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教材
2010/9/30 点击数:681
[作者] 沙漠绿洲
[单位] 沙漠绿洲
[摘要]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教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当 当 价:¥22.40
定价:¥28.00 折扣:80折
顾客评分: 已有1人评论
作者:左美云 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版次:1页数:245字数:341000
印刷时间:2009-6-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089459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本书围绕信息系统项目的立项、计划、执行控制和验收4个阶段,重点讨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和整体管理9个知识点。本书将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教材中,增强读者对各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模板的直观认识。
本书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以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安全、工商企业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生及各类IT项目经理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信息系统项目与项目管理
1.1 项目的概述
1.1.1 项目的定义
1.1.2 项目的特点
1.1.3 项目的分类
1.2 信息系统项目
1.2.1 组织信息化战略
1.2.2 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划
1.2.3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1.3 项目管理
1.3.1 项目管理的概述
1.3.2 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
1.3.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3.4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1.4 项目管理的发展
1.4.1 项目管理的历史
1.4.2 项目管理机构
1.4.3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思考题
第2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与方法
2.1 项目管理的目标
2.1.1 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
2.1.2 项目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
2.1.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2.2 项目管理方法论
2.2.1 项目管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2.2.2 项目管理方法论的裁剪与集成
2.2.3 项目管理的系统观
2.2.4 项目管理的工作原则
2.3 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2.3.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概述
2.3.2 职能型组织
2.3.3 项目型组织
2.3.4 矩阵型组织
2.3.5 复合型组织
2.4 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
2.4.1 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概述
2.4.2 项目管理软件
思考题
第3章 信息系统项目生命期管理
3.1 项目生命期的概述
3.1.1 项目生命期
3.1.2 项目生命期的特点
3.1.3 项目管理过程
3.2 项目的启动阶段
3.2.1 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
3.2.2 项目的识别
3.2.3 项目可行性研究
3.2.4 项目的选择
3.3 项目的计划阶段
3.3.1 项目计划的内容
3.3.2 项目计划的作用
3.3.3 项目计划的编制
3.4 项目的实施阶段
3.4.1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
3.4.2 项目的执行
3.4.3 项目的监控
3.5 项目的收尾阶段
……
第4章 信息系统项目范围与采购管理
第5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与成本管理
第6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与CMM
第7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第8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与变革管理
第9章 校园餐厅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案例
参考文献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信息系统项目与项目管理
1.1 项目的概述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机械化流水作业,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改革与创新成为主旋律。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项目,或以项目方式来做事,项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究竟什么是项目,项目有哪些特点,如何对项目进行分类,本节将详细讲解这些基本内容。
1.1.1 项目的定义
项目源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称为“作业或运作”(Operation),如企业流水线生产大批产品的活动;另一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为“项目”(Project),如中国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现代的三峡工程、神舟飞船工程、2008年奥运会等。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机械化大生产,人们主要从事作业或运作,强调做事的效率,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今天,项目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许多工作都是由项目驱动的,强调的是做事的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是项目呢?
……
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当 当 价:¥34.80
定价:¥39.00 折扣:89折钻石VIP价:¥33.10
顾客评分: 已有1人评论
作者:马费成 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1
版次:1页数:400字数:606000
印刷时间:2009-4-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083419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信息资源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功能,系统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工具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分布、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组织与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与挖掘、信息资源质量评估、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安全、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等方面。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考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信息资源
1.1 信息资源的概念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
1.1.3 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1.1.4 信息成为资源的表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1.2 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划分
1.2.1 记录型信息资源
1.2.2 实物型信息资源
1.2.3 智力型信息资源
1.2.4 零次信息资源
1.3 信息资源的特征与功能
1.3.1 信息资源的特征
1.3.2 信息资源的功能
1.3.3 信息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2.1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2.1.1 传统管理阶段
