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的历史星空下

2012/6/5   点击数:390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图书馆员:王梅

[摘要] 清晨,迎着灿烂的阳光,沿着长长的长长的街道——在我看来,这长长的长长的街道,多像当年戴望舒笔下诗里的那长长的长长的雨巷,即使我的天空下丝毫没有雨花飘落。走着上班,边拍照墙上的画,边听手机里的歌儿。最后两站地坐了公交车,因为是后脚跟儿疼了,不敢多走了。为环保做的奉献到此为止吧,所以,当我还没有喘匀一口气儿,157路公交车就近近的徐徐而来,我明明没有冲它做出任何暗示明示,但我感觉着我就是:我轻轻的招手,你已在我身边停下!到单位整整一个小时过去了,还如此云里雾里神清气爽的。 打开网易邮箱,问候语迎面扑来:王梅,上午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再一翻转,是新的问候语:王梅,在新的一天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  图书馆人 历史星空 公交车



清晨,迎着灿烂的阳光,沿着长长的长长的街道——在我看来,这长长的长长的街道,多像当年戴望舒笔下诗里的那长长的长长的雨巷,即使我的天空下丝毫没有雨花飘落。走着上班,边拍照墙上的画,边听手机里的歌儿。最后两站地坐了公交车,因为是后脚跟儿疼了,不敢多走了。为环保做的奉献到此为止吧,所以,当我还没有喘匀一口气儿,157路公交车就近近的徐徐而来,我明明没有冲它做出任何暗示明示,但我感觉着我就是:我轻轻的招手,你已在我身边停下!到单位整整一个小时过去了,还如此云里雾里神清气爽的。

打开网易邮箱,问候语迎面扑来:王梅,上午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再一翻转,是新的问候语:王梅,在新的一天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们每时每刻的行走在天堂的图书馆里,但我们不会被图书馆的藩篱绑住视线与心胸。阅读,透过书籍的脊背,我们会看到那历史星空的身影儿!而历史,人的历史人的任何历史,无不是我们智慧与思想沉积的海底珊瑚。

图书馆人的图书馆人生,其实就是阅读人生;阅读人生其实就是哲学人生;哲学人生其实就是诗意人生;而诗意人生——爱与责任,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亦即在任何时代的历史的星空下,都是为任何人所需,人们无法回绝。

我们在学术的意义上,可以全面的有条理的谈论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的确是那种千丝万缕的生生不息的关系。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读者的心目中,图书馆总是与社会有着许多的隔离似的,似乎它只是一个有书的、可以借还的场所。除了书的意向与影像,也许不会再有其它的漫游与想象吧!

图书馆的文化,似乎是很顽强的存在,但实在是命若游丝一般。

也许图书馆员会把图书馆看作是静态的工作之地,与自己的关系虽然如影相随,但似乎只限于工作限于生计,读者对图书馆的选择,似乎也只是利用里面的场所或书籍,人去楼空,因此无形中图书馆就被里里外外的人给囚禁为叫图书馆的犯人了。其实图书馆更应是动态的人生系统:读者的和图书馆员可以以阅读为引信,引出人生全方位的多彩故事来的一种动态的人生系统。

早在八十多年前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先人李小缘先生就在《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做过一组对比:藏书楼是静,贵族式贵保存,设在山林,官府办的,注重学术著作的文化结晶的机关;而图书馆是动,平民式贵致用,设在城市,民自动办的,注重精神娱乐的文化宣传的机关。李小缘先生的图书馆动静说,不就是我们今天仍能感觉到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动态与静态吗?只是我们当今虽然没有了藏书楼,我们有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信息化的图书馆,但是问:亲爱的图书馆员亲爱的我,你能否认你心底藏书楼的影子彻底消失了?

所以当我们在论述图书馆的社会性与公共性,首先它应该是个人性和个性化的。而个人性和个性化的,首先是阅读,而且只有通过阅读,然后是细腻而深刻的个人感知,最后自觉不自觉之间就汇总为社会性和公共性的一种。这就是图书馆人的图书馆人生,图书馆人的阅读人生,图书馆人的哲学人生与图书馆人的诗意人生,亦即在任何时代历史的星空下,为任何人所需无法回绝。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ce2a20100zg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