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请时时凝视!
2012/11/4 点击数:138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图书馆员:王梅
[摘要] 那天在翻看一本文艺期刊,偶然看到一篇学术论文,大概是《拉康论凝视》吧,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种论述,大意是说当人凝视天空窗外田野树木什么的,就能获得一种反思自我的智慧。因此,凝视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与思想活动。忽然我就想到:那么,当我们凝视图书馆,凝视图书馆学,这里我是以它们为例子,凝视其他学科也行,也能获得这样的一种反思的力量与智慧!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为什么是这样,如果换个思维和方式如何?例如,我们写科研论文,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另一个样子,贴近人文贴近心灵的,而不都是风行的硬邦邦的那种,如何呢!
那天在翻看一本文艺期刊,偶然看到一篇学术论文,大概是《拉康论凝视》吧,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种论述,大意是说当人凝视天空窗外田野树木什么的,就能获得一种反思自我的智慧。因此,凝视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与思想活动。忽然我就想到:那么,当我们凝视图书馆,凝视图书馆学,这里我是以它们为例子,凝视其他学科也行,也能获得这样的一种反思的力量与智慧!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为什么是这样,如果换个思维和方式如何?例如,我们写科研论文,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另一个样子,贴近人文贴近心灵的,而不都是风行的硬邦邦的那种,如何呢!
凝视一
图书馆的舒服安逸,简单单调,寂寞冷清,对图书馆员的影响一是工作中和生活上满足现状,而且极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愿发出任何声响,所谓的固守成规是也,二是思维上向幽深上膨胀,想象上向荒诞上发展。到现在才深刻的理解作为图书馆员出身的博尔赫斯,他作品的语调有多凄清,幻想有多怪异,单调和刻薄!
凝视二
《图书馆建设》来了“图书馆制度”文章的退改信息,恰巧开始在阅读蒋永福老师《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一书,因此好像很有兴趣和信心把它修改好。想想自己本来对“图书馆制度”是不太熟悉,贸然闯进去几次似乎也都是“潜意识”乃至“无意识”使然,但现在却感到很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图书馆制度”研究真的是很美——尤其是它主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机构的“普及知识自由”的魅力!
凝视三
那天在进入到蒋永福老师的博客后,偶发的一点凝视:“图书馆思想史论”这样的论题,因为太局限于图书馆,可能让人没信心。 ——看到蒋心独运的博文《图书馆学研究:以后研究什么(之二)》有感而发的评论。那么,如何不让“图书馆思想史论”不局限于图书馆呢?如何让人,例如让你有信心呢?很模糊。
凝视四
当在暮色中走向图书馆大象与河马一般的建筑,对于一个图书馆员的心灵感应世界来说,如果他在读了《图书馆学是什么》和《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类的书之后,感觉一定是不同以往,而且确实是如此,所以觉得当你做图书馆工作的话,还是趁早读读这样的专业书,这样,你才会在凝视图书馆的时候,也许才能凝视出让您动心的东西来。可是,为什么你才读到这样的书呢!类似的书在图书馆里早就有的是。以往感觉图书馆只是一个建筑物,文化的标本,知识与信息的宝库。图书馆里的人只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等信息人,静静的在听故事而已!而当你通过阅读把图书馆不是看在眼里,而是流淌在心中,生长在灵魂里,图书馆的整个建筑,连同它的灯火通明,就像是老奶奶在动情的讲述图书馆所有时光中的故事,是思想。
凝视五
那天,作为一个读者,忽然抬头看到成排的书架,看到那些期刊,于是凝视开始了:对图书馆员来说,整理好这些刊物是太容易的事儿了,关键是能常到这些刊物前翻翻,读读,思思,写写!中国的图书馆员非常幸福,如果仅做这个工作而无需做各种参考咨询工作就是图书馆员的话,那图书馆员的确无法成为一门被公认的职业!但事实上,图书馆员是单位里的正式员工啊!谁都知道的啊!
所以我此刻特别想说:当你凝视的时候,你的思维不是忙碌的,才有时间和可能让心灵的反思参与进来,否则,你忙忙碌碌的,连这样凝视的时间都不给自己,你又怎么能反思呢!所以现代人啊,再忙也要抬头凝视一下天空,低头凝视一下双足,平头凝视一下窗外,星空下的漫步在思维和时光的隧道中要凝视一下你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么说吧,你有多喜爱阅读,你就有多喜爱凝视!推而广之,你有多喜爱你的人生你的生活,有多爱你想爱的人或者事物,你就有多喜爱这样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