2.1.2 技术管理阶段
2.1.3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2.1.4 知识管理阶段
2.1.5 资产管理阶段
2.2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大领域及其发展
2.2.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2.2.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2.2.3 社会信息资源管理
2.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3.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2.3.2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2.3.3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2.4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2.4.1 宏观管理
2.4.2 中观管理
2.4.3 微观管理
2.4.4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3章 信息资源分布
3.1 信息资源分布的特征
3.1.1 信息资源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3.1.2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特征
3.1.3 信息资源对空间的分布特征
3.2 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3.2.1 信息资源的离散分布——布拉德福定律
3.2.2 信息生产者分布——洛特卡定律
3.2.3 普赖斯定律
3.3 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3.3.1 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3.3.2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4章 信息资源采集
4.1 信息资源采集的原则
4.2 信息资源采集的程序
4.2.1 需求分析
4.2.2 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
4.2.3 信息资源采集策略的确定
4.2.4 信息资源采集的实施与监控
4.3 信息资源采集的方法
4.3.1 信息资源采集的效率指标
4.3.2 传统信息资源采集方法
4.3.3 网络信息的采集方法
4.4 信息资源采集的技术
4.4.1 信息获取技术
4.4.2 文本挖掘技术
4.4.3 自动分类技术
4.4.4 自动文摘技术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5章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存储
5.1 信息描述
5.1.1 信息描述的原则及程序
5.1.2 传统文献的描述著录
5.1.3 数字信息资源的描述
5.2 信息揭示
5.2.1 信息主题
5.2.2 信息揭示的一般程序
5.2.3 信息标引
5.3 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3.1 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
5.3.2 文献实体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3.3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4 信息资源索引系统的建立
5.4.1 索引系统概述
5.4.2 计算机索引系统的建立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6章 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挖掘
6.1 概述
6.1.1 信息检索的定义
6.1.2 信息检索的类型
6.1.3 信息检索的历史
6.2 信息检索系统与过程
6.2.1 信息检索系统
6.2.2 信息检索典型过程
6.3 信息检索模型
6.3.1 布尔模型
6.3.2 向量空间模型
6.3.3 概率模型
6.4 信息检索评价
6.4.1 查全率和查准率
6.4.2 常用的评价指标
6.5 信息检索相关技术
6.5.1 网络搜索引擎
6.5.2 多媒体检索
6.5.3 跨语言信息检索
6.5.4 XML信息检索
6.6 Web挖掘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7章 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估
7.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意义
7.1.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
7.1.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实践意义
7.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7.2.1 信息资源质量的内涵
7.2.2 信息资源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7.3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方法
7.3.1 定性评估方法
7.3.2 定量评估方法
7.3.3 半定量评估方法
7.4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流程和实施
7.4.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流程
7.4.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实施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8章 信息资源规划
8.1 信息资源规划需求的变革
8.2 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与任务
8.2.1 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
8.2.2 信息资源规划目标
8.2.3 信息资源规划对象
8.2.4 信息资源规划主体
8.2.5 信息资源规划形式
8.3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与模型
8.3.1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8.3.2 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8.3.3 EA规划方法
8.3.4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比较
8.4 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8.4.1 规划流程与方法
8.4.2 EA信息资源规划的应用实例与评价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9章 信息资源开发
9.1 信息资源开发概述
9.1.1 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9.1.2 信息资源开发的目标
9.1.3 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
9.1.4 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与任务
9.2 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9.2.1 需求驱动型开发模式
9.2.2 价值驱动型开发模式
9.3 信息资源开发流程
9.3.1 需求分析
9.3.2 计划制定
9.3.3 项目实施
9.3.4 效益评估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0章 信息资源利用
10.1 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1 记录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2 实物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3 智力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4 零次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2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产权保护
10.2.1 信息资源利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10.2.2 信息资源合理使用制度及其调整
10.3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用户行为
10.3.1 信息素养与用户行为
10.3.2 用户信息需求
10.3.3 用户信息查询行为
10.3.4 用户信息消费行为
10.4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伦理规制
10.4.1 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特点
10.4.2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伦理问题
10.4.3 信息资源利用的伦理规范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1章 信息资源安全
11.1 信息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
