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2013/8/19   点击数:3413

[作者] caining

[单位] caining

[摘要] 快后半夜1点了,电视频道转的差不多了,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了,于是打开电脑,进入空间,想着还欠下一篇日志 “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没写呢,虽是已经在日记本中写好的内容,可说什么也没有心境把它重新挪自空间中。情感不在、氛围不在、心境不在,纵使如何牵念,心终究不会跟着理智走。也罢,放着就放着吧,这样的 “放着” 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了。

[关键词]  暑假 琐事 心境



快后半夜1点了,电视频道转的差不多了,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了,于是打开电脑,进入空间,想着还欠下一篇日志 “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没写呢,虽是已经在日记本中写好的内容,可说什么也没有心境把它重新挪自空间中。情感不在、氛围不在、心境不在,纵使如何牵念,心终究不会跟着理智走。也罢,放着就放着吧,这样的 “放着” 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了。

自打从老家回来,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每天磨蹭到后半夜一两点,毫无目的的不断转换着已经转了N回的电视频道,随便一个节目看上两眼接着换另一个……不想睡觉,因为丝毫困意都没有;孩子不在身边,于是有了为所欲为的条件;虽然每天早晨不上班,可依然习惯性的六七点钟就醒,一点睡懒觉的欲望和心气都没有;然后白天又是一整天的频道旋转,旋转到颈椎病都快犯了,人也被连续三五天的关在屋里都快发霉了也不想出去…… 偶尔也会问自己 “这是怎么了”,可是自己也明白又是周期性无解的情绪病犯了。习惯了这隔三差五就跑出来的情绪,知道对抗只会延长更多的时间,于是只好就这么耗着、顺着、折腾着、宠着,消耗着光阴、消耗着时间、消耗着精力、消耗着身体……

眼看着一天天过去,眼看着暑假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眼看着不得不回归正轨的步伐,肆意的心也在渐渐回拢,终究还得要走上正常的生活、走向正规的作息时间。

回老家将近20天,因各种心境着急上火导致大病一场,很没出息的病在家里了,结果让俺娘也跟着着急上火了一把,实在不是我的风格呀。带着仍然红肿着的嗓子回到天津,又接待了同我一样着急上火而大病了一场的朋友,在津三天,挂点滴三趟,然后匆匆忙忙的带病离津回长春了。突然这么一冷清下来,实在有些不适应,加之混乱的心境,于是在毫无目的中又连续熬了5个后半夜,就这样为所欲为的宠着自己的情绪,但心里却感觉日子过得如此漫长、如此难捱。

孤独,寂寞,没有激情,没有梦想,没有生活的痕迹,一颗慌乱的心在时间的沙漠中溜过,却也溜得那般理所当然、那般了无惆怅、那般随意肆虐。偶尔想起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感,也只剩下一点文字中的回味,没了文字,连记忆都模糊了。有时不经意间回头看才发现,这一路走来失落了太多的记忆。才三十多岁,人就变得这般健忘,想想,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了。

“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牵系了我太多的情感、太多的自我惆怅,我就如同那作茧自缚的蚕,被不知如何形成的敏感心境束缚住了在亲人中的放松与简单享受,背负了太多的在乎、太多的担心、太多的为他人考虑、太多的……

再有一个星期,恬恬就要开始上小学了,我知道,我的情绪这几天也该耗得差不多了。为孩子,一切也都该回归正轨了,于是大半夜的不睡觉,悲戚的在这里自言自语着,也算是弥补欠下的心债吧:有些情感终归还是需要整理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过去。

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越来越胆小了,一个人在家里呆着,一声不知哪来的敲门声都会把我吓得心一跳、人一激灵,大半夜里以为窗外传来的实则是老公的呼噜声也会让我变得神经紧张。越来越不习惯于和陌生人说话了,就连熟悉的人,若是那种虚情假意的,也都懒于迁就搭理了。人啊,变得越来越闭塞了,越来越把精力只集中在自己这个小家庭上了。越来越习惯于只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而懒于跟同学、跟朋友聊自己的故事了。越发的情绪化了,那每月最难排解的一周低落情绪总是那样不经意间就走进我的生活,让我没辙没辙的。生活从一个小循环又走进了一个大循环,几年的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又回到了最初始的阶段,连我自己都无法分辨那是否是螺旋式的上升了!

这人啊,一到了30多岁,怎么就变得这般了呢?难道真的是一个我与另一个我不再重合,而是走向了分离和对立?抑或是被压抑了30多年的灵魂终究还是跑出来为自己代言了?一个30多岁女人的心境竟是这般充沛丰富、变幻莫测。有时想想,一个个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的女人,竟都有着这般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且不为他人所知,真是奇也!

