具有的关于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全面知识应用到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去。第7任馆长杨格(1840.11.20-1899.1.17)任职最短,只有一年半(1897-1899),他的健康状况极坏,但在他任馆长这段时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绩,比如1897年11月1日,新的国会图书馆大楼正式对外开放。第5任馆长斯蒂芬森任职时间只有三年半),任馆长时方33岁,他任馆长之后雇了位馆长助理斯波福特,并把图书馆的日常事务交给斯波福特主持,本人则以志愿随军参谋身份延长了服役时间,参加了诸如昌西洛斯维尔和葛底斯堡等战役。斯蒂芬森1864年12月2日提出辞职,林肯总统于1864年12月31日任命斯波福特为国会图书馆第6任馆长。这时国会图书馆工作人员7人,藏书8.2万册,年度拨款2万美元。斯波福特(1825.9.12-1908.8.11)就任馆长标志着国会图书馆现代史的开始,因为在他任职的32年(1865-1897)里,他把国会图书馆改变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机构。
普特兰姆担任馆长长达四十年之久改变了人们对国会图书馆馆长职务的看法,挑选继任者时,发生了“传奇故事”。美国图书馆协会支持改会执行秘书来谋取这一职位,而罗斯福总统却任命全国知名人士麦可利什为国会图书馆馆长。罗斯福的观点为,这一职位所需要的不是精通图书馆业务的馆长,而是“一位社会名流和学者……这样的人物应当在世界享有盛名才行。”最高法院法官富兰克弗特向总统进言:“只有学术界的文人才能使异乎寻常的国家图书馆成为学者专家的栖身之地”,不仅如此,国会图书馆“并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它势必要关心诸如图书采购、管理、流通等一些传统任务以外的问题,这一特点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罗斯福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服麦克利什担负起这一重任。美国图书馆协会对罗斯福任命一个毫无图书馆实际经验的人来担任国会图书馆馆长深感震惊,并在年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反对罗斯福总统这一任命,理由是:“国会和美国人民所希望的国会图书馆不仅是社会名流和学者,还必须是最精明能干的图书馆行政官员。”,最终未能奏效。麦克利什就任馆长时,藏书约为600万册,工作人员约1100人,1939年财政年度直接拨款为300万美元。麦克利什在战时担任图书馆馆长,使他很快就成了美国民主事业的主要代言人,这一身份也有助于改善与美国图书馆界的关系。1944年12月19日麦克利什辞去馆长职务,当时他已是负责公共和文化关系的助理国务卿。布尔斯廷于1975年11月12日就职,担任国会图书馆第十二任馆长,如同1939年那样,由这位作家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而不是专业图书馆员来担任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馆长1976年1月16日建立了“目标、组织和规划特别工作组”,任务是对国会图书馆及其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时,国会图书馆的藏书为1939年(麦克利什上任时)的4倍,年度预算已超过一亿一千六百万美元,职工人数已达到4600人。
任继愈(1916.4.5-2009.7.11)于1987年至2005年1月年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2005年至逝世担任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先生任国家图书馆长的时间与Billington相同,任先生是71岁开始任馆长。任先生与Billington先生,都是大学者,大概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治馆。据郭改云《任继愈的国图岁月》(http://www.dangjian.cn/whdg/whrw/201407/t20140731_2093521.shtml),“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任继愈先生坐镇国家图书馆,皓首穷经,年高德劭:他主持整理了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经典,历时16年完成了107卷、总字数过亿的鸿篇巨制《中华大藏经》;他主持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编纂总计约7亿多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他主持的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也在重新修订之中……’” 如此这般,这个馆长的业绩还是相当突出的,远非任先生自身所说:“我想了半天,也没觉得我这18年做了什么事情,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我只让人给图书馆的玻璃门上贴了张纸条,提醒大家不要撞到玻璃上,这可能就是我做的工作。”
进而联想到李小缘先生《英国国立图书馆藏书源流考》(图书馆学季刊,1932年第6卷第3期)中论及英国国立图书馆馆长人选时说:“自1756年至1931年,凡经百七十五年之历史,仅易馆长十人,或因年老病卒或因年老退休。惟向未受政治之影响而轻易更动,所遗之缺,多就馆中抄本部或书籍部主任升任,皆年高德劭,学识丰富之人,从未自他处选择而来,或为无耻政客所支配者。远观我国国情,不经年数易者有之矣,要人开条指派者有之矣,……”(参见:李小缘.英国国立图书馆藏书源流考[A].又见:叶继元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学术精品.图书馆学卷[C]._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188-219 (原载:图书馆学季刊,1932年第6卷第3期.)美国国会图书馆与英国国立图书馆相关情况,似乎“雷同”。我国的情形如何呢?如今,距离李小缘先生观点发表的时间已有80余年,然而历史似乎惊人地相似。期待本篇“闲话”能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并有助于大家从中获取更为有益的启示。
原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82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