11.1.1 信息资源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11.1.2 信息资源安全隐患
11.1.3 信息资源安全的意义
11.2 信息资源安全策略
11.2.1 信息资源安全策略规划
11.2.2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11.2.3 信息网络安全策略
11.3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1.3.1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1.3.2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机制
11.4 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11.4.1 不同服务层面上的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11.4.2 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2章 信息资源配置
12.1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12.1.1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12.1.2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12.1.3 信息福利
12.2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与模式
12.2.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市场自组织过程
12.2.2 信息市场失灵
12.2.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12.2.4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2.2.5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12.2.6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12.3 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与效率
12.3.1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12.3.2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12.3.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与社会经济效率
12.3.4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与信息产业经济效率
12.4 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产权
12.4.1 外部效应和“黄金法则”
12.4.2 公共物品和“搭便车”
12.4.3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12.4.4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12.4.5 产权制度的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12.4.6 信息产权的效率
12.5 信息资源共享
12.5.1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
12.5.2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布局与共享模式
12.5.3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12.5.4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
12.5.5 信息资源共享与效率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3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13.1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需求
13.1.1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2 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3 信息技术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4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5 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2 信息政策
13.2.1 信息政策的含义
13.2.2 国家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13.3 信息法规
13.3.1 信息法规的含义
13.3.2 国家信息法规的体系构建
13.4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13.5 国内信息政策法规实践
13.5.1 “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13.5.2 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4章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14.1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内容
14.1.1 绩效评价的实质和意义
14.1.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4.2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14.2.1 平衡计分卡
14.2.2 直接比较评价法
14.2.3 差额比较法
14.2.4 分离贡献评价法
14.2.5 影子收益评价法
14.2.6 投资评价法
14.3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流程和实施
14.3.1 绩效评价的流程
14.3.2 绩效评价的实施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信息资源
1.1 信息资源的概念
信息,作为事物存在和运动方式以及关于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当他在其他信息活动要素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储和转换过程作用于用户,从而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时,就成为人类和人类社会所必需的资源,即信息资源。从广义上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成为重要资源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和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然而,对什么是信息迄今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方,“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信息化概论
当 当 价:¥31.20
定价:¥39.00 折扣:80折
作者:周宏仁 著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1
版次:1页数:416字数:635000
印刷时间:2009-10-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096198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当代信息革命以及信息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探讨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影响,讨论了信息化推进及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和正确认识信息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公务员和企业从业人员关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公民学习信息化的自修读本。
作者简介
周宏仁,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6月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机系获得控制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世纪60-70年代,在科研和工业部门从事系统工程研究,先后任课题组组长、专业组组长、型号线负责人、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1984年10月起,先后任国家计委委员、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990年5月起,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跨区域高级顾问。2002年2月起,兼任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
目录
第1章人类文明的发展
1.1农业革命和农业化
1.1.1犁的发明和农业革命
1.1.2农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