30多岁的人生便是如此,以为你知我、我知你,实则你不知我、我不知你,但我们却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又或是每天都同床共枕的夫妻!于是就少了一份表达的欲望,也慢慢的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言不由衷。知道,人到一定年龄终究还是要走向自己的内在,终究还是要学会自己宽慰自己,毕竟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情感、人的思想终究是冷暖自知的东西,谁又能真的成为谁的知己呢!有时,看着电视剧里那同样处于30多岁的女人们趴在自己闺蜜的怀里或肩头痛哭流涕时还真有些羡慕呢,只是不知现实都有了各自小家庭的闺蜜们真能那般无所顾忌且及时的纾解心扉吗?毕竟 “一花一世界” 啊,要能真的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还真是不容易呢!不过,或许我们真的无法了解和理解对方的处境与心境,但那份无言的温暖怀抱或许就是闺蜜间一份最大的慰藉吧!只可惜,如我这般敏感的心性终究是无福享受这样的怀抱,所以便只能这样自言自语的自我慰藉罢了。

“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的这篇日志不再重新整理了,就原样照抄到这里吧,这样,欠下的心债也算完成了。整理出来,也才好有心情继续上路,正式迈入孩子走向小学的阶段,带着重塑的耐心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毕竟,未来的路还将继续,伟大的梦想也终究会在短暂的迷茫过后再次升腾。

《带孩子回娘家琐事琐感品记》

2013.8.6 整个后半夜

这么多年了,每次回娘家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困扰了这么多年也依然未得到有益的化解,或许问题的实质根本不在我所担心的那些事,而是我自己无法改变的心境和性格问题,亦或是成了家之后越发的看重老公的感觉,总认为每次回家住在大哥或二哥家终究不算是回自己真正的娘家,给他们带来太多叨扰总是使自己的心里不踏实;加之自己懒惰成性、回家什么都不愿意帮把手,也更加让自己觉得给哥嫂带来了更多的叨扰;加之住在哥嫂家之后,俺亲娘又因时时的关照而让她们婆媳之间多了更多的交集而产生更多的矛盾,让敏感的我变得更加敏感。因此每次回家头几天还好,时间一长,心里就总是纠结于如何才能让爸妈也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同时能容下我们来居住。总是愧疚于三个孩子的我们都住上了像模像样的大瓦房,而爹娘却依然居住在矮小黑暗、在看窝棚基础上修缮起来的所谓房子里。每次因着爱的名义想陪着父母一起居住,却又因着爱的名义而束缚了彼此的生活习惯:爸爸因怕影响我睡觉而半夜不敢习惯性的打呼噜、习惯性的大出气,我又怕父母担心我睡不好而不敢习惯性的多次翻身折腾(有了孩子后,半夜睡觉总醒已成习惯),最后只好在无奈中选择自己在大哥或二哥家独居一室,偶尔让妈妈来陪。

不知从何时起,那份简单纯粹的亲情在我心里加上了诸多的顾虑,我怕给他们带来叨扰、我怕给他们惯常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习惯、我怕我的闯入和存在让他们彼此之间心生嫌隙、我怕他们因在意我的情感情绪而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束缚、我怕因我的存在而增加的婆媳之间过多的交集而累积起嫂子内心更多的烦怨,我怕因我的存在而增加他们过多的生活成本,我怕因我的存在让本已疲累的母亲变得更加疲累,我怕…… 我怕得太多太多。我怕的同时又恨自己,恨自己不知何时形成的这样敏感的性格;恨自己为别人付出无数都心甘情愿、而别人为自己付出一点点就万般愧疚的怪异心理;恨自己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那份简单纯粹的亲情。

而这次,恰恰是因为这诸多的又恨又怕,加之眼看着两个6岁小屁孩之间打了又好、好了又打而整天哭涕豪闹多次即将引发的孩子上火而生病问题,让我也一股火的病了出来,发烧将近39度、嗓子肿痛的吃饭说话都成问题,最后又让自己的亲娘跟着着急上火、牙齿肿痛,心疼愧疚的我只想快快的离家回津,让父母哥嫂们都好好的歇息歇息,也让自己一个人好好的冷静冷静,也头一次让我感觉到 “有老公的家才是我的家” 这样一个 “小家” 的概念。真的,在娘家看到老公的那一刹那,突然心就那样温暖了、放下了、踏实了、感觉有了依靠了,原来 “家的温暖” 就那么不经意间让我体验到了,原来那就是 “有老公的家” 的感觉。

