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为什么被刁难?专利视角 精选

2012/10/25   点击数:480

[作者] 武夷山

[单位] 武夷山

[摘要] 一旦企业开始跨国发展,必然会牵涉到不同文化环境的问题。中美两国在政治生态、经济面貌上都存在分歧,基于美国对外攻击性的战略态势,对华为与中兴的发难也就有其内在逻辑。

[关键词]  华为 中兴 委员会



华为、中兴为什么被刁难?

武夷山

今天中国科学报有一篇文章,《美国为何“刁难”华为和中兴?》,附在下面。除了这篇文章中的分析外,我想提供以下数据:

2010年PCT专利申请全球前10名:

1. 松下,2154件

2. 中兴,1863件,比上一年提升了20位!

3. Qualcomm Incorporated,美国,1677件

4. 华为,1528件

5. 飞利浦,1435件

6. 博世,1301件

7. LG,1298件

8. 夏普,1286件

9. 爱立信,1149件

10. NEC,1106件

前10名中只有1家美国公司,而且不是思科。

附:

美国为何“刁难”华为和中兴

华为、中兴代表出席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图片来源:www.eoe.cn

一旦企业开始跨国发展,必然会牵涉到不同文化环境的问题。中美两国在政治生态、经济面貌上都存在分歧,基于美国对外攻击性的战略态势,对华为与中兴的发难也就有其内在逻辑。

■本报记者 原诗萌 实习生 郭峰

经过一年的调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近日得出结论,称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原因是其设备可以被用于监测美国人。而华为、中兴作为中国公司,需要满足中国政府访问其系统的要求。

这份调查的公布,无疑意味着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遇阻。与此同时,华为在美上市的计划也有可能就此搁浅。美国投资银行Jefferies分析师辛西亚·蒙表示,考虑到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立场,如果华为寻求在美国上市,一些极度保守的美国机构投资者不会购买华为股票。

上述报告也吸引了中国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近日在北京举行“特别论坛”,就“美国为何发难华为、中兴”展开讨论。与会专家指出,发难的背后是思科与中国电信设备商的对决。此外,此次事件也反映出中美两国产业生态的不同,并引发人们对于信息主权的思考。

思科的“算盘”

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进军海外,一方面显示了我国国力的壮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上的飞跃。据了解,华为70%的营收来自中国以外市场,是仅次于瑞典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

华为等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自然引起了竞争对手的警惕,并开始寻求制约的手段。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在论坛上指出,华为、中兴之所以在美国有此遭遇,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科等美国本土高技术企业的阻挠。“正是因为思科等商业集团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游说国会,才有了这样的结果。这次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不信任报告,是10年前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的延续。”方兴东说。

华为和思科发展速度的比较,或许可以为方兴东上述结论提供佐证。据了解,思科在2000年时的销售额为180亿美元,到2010年时只增长到432.18亿美元;而华为则在这10年内迅猛发展,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2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1852亿元人民币,10年内销售收入增长近7倍,迅速成长为国际通信设备厂商的新兴力量。

“阻止华为进入美国,实质是思科为维持在美国本土的高额利润。”方兴东说。

他同时指出,思科是硅谷象征性的公司,而此次事件的发生,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思科在创新能力上的衰弱。

“虽然他们的行为可以获得暂时的收益,但失去的却是长远的未来。”方兴东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指出,对于无品牌、无技术或有品牌、无技术的企业,美国的态度都是比较宽松的,但在对待像华为、中兴这样有品牌、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时,就不那么宽松了。“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极力保护本土核心技术企业。”倪光南说。

产业生态的分歧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这次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中美两国在产业生态看法上的不同。

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指出,市场的发展靠的是企业层面的竞争,但各国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也就带有本国的特色。因此,一旦企业跨国发展,必然会牵涉到不同文化环境的问题。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政治生态、经济面貌上都存在分歧,尤其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有许多独有的特点,政府、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预。中国企业发展的这种“中国特色”形成了我国企业特有的产业生态。

而美国对外的进攻性发展战略,以及将网际空间视为领土一部分的看法,使得美国对于网际空间的安全十分关注。

正是由于这种产业生态的差异,美国怀疑华为、中兴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发展受到政府支持,以及中国政府不正当的利用。

“华为、中兴在通信设备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美国政府认为其对该国网际空间的安全有潜在的危险。基于美国对外攻击性的战略态势,对华为中兴的发难也就有其内在逻辑。”潘柱廷说。

反思调查

美国对网际安全的谨慎和强调,也引发了对于我国“信息主权”的思考。

倪光南指出,业界谈得比较多的是信息安全,但较少提及信息主权的概念。他认为,在信息安全上应实现安全可控,同时政府应积极采购国产设备。

目前我国有《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资法》,但倪光南认为,仅有这两部法律是不够的,同时在政府采购方面执法力度也不到位,如思科在我国市场上占到很大的份额。倪光南呼吁国家支持国产设备商,积极采购国产设备。

“华为和中兴我们要支持它们,有关部门也应该支持。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也是为了促使相关部门下定决心来支持我们中国的企业。”倪光南说。

此外,与会者也认为,美国这份调查亦显示了其在政府行为上的公开性与程序性。能够把问题公开并要求相关方讨论,这种行为本身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中国科学报》 (2012-10-25 B2 金融)

原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62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