1.2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1.2.1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
1.2.2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
1.2.3工业化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1.3信息革命和信息化
1.3.1当代的信息革命
1.3.2信息革命的负面效应
1.3.3关于信息革命的争论
1.4对产业革命的认识影响国家至为深远
1.4.1工业革命的社会阻力
1.4.2中国痛失工业革命的机遇
1.4.3前苏联错失信息革命的机遇
1.4.4排除干扰、克服阻力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现代信息技术
2.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1.1“信息技术”概念的形成
2.1.2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
2.1.3描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四大定律
2.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2.1主机阶段
2.2.2微机加局域网阶段
2.2.3互联网或网络计算阶段
2.3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内容的阶段性特征
2.3.1数据管理
2.3.2信息管理
2.3.3知识管理
2.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指导思想的阶段性特征
2.4.1计算机化
2.4.2业务流程再造
2.4.3机构改造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当代的信息革命
3.1关于信息的革命
3.1.1人类历史上关于信息的革命
3.1.2当代的信息革命
3.2信息革命的经济影响
3.2.1劳动生产率升至新高
3.2.2就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2.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3.2.4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3.2.5经济结构转换
3.2.6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改造
3.3信息革命的社会文化影响
3.3.1对社会组织形态的影响
3.3.2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3.3对知识结构的影响
3.3.4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3.4信息革命的政治影响
3.4.1对政府的影响
3.4.2对政治力量的影响
3.5信息革命引发经济社会变革
3.5.1信息革命改造社会经济体系
3.5.2信息革命转变产业结构
3.5.3信息革命重塑社会组织体系
3.5.4信息革命改变社会结构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信息化
第5章信息社会
第6章信息化与工业化
第7章农业、农村信息化
第8章信息化促进社会建设
第9章电子政务
第10章电子商务
第11章信息化与现代管理
第12章信息资源开发
第13章信息化与国家安全
第14章数字世界的治理
第15章信息化的关键成功因素
第16章信息化管理
第17章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
第18章现代信息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人类文明的发展
引言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把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经历的最漫长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人类依靠捕捉小动物或在自然界采集能够食用的植物为生。旧石器时代从第一个原始人的进化开始,直到1.2万年前智人群体开始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学会了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并以此为生,才告结束。
旧石器时代,还谈不上有什么人类文明。在转变为能够思维的动物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使用语言、工具和火;在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种植、使用锄头和镰刀。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农业化的发展,产生了金属冶炼和其他各种技术,才导致了城市生活和文明的产生,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重大的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阶段性的特征。迄今为止,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技术革命难以计数,但是,产业革命只发生过三次,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首先定义了产业革命的概念,他指出:“产业革命是指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一次飞跃。”在提到恩格斯的这个定义时,钱学森认为:“生产体系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起源于一系列技术改进或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这三次产业革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革命和信息化。因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而这三化分别是由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引起的。
1.1 农业革命和农业化
农业革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农业革命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捕猎动物”为生,走向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开始了人类社会农业化的进程。农业革命发生以后,动植物的驯化或者说农业化,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民以食为天”,农业化不会结束,人类不会放弃农业生产再回到原始社会,依靠大自然的施舍、靠捕捉小动物、采集食物为生,这是毫无疑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化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农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资源计划
当 当 价:¥29.60
定价:¥38.00 折扣:78折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张真继,邵丽萍 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1
版次:1页数:372字数:620800
印刷时间:2009-12-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098499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从企业信息化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资源计划(ERP)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系统介绍了ERP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和实践平台。全书分为四篇:概述篇,介绍企业、企业管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与ERP的关系,ERP的发展过程,ERP体现的管理思想,ERP依托的信息技术;原理篇,主要介绍ERP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与基本功能;实施篇,采用管理、组织和技术3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实施和运用ERP的方法,分析实施和运用ERP的经验和教训;实践篇,以企业经营模拟活动为平台,找出没有集成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使用ERP软件企业经营活动电子化的解决方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本书不仅介绍ERP的基本理论,更注重ERP软件功能的分析和实验,既可作为信息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生、MBA研究生,以及从事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等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目录
概论篇
第1章 企业资源计划(ERP)概述
1.1 企业资源计划(ERP)
1.2 企业信息化与ERP
1.3 管理信息系统与ERP
1.4 电子商务与ERP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问题讨论
第2章 ERP的发展历程
2.1 订货点法
2.2 物料需求计划(MRP)
2.3 闭环MRP
2.4 MRPⅡ