每每回娘家,虽然让我有很多的烦恼,但却也真真切切的喜欢踏踏实实的生活在泥土地上的感觉。回到了娘家,回到了那生我养我的一方水土,城市里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我就那样在不经意间从城市里悬在半空的感觉中脱离了出来,从虚无缥缈的梦幻中走到了现实中来,感慨于这两种环境造成的心境魔力般的转换。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就那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耕耘着自己的理想,没有环境的转变便没有心境的转变,每天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放到了梦想身上、放到了与时空隔离的我的那种不真实的虚幻上,每天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着,每天为自己的心境解读着,每天为孩子的教养烦锁着,每天为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牵绊着,每天就那样孤独的行走着,在心灵中寻找着那个不让自己未来迷茫的我。但是一回到家乡,回到那个群山环绕的乡土之地,回到那个郁郁葱葱般人少树多山多的自然之地,我的心也在不经意间回归了自然,回归了土地,卑微的只剩下那个踏踏实实走过每一天而没有任何欲望、任何梦想、任何规划、任何多余思想的我,简单的只剩下一个人,一个没有人生大梦想、不用为孩子教养而着急、不至于被情绪和病痛所牵绊、只知简单享受生活的一个人,城市里所有那些牵绊和牵动着我的一切情感和梦想在乡土气息中都不复存在,自己也成了泥土里那简单生长的一株小草,只是生长着。我喜欢这种天差地别的心境转换,但是这种天差地别的心境无所谓好坏,城市里悬在半空的感觉能让我在城市里的每一天过得不迷茫,就此一理由已足够;家乡里卑微到泥土中的感觉让我享受到最简单、最纯粹的人生,就此一理由也已足够。那么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就都让它们成为我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一撇一捺吧,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当我们掉入生活事件中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情绪、处事方式和脾气等都会受制于具体事件的束缚而无法突破惯常的自己,心火由此而升腾,并最终表现出身体方面的疾病。当我们在夜深人静或能够一人独自冷静的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追根溯源的找到导致心火和疾病产生的原因,找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被我们忽视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正是它们在不经意间的累积牵连让心火郁积,最终导致了身体方面的疾病。但是每每都是事情过后、疾病显现之后,我们才学会回头去看、去总结和联系,学会从俯视的角度去观看最近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隔开一定时空距离之后才看到事情的真相,正所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这次的发烧和嗓子肿痛正是来自生活中不经意间的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有来自对哥嫂家庭叨扰的过虑与担忧;有向往父母单独住房的期待和即便付出也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奈;有过多关注孩子教育却依然无法做到很好以及这样付出是否值得的怀疑;有对孩子即将发病的担心焦虑和对孩子没耐性的不解与愧疚;有对保留孩子成长足迹活动能否坚持和成长足迹网将何去何从的忧思忧虑;有悬在城市半空生活和钻进泥土平凡生活天差地别心境的不解;有无论付出再多金钱也无法解决娘家琐碎生活的烦恼;有对母亲身体无限担忧却又冷静自知于己无关的矛盾愧疚。仔细回味自己在家里的这次生病,或许老天爷就是有意想通过这次生病告诉我:“家人永远是家人” ; “不要把家人之间的亲情与付出都要计较和平衡得那样明晰”; “有时候傻傻的享受亲情的温暖比精心的排除自己给家人带来的叨扰而产生过多的忧思忧虑要好得多”; “难得自己还有这份哥嫂之间的亲情,珍惜吧,爸妈家是家,大哥二哥家也是家,甭管你的叨扰给家人带来多少的麻烦,那都是家常理短之间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人世间的亲情就是如此”; “不要让自己变成婆婆那样,只让自己心甘情愿为别人付出,却不接受别人丝毫为自己的付出,也学会接受一些别人的付出吧,更何况那 ‘别人’ 还是家人呢”!

要知道病由心火而引起,而心火由生活中各种微妙的事件纠葛而引起,各种微妙的事件又是由每个人的生活观、思维观、处事方式而导致,而生活观、思维观、处事方式又是由我们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所造就,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中每一个节点都不是我们某个人所能影响和改变的。所以,不要为父母的病痛而背负过多的担忧与自责,过多无益的担忧也只会让自己劳心而病倒,而父母希望看到的却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所以能够做到尽我所能便好。我所担忧自责的 “没能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的那些 “好” 未必就是父母所需要的 “好” ,或许在我看来那个破旧矮小的看窝棚却是父母心中的安乐窝,而我那所谓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却是父母心中一份搁置的浪费房产,而我所纠葛的不能真真正正的 “回娘家” 也才是她们心中的愧疚和纠葛,若我放下了,娘亲便也放下了。

再有,关于 “成长足迹网” ,那毕竟是我一步步走向未来梦想的必经之路,所以,坚持吧。要明白:我的初衷不只为一人,但只要有一人,我就要尽全部努力,而这一人,便是我的女儿。我被生活磨合塑造出来的心境实在是太狭窄了,无法担当未来大任,所以我依然需要在生活事件的磨合中去扩大自己的心境,而每一份家庭琐事、工作琐事、生活琐事等都是一份适当的磨砺,它让我烦恼痛苦,却也让我成长,而每一份成长的经验便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资本,一份陪伴女儿成长的资本,一份分享予她人的资本,一份走在梦想之路上的资本。

关于职称评审冤狱一事也算彻底的想通了,不再让自己的心跟着较劲。或许是这个硕士学力取得的太容易了,所以需要再多条岔路;或许是明年发表的那篇文章确实不适合于放到评正高的资本里,毕竟它和我未来的研究不成系统;或许是老天爷真的想让我把论文、项目、职称等先完完全全的放在一边,让我的 “成长足迹网” 全心起步;又或许是老天爷在有意检验我 “学会放下的能力” 到底历练到了何种地步了吧。总之,这件事就算过关了吧!

原文连接:http://lijing98138.blog.163.com/blog/static/10215591020137191172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