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才是立身之本

2011/6/27   点击数:1209

[作者] 楚风

[单位] 寿县图书馆王勇的博客

[摘要] 湖南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3月,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泽东在此自学半年,1927年间何叔衡担任馆长。1984年12月韶山路湖南图书馆馆舍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了馆名。

[关键词]  湖南图书馆 弱势群体 读者需求



本报记者 白玉静

湖南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3月,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泽东在此自学半年,1927年间何叔衡担任馆长。1984年12月韶山路湖南图书馆馆舍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了馆名。

据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介绍,湖南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每年接待读者150多万人次,藏书364万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该馆古籍特色突出,主要为善本、谱、牒、字画、手札等,尤以丰富的地方文献著称。利用这些特色馆藏,图书馆专门建立了湖南人物资料中心、毛泽东著作版本室、徐特立藏书阅览室、家谱收藏中心、滋贺文库等。通过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公益讲座、社会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工作,湖南图书馆已经成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阅读休闲的理想场所。

为读者服务是立馆之本

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立馆之本,湖南图书馆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自身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上,图书馆力求馆情公开、馆务公开,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在服务方式上,通过网络环境的构建使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积极主动;服务内容由表层向深层次转变,提供的是更精确、更实用、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在服务手段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角度地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服务范围从公益出发,坚持信息自由、平等的原则,使优质的信息成果为更多人所共享。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说,湖南省属于中部省份,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有限。湖南图书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借阅量并不大,大概每年36万人次。1999年以后,该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开架借阅,借阅人次达到了每年100万人次,2003年更是达到了130万人次。最近这几年,图书馆的借阅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国排名前几位。邹序明说,首先借阅量的提升源于图书馆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的改进。以前所有图书采购均由采编部承担,一本书从购买到上架持续时间较长,大概需要20多天,而如今除了参考阅览室馆藏以外,其他的均由各部门分别采购,这样只需一两天图书就可以上架。图书上架后,书目数据再由采编人员进行后期的整理加工,这样大大缩短了上架周期。其次,图书馆对借阅制度进行了修改,简化了办证手续,大大方便了读者借阅。最后,图书馆在借阅册数上做了修改,一位读者最多可以在不同的借阅室借阅书、刊、碟30本(张)。此外,图书馆借阅环境也有所改善。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湖南图书馆到馆的读者人数有了很大提升。

邹序明说,湖南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以满足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研究型人员的科研需求为出发点。每年举办大型读者活动约20次,展览20余次,讲座多达百余次。读者活动工作成绩显著,不但在活动规模、参加人数上有所突破,在活动效果、社会关注度上也有显著提升。从活动形式上看,不仅依托图书馆平台开展活动,还主动出击,上门服务;从活动开展方式上看,不仅自主创新,还联合相关单位、团体共同开展,扩大影响力。每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强。比如“迎新春、品书香、赠春联”“让图书回家 还书免责”“寻找城市记忆”“扇底清风 历代扇文化艺术展”“迎奥运——京剧脸谱展”“文化共享奥运行图片展”等大型公益活动都反响良好。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信息充斥,许多爱好阅读的人群因为缺少时间或者没有更多的精力前往图书馆,而选择就近在书店购书或阅读电子书,从而减少和放弃了到图书馆阅读的方式。为了激起更多人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回归与应用,湖南图书馆推出“送书上门”服务,这一特色服务,让读者在家中就可以轻松享受图书馆资源。

除了传统的阵地服务外,湖南图书馆还着力创新服务内容,加强网络服务和延伸服务,积极开展免费参考咨询服务、免费在线咨询服务。目前,图书馆网站已经形成集资源服务、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上知识社区。

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湖南图书馆始终坚持平等、公益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原则,尤其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和农民工、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需求,坚持不懈地对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扶贫与信息援助。从2009年开始,该馆制订并实施了“阅读点亮童年”计划,此计划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城市版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致力于城市中小学学生的阅读培养和辅导,现已经开展了亲子阅读和主题班会活动,在阅读辅导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版则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致力于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目前已在安化田心镇田心中学、浏阳市旸谷完小、龙山县贾坝乡贾坝中心小学等援建爱心图书室40余所。

湖南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盲人图书馆,馆内配备有3台盲人电脑,2台录音机,馆藏盲文书籍达3600余册,有声读物1343种(册)。2005年,该馆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拥有注册志愿者700余人,每年为盲人朋友提供上门送还书服务约200人次。同时,为了丰富残疾人生活,他们举办了盲人“看电影”、聋人“听电影”等活动,并为盲童发起了“挂历承载希望、爱心传递光明”的旧挂历回收活动,此次活动历时4个月,共收集到4000余幅旧挂历,裁剪出2万多张盲文替代用纸。

在为农民与农民工提供服务方面,图书馆首先立足于馆内,有针对性地整合完善适合于农民与农民工的实体资源,同时依托共享工程,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从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两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湖南图书馆每年都去基层馆进行调研,也多次组织送书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普及农业科学知识。20多年来,共计向农民免费赠送258000册农业书籍,累计解答2000余位农民读者来信和5000余个来电咨询农技问题。

在为老年人和儿童服务方面,该馆也积极创新。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邀医学专家讲授健康养生知识,组织“银色沙龙”讲座等活动。在老年人较多的阅览室提供“爱心雨伞”与放大镜,方便老年读者使用。

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为少年儿童服务的主要阵地“红孩子读书俱乐部”,不仅做好书刊借阅等传统服务工作,还组织小读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由志愿者组成“讲故事团”周周坚持为少年儿童讲述“开心故事会”,并开展手工制作、英语沙龙、服装展示秀等寓教于乐的少儿活动。湖南图书馆“红孩子读书俱乐部”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百佳“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优秀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俱乐部的“开心故事会”也荣获2010年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

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公共图书馆全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后,湖南图书馆也积极响应。邹序明说,湖南图书馆和湖南省少儿图书馆的全年总投入加在一起约3500多万元,这与有些省份的图书馆有一定差距,因此,全免费开放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我们馆一直在努力,争取在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谈到目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邹序明颇有感触。他说,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差异性很大。其中有两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一是办馆效益的问题。每借一本书的成本与国外相比差别较大,我国成本较高。二是服务面的问题,即持证读者与当地人口比例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邹序明建议:“要加快立法工作,《公共图书馆法》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政府投入没有依据,如果有了明确的规定,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投入就有了保障;图书馆的服务也有了明确的标准。其次,要加强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这对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谈到此,邹序明也深表忧虑。他说,首先,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文化产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政府层面来考虑,图书馆不投入也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稳定,所以有的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不重视,认识不够。其次,图书馆自己也要有为有位,尤其是作为馆长要有管理能力,效益意识。“东南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得比较好一些,但在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方也有好的图书馆,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差的图书馆,这就说明还是要有效益意识,要高度重视,能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邹序明1984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专业,1988年进入岳阳市图书馆,2003年从岳阳市图书馆调入湖南图书馆,他在图书馆已经工作了20余年。讲到自己的从业感受,他说,图书馆应给予每位员工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让他们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让他们认同这个职业,才能忠诚于图书馆事业。

图书链接

《浮躁》

本书以农村青年金锁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本书是作者“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文学大奖。

《王蒙小说选》

本书收入了王蒙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30余篇,既包括其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新时期的《布礼》《夜的眼》《坚硬的稀粥》,还包括其近年来创作的《成语新编》等。本书基本上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成就和思想及艺术风格。

《哦,香雪》

作者铁凝,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分别获全国短、中篇小说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电影《红衣少女》和《哦,香雪》先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及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447400100ug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