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喜与忧

2012/7/17   点击数:2658

[作者] 借宿斋主人

[单位] 借宿斋主人

[摘要] 一直拜读杨老师在山东和陕西考察文化共享工程的文章,对我这个没有机会实地走访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比学术论文来得实在。学习之余,有点认识,还请杨老师不吝赐教!

[关键词]  西北老汉 学术论文 图书馆



【按】拜读西北老汉杨老师的博文,评论写得太长,不如将其发在这里,以留备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喜与忧

一直拜读杨老师在山东和陕西考察文化共享工程的文章,对我这个没有机会实地走访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比学术论文来得实在。学习之余,有点认识,还请杨老师不吝赐教!

全国建成整体划一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事业已经普及至乡镇一级,但其后续发展仍然令人担忧。托《“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福,目前应该国内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建起了漂亮的综合文化站,其工作人员也纳入了国家编制,图书室、共享工程点等成为了其主要的业务。那么,我们应该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普及到乡镇一级了(前提是开办了图书室、建设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但是,正如《“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所说,“虽然1982年,国家就将文化站建设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并明确提出了‘乡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问题却没能得到相应的重视。”从该规划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硬件投入安排得非常详细,目前也已经基本完成,但其后续发展问题却不够明确,我们不得不担心它的投入跟不上,其发展状况类似当前的一些县级图书馆,毫无发展可言,或者随着“十一五”的结束而再次被遗忘,等着三十年后新一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再来盖新房。

而且,规划中对软件(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经费)的持续投入规定得非常模糊,这是最可怕的,没有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其发展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一句话,乡镇文化站的发展还得看制度,至于如何设计这个制度,就是我们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之处。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27541010129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