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2014/5/12 点击数:6356
[作者] 吴晞
[单位] 深圳图书馆
[摘要] 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图书馆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其依据何在,其理由何在?有人或许不以为然,阅读推广工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年,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本该如此,还问啥为什么。我想,作为业界学人,专业的图书馆工作者,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积极思考、认真探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把握方向,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文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2013年联合工作会议暨西部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图书馆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其依据何在,其理由何在?有人或许不以为然,阅读推广工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年,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本该如此,还问啥为什么。我想,作为业界学人,专业的图书馆工作者,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积极思考、认真探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把握方向,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
但是目前要把这个问题讲深入、讲透彻,还确实不容易。首先是我的学术专长并不在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属于临时抱佛脚;更重要的是,从学科角度看,目前图书馆学界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很不深入,处于初级阶段,比起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如资源建设、文献分类标引,或是一些新兴领域,如信息技术应用,都显得差距巨大,认识肤浅,许多研究成果都处于某些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归纳的初级水平,高水平的专家和成果还嫌太少。
因此,这里我仅仅先谈一些想法,提出一些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鸣,从而产生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升华。
一、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
先看看有关的理论依据。
《公共图书馆宣言》将开展阅读活动列为重要使命之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以下重要使命与信息、读写能力、教育和文化相关,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支持和参与针对不同年龄层展开的读写能力培养和计划,必要时主动发起此类活动。[1]
《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则说的更为明确: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
类似的表述举不胜举,有IFLA的相关宣言、文件(如《突尼斯宣言》),还有各国的相关法规中(如英国的“阅读起步”,美国的“大阅读”,台湾的“儿童阅读年”等),比比皆是。[3]可以说,这种精神是图书馆一贯的指导方针,是一以贯之的,带有根本精神、宗旨圭臬的性质,涉及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理念。
这些文件和理念都是大家熟悉的。这里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说明阅读推广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分量。在刚刚结束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文化部今年下发了“全国第五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其中“社会教育活动”一项占有重要地位,其具体内容就是讲座、培训、阅读推广、服务宣传等。在总分1000分的标准中,“社会教育活动”在省级公共图书馆占45分,市级50分,县级90分,少儿馆省级115分,市级100分,县级45分,大体是5% 至10%。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要知道,在同一标准中,县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备只占50分,经费和人员只有60分,也只有5%左右。这充分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认可和重视,可以说是硬性指标的规定。因此我们说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不是拍脑袋乱讲的,是有国家政策作为依据的。
二、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历史发展的趋势
再看看历史的发展极其趋势。
从图书馆历史、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历史看,阅读推广活动的出现与普及,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产物。纵观我国百年来图书馆的历史(也就是近现代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封闭到开放,二是从对部分人开放到对全社会普遍开放,三是从被动的接受服务到主动的推广服务。这个过程进行的漫长而艰难,可以说,直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才大体完成了前二个阶段的使命,亦即基本实现了对全社会普遍、均等、免费开放,在座的诸位同仁可以说都是亲历者,都亲身参与这个过程。现在正在迈向第三个阶段,亦即进入了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送图书馆服务的新时期。因此,我们今天进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趋势。
从图书馆服务上看,图书馆专业服务工作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内容,或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也可以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文献服务,即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如外借、阅览,,二是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信息检索等;三是阅读推广,表现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近年来方兴未艾。与前述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后来出现的新形式并不意味着否定原有的服务方式,如文献服务这种最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现在仍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新增加了数字文献和网络数据库的提供,以及包括近期出现的送书进社区、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新事物。阅读推广可以说是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之大成,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手段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送达到读者身边。
国际、国内和业界的动态都表明,阅读推广作为一种发展潮流势不可挡。举例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确立了“世界阅读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多次提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出创建“学习型人生”;我们图书馆界更是如此,2013年图书馆年会主题就是“阅读引领未来”,体现了业界的高度认同。
这是大家知道的,还有的可能不知道。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的课题中,阅读推广的课题破天荒地占到9个之多。具体情况如下:
年份阅读总计
2011196
20123114
20139132
这说明,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也跟上来了,较前几年大有改善,而且发展态势看好。
且不说这些大的宏观态势,大家不妨看看我们周围的图书馆,包括自己供职的,以及身边的或知道的图书馆,开展的各种阅读推广活动都可称得上是丰富多彩,遍地开花,包括讲座、展览、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报告会、主题论坛、专题陈列、新书推荐、网络竞赛、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参观考察、学术研讨、技术体验、科普教育,等等。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读者活动部或类似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阅读推广活动。
再看看社会的整体状况。类似“深圳读书月”这样的政府举办的读书节庆活动,十多年前还仅仅是深圳一地,现在已经在各大城市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四百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日、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的活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包括全民阅读在内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列入立法日程,产生巨大社会反响。[4]
我们经常把把这些成就归结为我们阅读推广工作的业绩,这样说当然也不错,但是我们明白,“形势比人强”,实际上是我们顺应了形势,因势利导的结果。要知道,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其说是“发展趋势”,不如说是已经实现的现实,实践在“倒逼”我们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和提高。
