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爵位

2013/4/9   点击数:248

[作者] 龚明德

[单位] 龚明德

[摘要] (曹)彬归自江南,诣閤门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句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始,彬之行,上许彬以使相为赏。及还,语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怏而退,至家,见布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上爱惜爵位,不妄与人,类此。

[关键词]  爵位 诺言



星期二 .爱惜爵位

贺宏亮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有一段记载:

(曹)彬归自江南,诣閤门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句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始,彬之行,上许彬以使相为赏。及还,语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怏而退,至家,见布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上爱惜爵位,不妄与人,类此。

宋初著名的大将曹彬,受太祖之命征伐江南。出征之前,太祖封官许愿,说好班师回朝之日,就“以使相为赏”。“使相”是一种官名,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但不预政事。不过历朝太祖的话,一般都是信不得的。本朝太祖让“大将军彭”征伐高丽,是否也有类似许偌,不得而知。但彭大将军班师后功高震主,且做了本应该由御史承担的事务,死于谏言。那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曹彬满以为“句当公事回”后,太祖会兑现诺言,哪知能凭借己力登上大宝的人都是老滑头,几句话,就把曹彬给打发,还另外加派“更为我取太原”的任务。太祖“密赐钱五十万”,算是一种姿态,给点经济补偿(这钱实在不多,太宗即位后,曾“令诸州大索明知天文术数者传送阙下,敢藏匿者弃市,募告者赏钱三十万”)。曹彬也不是省油的灯,回家见布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曹彬显然知道他的话,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回太祖耳中,所以用此言来消除太祖的猜忌。君臣之间隐秘而良好的互动,最终达成妥协。

史家说“爱惜爵位,不妄与人”,这很让人感慨。

在晚清,太平天国“滥封官爵”的现象极为突出。天国前期就官多爵多,把清廷情报人员弄得晕头转向。和太平军打了几年仗、从广西一直追到南京的钦差大臣向荣,咸丰三年(1853)在镇江江面的一次水战中捞起一面“太平水营……黄旗两司马”的三角旗,以为是击毙了太平军重要人物,喜滋滋地专门写奏报,报给心急如焚的咸丰皇帝。但实际上,所谓“两司马”,领伍长五人,伍卒二十人,共二十五人,是太平军军制中级别最低的官员(见《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成了一场笑话。至天国末期,滥封王爵,甚至马夫都被封为“列王”——实在想不出什么合适的专名了,干脆就直接统称为“列王”吧。

前几天,打排球的陈少将去世,媒体报道甚夥,备极哀荣。我有时纳闷,若因为某个小岛和邻国一战的话,说相声的少将还可能有机会把敌人笑死(前提是该少将会用日语说相声),那些唱歌的李少将、彭少将,打网球的林大校、打兵乓的刘大校们,有什么高明的手段来对付敌军呢?

2013年4月9日

原文连接: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06048&PostID=5032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