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馆际互借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3/4/27   点击数:3293

[作者] 陶唐

[单位] 陶唐的BLOG

[摘要] 西部某省高校图工委牵头的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近年运行良好,颇得读者的好评。其中某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下文简称X馆)在过去一年的馆际互借中借入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注意。有的业内专家甚至担心该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是不是出了问题?就此,笔者调阅了X馆近一段时期的相关数据,发现读者通过馆际互借借阅的大部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图书,自然科学类图书只占很小的比例。下面笔者试图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与解读。并且希望这种分析结果对X馆今后的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馆际互借 高校图工委 图书馆 数据 读者服务



关于馆际互借几个问题的思考

西部某省高校图工委牵头的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近年运行良好,颇得读者的好评。其中某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下文简称X馆)在过去一年的馆际互借中借入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注意。有的业内专家甚至担心该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是不是出了问题?就此,笔者调阅了X馆近一段时期的相关数据,发现读者通过馆际互借借阅的大部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图书,自然科学类图书只占很小的比例。下面笔者试图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与解读。并且希望这种分析结果对X馆今后的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1、一位读者使用馆际互借证在邻近的S高校图书馆借阅了《全宋词》1册。经笔者查询OPAC,X馆两个校区的图书馆各有2套馆藏(包括1965年以来的各个版本),其中各有1套提供查阅,另外1套提供借阅。分析与解读:在笔者看来,《全宋词》这样的大部头图书主要以提供查阅为主,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详细阅读。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人对其详细阅读。这位读者在S馆借了一次之后,并没有连续借阅《全宋词》的其它卷册。我猜有这么两种可能:一是该读者发现本校图书馆原来拥有这部图书的馆藏,所以放弃了馆际互借,选择了在本校图书馆查阅或借阅;二是该读者发现《全宋词》并不适合详细阅读,所以放弃了继续借阅。

2、有一位读者使用馆际互借证在S高校图书馆连续借阅了《袁宏道集笺校》7册次。经过笔者用OPAC检索,实际上X馆已经拥有《袁宏道集笺校》2部,均为早期经典版本。这种情况和《全宋词》有些相似,不同之处是可能由于X馆馆藏较陈旧,读者感觉使用不卫生,所以舍近求远,到S馆去借新版本了。此外还有《秦观资料汇编》、《殷墟甲骨断代》、《唐伯虎全集》、《尔雅校笺》、《二十四史全译》等书皆属于此类情况。

3、有一位读者使用馆际互借证在J馆借阅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导论》。经过笔者用OPAC检索,实际上X馆已经拥有2册馆藏,其中1册提供借阅,另外1册提供查阅。我想这种情况大概由于馆藏该书复本太少,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以后的采访中可以补充馆藏或者适当加大此类图书复本量,以尽量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4、有一位读者使用馆际互借证在邻近的W馆借阅了畅销书《亲密行为》。经过笔者用OPAC检索,实际上X馆已经拥有6册馆藏,两个校区图书馆均有入藏。我想此类畅销书即使复本量再大一点恐怕也不能同时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遇到这种情况,一种解决办法是读者可以预约,一种解决办法是馆际互借,还有就是读者可以自己购买,不能希望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达到无限保障的水平。

5、有一位读者使用馆际互借证在一所民办学院图书馆借阅了《OFFICE2010完全应用》、《OFFICE 2010综合应用》、《OFFICE2010电脑办公应用》三本书。经过笔者用OPAC检索,实际上X馆已经拥有书名中有“OFFICE 2010”字样的图书15种,总册数超过50册。这所民办学院图书馆无论在藏书规模上,还是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上都和X馆有着不小的差距,在空间位置上也不方便。因此我猜这位读者极有可能家住在这所民办学院附近,或者去那里寻亲访友时顺便借阅了该馆的图书。

6、此外,《周代的采邑制度》、《中国书院史资料》、《宋词辨》、《中国中古社会史论》、《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美中关系史论》等书,经查X馆没有馆藏,应该是此前图书采访工作的失误和不足,在今后的采访工作中应该注意弥补这方面的缺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除了X馆和J馆空间距离稍远之外,X馆、S馆、W馆在空间距离上十分接近,X馆距离S馆3站路,距离W馆1站路。尤其是S馆的馆藏很丰富,可以说和X馆比较起来难分伯仲,这两个大馆的藏书和读者群体具有很大的互补可能和互补空间。第二、X馆由于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和后勤保障的问题,导致在新馆开馆的前两年中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在严冬和酷暑期间没有S馆的环境舒适,导致了一些读者的流失。这些流失的读者大多利用各种方式去了空间距离不远,而环境更为舒适的S馆。这是读者从S馆借阅图书量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这几所高校的学生各有特色,同学们之间极有可能经常互相走动(包括谈恋爱),在走动中利用对方的图书馆也是一种学习的现实需要。第四、也不排除一小部分读者出于好奇心,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希望对我们的馆际互借工作进行一次体验,对于这种体验我们总体上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6d56101018n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