有专家指出,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趋势看,“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Libraries)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这点现在已经是共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所验证。什么是“综合趋势”或“融合趋势”?通俗地解释,就是今后的图书馆不可能再按照老模式运作,满足于每日借借还还,看摊守点,必须全方位、多方面的开展工作,必须要做那些不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事情,做哪些似乎是其它部门做的事情。我们既是图书馆,又是信息资源集散地(ICP),还是学校、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讲坛、影视观摩厅、新书推介中心、学术交流场所、新技术体验中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和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增强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影响。这种“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推广工作来实现的。
三、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需要
不妨再从现实角度看看这个问题。
即使我们不从图书馆办馆宗旨的理论高度,不谈图书馆发展趋势这样的大问题,仅仅从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也应该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借此向全社会展示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引起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
阅读推广的目的之一就是彰显图书馆的效益,突出图书馆的利用率,塑造图书馆的公共形象。一个没有效益、没有利用率、没有好的公共形象的图书馆,是很难生存的。曾有许多馆长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关注。其实,如果你无声无息,抱残守缺,每天守摊子、混日子,怎么会有人重视你、关注你?又怎能生存、发展,更谈不上完善、提升。
这里的道理自明,无需多讲。
四、阅读推广是社会阅读的需要
阅读是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正襟危坐,“红袖添香”,固然是阅读,但在路边买份书报刊翻阅也是阅读,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微信同样是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并不是图书馆一家的事情。仅从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上看,就有中宣部、文明办、文化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部、民政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在抓这个事。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图书馆是社会阅读的主体,图书馆要在全民阅读中承担起独有的社会责任,完成他人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为什么要这样讲?阅读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穷则丰富人生,达则改造社会。即使是大众型、消遣性阅读,也要提倡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读书,创建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要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完整全面地掌握知识,图书馆是最好的场所,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这个世界。
当前理论界有人反对“深阅读”和“浅阅读”,或“读好书”的说法,认为图书馆工作者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干涉读者的阅读自由。此说当然有道理,读书没有高下之分,图书馆不应该排斥消遣性阅读,或是所谓的浅阅读,要提倡开卷有益,保障大众的阅读权利。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即使在大众性阅读当中,图书馆同样也是最好的场所。这点和精英阅读、学习型阅读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即使是阅读《西游记》,也要读完全本,不能只看电视剧或《大话西游》;即使是读武侠小说,也要按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目录通读一遍,才算得上是初级的“金庸迷”、“武侠迷”。社会阅读中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们也不能坐视其漫延,如娱乐至死,不娱乐毋宁死,为应试教育读书,不唯功利不读书等等。恰如王余光教授所言:去图书馆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5]还没有任何社会机构在阅读这一功能上可以取代图书馆。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
那么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做哪些事情呢?这里借用范并思教授的说法,主要有如下四点内容,或者说有如下四个目标:
1、引导。对于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图书馆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阅读的意愿。
2、训练。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存在许多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人,包括尚未学会阅读的人,如学龄前儿童,也包括因各种原因成人后失去继续学习机会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可以训练他们,使他们学会阅读。
3、帮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还存在阅读困难人群,也称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此类特殊人群包括残障人士、足不出户的老人、低幼儿童、阅读障碍症患者,等等,图书馆需要对他们提供阅读帮助,阅读推广服务是最好的帮助。
4、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目标人群的主体是具有较好阅读能力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他们提供阅读的便利,丰富了为他们服务的方式。[6]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独特的、不可替代社会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化了。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收藏和提供各种的数据库,如同图书馆的藏书一样,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专业化整理揭示的,因此是最重要、最实用、最具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且大都是免费提供使用的。即使你所在的图书馆数据库不够齐备,使用者另有需求,现在图书馆大都可以通过各种图书馆协作关系和资源共享平台,联系利用其它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这些服务都是无偿提供的。无论是普通读书人,还是读书治学者,图书馆数字资源都是基本资源和首要选择。遗憾的是,现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许多人包括一些大学者,不知道、不会用或不善于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是常见现象。这既说明我们社会的现代化水平低,也说明我们图书馆缺乏有效的宣传、推介、培训,致使数字资源使用效果不佳,我们阅读推广工作者对此是负有责任的。
最后,我想用英国大文豪、大作家狄更斯的话作为结尾: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双城记》里,狄更斯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绝望之冬;我们可能拥有一切,也可能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也正走下地狱……”狄更斯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是这样社会急剧发展、各种矛盾爆发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些相似。
这一名言也适用于图书馆阅读。关于“最好的时代”,我已经讲了,从国家政策、政府支持,到社会各界参与,都是前所未有的。关于“最坏的时代”,近来业界也多有涉及,出现过许多悲观的论点,甚至提出为图书馆做“尸检”(尸体解剖)。这些危机是多方面的,如新技术的冲击,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社会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甚至流失,等等。但是我以为,图书馆阅读最大的危机,在于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萎靡、低落,乃至消失。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年一代,读书已经成为奢侈之事、可有可无之事,即使阅读,或是娱乐致死、不娱乐毋宁死;或是为应试而苦读,考罢就恨不得焚书泄愤;即使是以治学为生的知识分子,也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制造学术垃圾。面对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图书馆人要尽守阅读的天职,履行推广的使命,坚守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中的主导地位,为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图书馆阅读推广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课题,也是一座富矿,其中空白点甚多,热点甚多。由衷期望以上论点能够对各位同仁有所启发,期盼有更多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