2.5 ERP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问题讨论
第3章 ERP体现的管理思想
3.1 供应链管理
3.2 客户关系管理
3.3 流程管理
3.4 精益生产、并行工程与敏捷制造
3.5 JIT、TOC、CC与TQM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问题讨论
第4章 ERP依托的信息技术
4.1 信息技术概论
4.2 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
4.3 中间件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问题讨论
原理篇
第5章 销售管理
5.1 销售管理概述
5.2 预测
5.3 销售订单管理
5.4 销售分析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6章 生产管理
6.1 生产管理概述
6.2 主生产计划
6.3 物料需求计划
6.4 能力计划
6.5 车间作业控制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7章 采购与库存管理
第8章 财务管理
实施篇
第9章 ERP实施方法论概述
第10章 SAP 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第11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方法及案例
第12章 ERP运行管理与效益评估
实践篇
第13章 总论
第14章 企业经营沙盘演练
第15章 数字化企业构建
第16章 主业务流程体验
参考文献
信息检索
当 当 价:¥31.20
定价:¥39.00 折扣:80折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于光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2-1
版次:1页数:397字数:665000
印刷时间:2010-2-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102806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和信息资源类型及其特征,信息社会发展需求:阐述了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概念、内涵、作用和指标体系,信息检索技能培养与信息检索系统基本原理:以及基于信息计量学理论的科研活动和科技信息生产、交流与演变过程,科技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性,文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带来的启示:阐释了引文索引理论的本质和应用价值,实际引文分布模型、引文索引检索方法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实例讲解了各种常用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及各种平台上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和期刊在线投稿方法,包括文献信息研究方法。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及其他相关信息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图书情报界、各类与信息检索有关的机构或部门、专业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息资源概述
1.1.1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和关系
1.1.2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1.1.4科技信息资源的特征
1.2信息社会和终身学习能力
1.2.1信息社会的概念、发展和特征
1.2.2终身学习能力所需的信息素质
1.3信息素质教育
1.3.1信息素质内涵
1.3.2信息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1.3.3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能力
1.4科研活动和信息检索
1.4.1科研活动概述
1.4.2科研活动中的信息循环和信息检索
1.4.3信息检索的价值和地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信息检索基础
2.1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原理
2.1.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2.1.2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2.2信息资源的组织
2.2.1文献信息的基本结构与描述
2.2.2信息的组织形式
2.2.3网络信息的组织
2.3信息检索语言
2.4信息检索技术
2.5信息检索方法和步骤
2.5.1信息检索方法
2.5.2信息检索的步骤
2.5.3信息检索效果评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文献信息资源及其分布规律
3.1文献信息资源概述
3.1.1文献概述
3.1.2文献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3.2科技文献划分及其常用的十种类型
3.2.1科技文献类型划分概述
3.2.2科技图书
3.2.3科技期刊
3.2.4会议文献
3.2.5专利文献
3.2.6学位论文
3.2.7科技报告
3.2.8政府出版物
3.2.9标准文献
3.2.10科技档案
3.2.11产品样本
3.3文献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3.3.1文献信息的增长规律及其数学描述
3.3.2科技文献老化及其数学描述
3.3.3文献信息的时间分布规律的启示
3.4文献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3.4.1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3.4.2科技文献集中—分散的案例
3.4.3布拉德福定律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引文分析和引文检索方法
第5章常用中文数据库检索
第6章国外期刊文摘数据库和综合检索平台
第7章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第8章专业学/协会电子期刊数据库
第9章电子图书及其检索和利用
第10章特种文献信息资源
第11章专利文献信息资源
第12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
第13章文献信息综合利用
信息与知识管理
当 当 价:¥29.80
定价:¥35.00 折扣:85折钻石VIP价:¥28.40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王众托,吴江宁,郭崇慧 编著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6-1
版次:页数:316字数:465000
印刷时间:2010-6-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108952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知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由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书中也对信息管理做了概括介绍,但主要讲述知识管理内容。书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信息与信息管理,以及知识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共性和关联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合并在一起进行介绍。本书着重阐述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及知识管理的应用和知识系统的开发。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偏重于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本科知识管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通识课程教材,以及企事业单位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创新与创业的人士阅读参考。教材内容可以灵活加以组织和裁减。
作者简介
王众托,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系统与信息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教材编写的组织工作。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工程、决策方法、企业信息化和知识管理等。
目录
第1章信息与知识
1.1信息
1.1.1信息的含义
1.1.2信息的特征
1.2信息的性质与类型
1.2.1信息的性质
1.2.2信息的类型
1.3信息的作用和信息化
1.3.1信息的功能与作用
1.3.2信息化及其影响
1.4知识的含义与特征
1.4.1知识的定义
1.4.2知识的特征
1.5知识的类型
1.6知识的作用与影响
1.6.1知识的作用
1.6.2知识经济及其特点
1.6.3创造力经济及其影响
思考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2章信息管理概述
2.1信息管理的含义
2.1.1信息管理的概念
2.1.2信息管理的层次
2.1.3信息管理的职能
2.2信息管理过程
2.2.1战略层次的信息管理过程
2.2.2战术层次的信息管理过程
2.2.3运作层次的信息管理过程
2.3信息资源管理
2.3.1对信息资源的进一步认识
2.3.2信息内容管理
2.4信息系统管理
