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展图书珍藏庆金禧

2013/1/11   点击数:380

[作者] 天津大学仁爱图书馆

[单位] 天津大学仁爱图书馆博客

[摘要] 为庆祝中大成立五十周年,大学图书馆系统与文物馆合办「书海骊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展」,与公众分享图书馆数十年珍贵的馆藏。是次展出的珍藏约一百二十种,年代跨度超过三千五百年,有商代甲骨、古籍善本、书画拓本、名人信札手稿以及二十世纪书刊等。珍藏展开幕礼于一月九日在中大文物馆举行,由中大校长沈祖尧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担任主礼嘉宾。

[关键词]  图书馆 馆藏



为庆祝中大成立五十周年,大学图书馆系统与文物馆合办「书海骊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展」,与公众分享图书馆数十年珍贵的馆藏。是次展出的珍藏约一百二十种,年代跨度超过三千五百年,有商代甲骨、古籍善本、书画拓本、名人信札手稿以及二十世纪书刊等。珍藏展开幕礼于一月九日在中大文物馆举行,由中大校长沈祖尧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担任主礼嘉宾。

承传弘扬中国文化

开幕礼上,沈祖尧表示:「中大成立的使命之一是『保存、创造、应用和传播知识』、『承传及弘扬中国文化』及『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保存和现代化』。知识及文化的传承,除透过人与人或师友之间的面授口传之外,很大程度亦需依靠不同的书籍文献及其他媒体。大学图书馆不但在保存文献方面,发扬了大学的使命;亦充分利用资讯科技,将这些珍贵文献数码化,让更多学者可共用这些资源,促进学术的研究和传播。」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与大众分享图书馆的珍贵馆藏,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中大图书馆署理副馆长刘丽芝告诉记者。是次展出的商代甲骨据考证为晚殷武丁第一期及祖庚、祖甲第二期(约公元前一六七五至一○二九年)之遗宝,合共五十六片,为全港最丰富的甲骨收藏。

展览另展出《书影》,此乃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之原写本,其作者周亮工因在另一本著作触犯朝廷忌讳,乾隆下令将其所有著作撤毁,此书为何得以遗存下来乃未解之谜。《书影》写本随后几经沧桑,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时(一八六一年)遭抢掠散失,日后因缘际会南传香港,入藏中大图书馆,堪称传奇。

展示历代先贤业绩

在印刷历史方面,图书馆的善本特藏展示中国印刷术沿革,由雕版刻印、活字印刷,以至现代印刷,并由单色刊本发展至多色套印。元代刻本向来以雕工精细、校阅精审见称,从展出的《易本义附录纂疏》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影响及至东亚,其中馆藏据十三世纪雕版刊印之《高丽藏》为现存朝鲜汉文《大藏经》的最早版本。

此外,展品亦包括西文书籍特藏,有助全面了解书籍印刷历史。特藏以二十世纪以前有关中国、医学及建筑的书刊为主。

中大文物馆助理主任黎淑仪表示:「文化的流传和推广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而此次藉着举办「书海骊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展」,中大图书馆期望让参观者寻廊忆旧,温故知新,窥见历代先贤业绩,缅想中国文化的绵延;并寄望吾人努力不懈,继续存护富有学术、文物价值的珍贵文献。该展览将展至五月十九日。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5cfaf50101b0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