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最值得阅读的十本好书”新鲜出炉
2014/1/15 点击数:1416
[作者] 武夷山
[单位] 武夷山
[摘要] 2014年1月3日下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终审会在京举行,经过十几位来自出版、媒体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的激烈讨论,最终《巨变》《陈独秀全传》《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无奈的选择》《雾霭》《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忽必烈的挑战》《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苏联的最后一年》《冷战》当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最值得阅读的十本好书”。
2014年1月3日下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终审会在京举行,经过十几位来自出版、媒体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的激烈讨论,最终《巨变》《陈独秀全传》《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无奈的选择》《雾霭》《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忽必烈的挑战》《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苏联的最后一年》《冷战》当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最值得阅读的十本好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大好书评选”自2009年以来已经举办了整整五年,始终坚持以传播学术思想,弘扬学术精神为价值导向,以“媒体关注度、市场表现力、专家推荐、读者认可”为标准,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带动读者阅读积极性,有利于激励作者的写作热情,有利于提升图书出版的品质。
与往年不同,本次评选有两大特色:其一,图书内容上,不仅注重思想性,更加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其二,评选方式上,更加公平公正,采取资深编辑提名、读者票选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分三轮进行。
首轮评审依据各大图书排行榜,结合发行情况和社会影响力,综合编辑和媒体推荐意见,对2013年出版的社会政法、经济管理、历史传记、国际问题、人文思想五大类图书进行梳理,确定50本初选名单。第二轮 “50进30”的评选,历时半个月,覆盖电商平台、邮件、豆瓣、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由读者线上投票产生。第三轮由专家学者、书评媒体、资深编辑、书店代表和独立书评人代表一同对30种入围图书进行终评,最终选出10本“最值得阅读的好书”。
终审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市场总监蔡继辉特别指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本书。在入围30本图书之外,如有好书也可另行提名候选,既不要让好书漏选,也不要让不好的书滥竽充数。
人民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汪家明认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的译著,尤其是外籍作家的高水平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与国内作者不同的观点,对读者很有启发。”
《新京报》资深编辑张弘表示“《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内容很有针对性,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审查制度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黄道炫极力推荐《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讲道:“这本书对脑细胞的冲击很大,不论是提出问题的方式、切入问题的角度,还是关于近代民国哲学家对时间的认识的表述,都很有深度。对于一个青年学者来讲,能把这样跨学科、高难度的书写的很好,确实不易,表明青年学者的学问毫不逊色,值得肯定”。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姚文坛也对该书赞不绝口,同时也对另一位青年作者——《阅读的逻辑》的作者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参与此次终审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韩朝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沈原,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潘振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总编辑王利民,上海季风书园创始人严搏非,当当网社科图书总监周晓斌,《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执行主编王洪波、《看历史》执行主编刘杨、“共识网”编辑部主任袁训会、《21世纪经济报道》书评主编李二民、《北京晨报》书评主编蔡辉、《南方周末》资深编辑刘小磊、《文汇读书周报》编辑朱自奋,以及知名独立书评人刘苏里、张天潘等。他们各抒已见,直言不讳,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013年最值得阅读的十本好书”圆满落幕。感谢各位评审的忠言逆耳,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更加努力,出版事业才不断发展。我们将积极改进,不断努力出版更多有价值的图书,回馈读者的热爱与期待。
原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75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