2.4.1信息系统的概念
2.4.2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技术平台
2.4.3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2.4.4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安全管理
2.5信息组织与人员的管理
2.5.1信息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管理
2.5.2信息人员管理
2.6信息服务
2.6.1信息服务的含义
2.6.2信息服务的方式
2.7信息管理中的人的因素问题
2.7.1信息生态
2.7.2信息用户利用信息的心理机制
2.7.3信息素养
思考题与讨论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知识管理概述
3.1知识管理的概念
3.1.1知识管理的含义
3.1.2知识管理的特点
3.2知识资源、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
3.2.1知识资源
3.2.2知识资产
3.2.3知识资本
3.3知识管理的任务与原则
3.3.1知识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
3.3.2知识管理的任务
3.3.3知识管理的原则
3.4知识系统与知识系统工程
3.4.1知识系统
3.4.2知识系统工程
3.5知识组织和知识工作者
3.5.1知识组织
3.5.2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
3.5.3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和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3.6知识运作与管理的技术设施
3.6.1知识运作与管理的技术工具
3.6.2知识库
3.7知识经营和知识服务
3.7.1知识经营
3.7.2知识服务
3.8知识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思考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信息与知识资源及其采集
第5章知识表示
第6章信息与知识的组织
第7章信息与知识的检索
第8章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第9章知识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
第10章知识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
第11章知识管理的典型应用
第12章知识系统的开发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安全
当 当 价:¥21.10
定价:¥27.00 折扣:78折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林国恩,李建彬编著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3-1
版次:1页数:237字数:410000
印刷时间:2010-3-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104107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风险管理与控制、风险评估与分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本书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安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需要,以网上银行系统为例,介绍了安全信息系统具体实现的过程;此外,本书也介绍了比较新颖的责任追究技术,以及在信息系统安全研究领域中引入“机构组织结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ecurity Consider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等与信息管理相关的概念。
本书强调管理手段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互动,突出信息管理对安全技术提出的需求及安全技术对信息管理的影响,并把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引入信息系统安全领域,从开发过程管理的角度提高安全措施的可信性。
书着重从实践的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概念、信息系统需求、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信息系统的实践作概况性介绍,同时尽量采用当前国际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向,便于读者能够了解信息安全研究的最新动态。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林国恩,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成员。198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9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曾经分别在英国伦敦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曾经是英国剑桥大学Isaac Newton学院访问学者,担任过欧洲系统安全学院访问教授、香港政府与新加坡政府信息安全顾问;曾经主持过多项电子银行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
目录
第1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
第1章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第2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
第2章 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目标
第3章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第3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第4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概述
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6章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第7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第4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第8章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第9章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第10章 密码技术的应用与安全协议
第11章 安全检测与审计
第5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标准规范与法律法规
第12章 责任追究技术
第13章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第14章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第6部分 信息系统安全实践
第15章 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16章 网上银行系统安全设计
附录A 信息系统安全相关国内标准和指南
附录B 信息系统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考虑
缩略语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
当 当 价:¥28.00
定价:¥35.00 折扣:80折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李一军 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
版次:1页数:325字数:463000
印刷时间:2010-7-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113352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电子商务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智能、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掌握电子商务原理知识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一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199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德国科隆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商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等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
目录
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
1.1 什么是电子商务
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1.2 完全的电子商务和不完全的电子商务
1.1.3 电子商务的类型
1.1.4 电子商务的特征
1.2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1.2.1 互联网的特性
1.2.2 电子商务的产生
1.2.3 电子商务的发展
1.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
1.3.1 传统商务及其局限性
1.3.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对比
1.4 电子商务的优点和局限
1.4.1 电子商务的优点
1.4.2 电子商务的局限
1.4.3 适合于电子商务的产品与业务流程
1.5 电子商务的影响
1.5.1 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5.2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1.5.3 电子商务对个人的影响
1.6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6.1 新技术将持续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1.6.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将紧密结合
1.6.3 电子商务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壮大
1.6.4 电子商务将呈现融合化趋势
1.7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子商务管理
第3章 电子商务的类型与商业模式
第4章 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
第5章 网络营销
第6章 电子商务的安全
第7章 电子商务支付
第8章 电子商务物流
第9章 电子商务智能
第10章 电子商务系统规则
第11章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管理系统模拟
当 当 价:¥27.20
定价:¥34.00 折扣:80折
顾客评分: 已有1人评论
作者:肖人彬 等编著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1
版次:1页数:316字数:479400
印刷时间:2009-12-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099229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7章,分为3三个部分。第1部分(第1章至第3章)主要围绕管理系统模拟的基础知识展开,包括阐述概念体系,介绍有关基本原理,讲解Arena模拟工具及离散系统模拟。第2部分(第4、5章)主要讲述系统动力学模拟和多智能体模拟构成管理系统模拟的主体方法。第3部分(第6、7章)介绍管理系统模拟的前沿发展,包括元胞自动机模拟和定性模拟。
本书每章均设有问题导航和知识归纳,帮助读者学习相关内容。书中主要实例的演示文件可从有关网站下载,便于读者动手操作,重现各个实例的建模和求解过程。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及其相关专业(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本科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有关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还可用作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资料。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系统与管理系统
1.1.1系统的概念
1.1.2管理系统
1.1.3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特性
1.2问题求解
1.2.1问题求解的三种途径
1.2.2三种途径的比较
1.2.3映射关系
1.3知识、模型与模拟
1.3.1知识的概念
1.3.2模型与模拟
1.4管理系统模拟概述
1.4.1管理系统模拟的定义
1.4.2管理系统模拟的特征
1.4.3管理系统模拟的步骤
1.4.4管理系统模拟的实现方式
1.5管理系统模拟的发展
1.5.1管理系统模拟的发展概况
1.5.2管理系统模拟技术的新发展
1.6本书结构与基本内容
知识归纳
练习题
第2章管理系统模拟的基础知识
2.1引言
2.2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2.2.1系统模拟中的随机性
2.2.2均匀分布随机数的性质与伪随机数
2.2.3伪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2.2.4随机变量的产生与随机抽样
2.3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3.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概述
2.3.2样本数据评估方法
2.3.3利用Input Analyzer获得数据样本的随机分布类型
2.3.4管理系统模拟中几种重要的分布类型
2.4实验方案的设计
2.4.1实验方案设计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2.4.2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2.5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
2.5.1终态模拟和稳态模拟的概念
2.5.2终态模拟结果分析
2.5.3稳态模拟结果分析
2.5.4多模拟方案的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2.6模拟模型的验证、确认和检验
2.6.1模拟模型的验证
2.6.2模拟模型的确认
2.6.3模拟输出与实际系统观察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知识归纳
练习题
第3章离散系统模拟原理与Arena模拟工具
3.1引言
3.2离散系统模拟中的基本概念
3.3离散系统模拟分类与时间控制方法
3.3.1离散系统模拟的分类
3.3.2离散系统模拟中的时间控制方法
3.3.3离散系统模拟的手工模拟
3.4Arena模拟工具
3.4.1Arena简介
3.4.2Arena基本过程面板
3.5Arena建模示例
3.5.1画流程图
3.5.2定义模型数据
3.5.3模型运行过程
3.5.4模拟结果分析
3.5.5增强可视化效果
3.5.6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3.5.7参数寻优
……
第4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管理系统模拟
第5章多智能体模拟
第6章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管理系统模拟
第7章管理系统的定性模拟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技术
当 当 价:¥24.80
定价:¥31.00 折扣:80折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作者:梁昌勇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6-1
版次:1页数:286字数:456500
印刷时间:2010-6-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21109805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为主线,以结构化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两种主流方法为主体内容,阐述了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开发模型和模式、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实现方法与技术,并阐述了Internet下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不仅适合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信息系统管理和开发的人员使用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信息系统概述
1.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系统定义
1.1.2 信息系统的组成
1.1.3 信息系统的功能
1.2 信息系统的类型
1.2.1 事务处理系统
1.2.2 管理信息系统
1.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1.2.4 决策支持系统
1.2.5 专家系统
1.2.6 地理信息系统
1.3 信息系统与管理
1.3.1 组织管理环境的变化
1.3.2 信息系统对管理的支持
1.3.3 管理科学化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1.4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
1.4.1 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1.4.2 信息系统规划内容
1.4.3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关系
1.4.4 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开发模型
2.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2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
2.2.1 信息系统规划
2.2.2 系统分析
2.2.3 系统设计
2.2.4 系统实施
2.2.5 系统运行与维护
2.3 信息系统开发模型
2.3.1 瀑布模型
2.3.2 螺旋模型
2.3.3 增量模型
2.3.4 喷泉模型
2.3.5 快速原型模型
2.3.6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2.3.7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
2.3.8 RUP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3章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3.1 系统分析概述
3.1.1 系统分析的目标和内容
3.1.2 系统总体目标及系统范围
3.1.3 系统分析常用方法
3.2 需求信息的获取
3.2.1 需求信息的种类
3.2.2 需求信息来源和收集策略
3.2.3 需求信息获取方法
3.3 系统结构化分析方法与工具
3.3.1 自顶而下分析法
3.3.2 业务流程分析
3.3.3 数据流程分析
3.3.4 数据字典
3.4 系统的结构化描述技术
3.4.1 结构化英语
3.4.2 决策树
3.4.3 决策表
3.4.4 结构化描述技术的选择
3.5 结构化分析案例
3.5.1 组织结构分析
3.5.2 业务流程分析
3.5.3 数据流程分析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4章 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
4.1 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
4.1.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4.1.2 面向对象分析的概念和优点
4.1.3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原则
4.2 统一建模语言
4.2.1 UML概述
4.2.2 UML的内容
4.3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模型
4.3.1 OOA系统模型
4.3.2 OOA过程
4.4 面向对象的UML分析建模
4.4.1 用例图
4.4.2 类图
4.4.3 顺序图
4.4.4 协作图
4.4.5 状态图
4.5 面向对象分析工具
4.5.1 Rational Rose 2003概述
4.5.2 Rational Rose 2003工具的基本介绍
4.6 面向对象分析案例
4.6.1 概述
4.6.2 需求分析
4.6.3 系统分析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5章 系统的结构化设计
5.1 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任务
5.1.1 总体设计
5.1.2 详细设计
5.2 系统设计和结构化设计的原则
5.2.1 系统设计的原则
5.2.2 结构化设计的原则
5.3 结构化设计方法
5.3.1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5.3.2 流程重组与设计
5.3.3 数据处理与存储设计
5.3.4 结构图
5.3.5 结构化处理过程设计
5.4 模块与模块化
5.4.1 模块化概念
5.4.2 模块的聚合与耦合
5.4.3 模块划分方法与原则
5.5 结构化设计案例
5.5.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5.2 数据库设计
5.5.3 处理过程设计
5.5.4 数据的安全设计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6章 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
6.1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
6.1.1 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
6.1.2 面向对象设计目标和任务
6.2 面向对象设计的模型
6.3 面向对象设计的过程
6.3.1 问题域设计
6.3.2 人机交互设计
6.3.3 任务管理设计
6.3.4 数据管理设计
6.4 UML的设计和实现模型
6.4.1 设计类图
6.4.2 活动图
6.4.3 组件图
6.4.4 包图
6.4.5 UML实现模型
6.5 设计模式
6.5.1 设计模式概念
6.5.2 设计原则
6.5.3 常用设计模式
6.6 面向对象设计案例
6.6.1 系统平台设计
6.6.2 结构设计
6.6.3 用例设计
6.6.4 数据库设计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7章 信息系统的测试
7.1 系统测试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7.1.1 测试的概念和目标
7.1.2 测试原则
7.2 系统测试基本方法
7.2.1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7.2.2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7.2.3 验证和确认
7.2.4 自动化测试和随机测试
7.3 系统测试分类和过程
7.3.1 测试分类
7.3.2 测试过程
7.4 系统测试技术
7.4.1 单元测试
7.4.2 集成测试
7.4.3 系统测试
7.4.4 验收测试
7.5 面向对象的测试
7.5.1 面向对象层次结构测试
7.5.2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7.5.3 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7.5.4 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
7.6 测试案例
7.6.1 支出发料管理功能的需求分析
7.6.2 支出发料模块的性能及可用性要求
7.6.3 支出发料模块的测试大纲
7.6.4 支出发料模块的测试用例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8章 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开发
8.1 Internet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8.1.1 Internet简介
8.1.2 常用的Internet服务
8.1.3 Internet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8.2 Internet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8.2.1 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
8.2.2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8.2.3 C/S和B/S结构的比较
8.3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8.3.1 Web网络协议
8.3.2 Web页面技术
8.4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8.4.1 HTML页面编辑调试工具
8.4.2 动态页面开发工具
8.4.3 图形和动态元素制作工具
8.4.4 数据库开发工具
8.5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案例——设计院图档管理信息系统
8.5.1 系统开发的背景
8.5.2 系统开发的目标
8.5.3 系统运行环境
8.5.4 需求分析
8.5.5 系统设计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9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和规范
9.1 项目管理内容
9.1.1 项目的定义
9.1.2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9.1.3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知识范围
9.1.4 项目管理需要的专门知识领域
9.2 项目管理过程
9.2.1 项目过程
9.2.2 项目管理过程
9.2.3 项目管理具体过程之间的关系
9.3 信息系统开发文档编制规范
9.3.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
9.3.2 信息系统文档的分类
9.3.3 信息系统项目文档标准
9.3.4 信息系统文档的内容
9.3.5 信息系统文档的编制与管理
9.4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规范
9.4.1 信息系统过程文档的规范
9.4.2 信息系统开发文档的规范
9.4.3 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9.5 信息系统程序设计规范
9.5.1 Java命名规范
9.5.2 Java注释规范
9.5.3 Java文件样式规范
9.5.4 Java编码其他规范
9.5.5 一些编程建议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0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技术的新进展
10.1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10.1.1 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推动力
10.1.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10.2 软件构件和分布式构件对象标准
10.2.1 软件构件
10.2.2 分布式构件对象标准
10.3 面向服务的开发技术
10.3.1 面向服务架构
10.3.2 Web Services技术
10.3.3 基于SOA的OA与ERP的集成案例
10.4 快速应用开发和敏捷开发模型
10.4.1 快速应用开发
10.4.2 敏捷开发模型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jlugang@126/blog/static/16713532020108305502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