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铁的一个小插曲

2011/7/26   点击数:346

[作者] 老树根新生涯

[单位] 老树根新生涯

[摘要] 这几天高铁的接连事故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现在骂几句铁道部既时髦又安全但不够,重要的是总结出真正的教训,我不由得想起不久前一个与高铁有关的小插曲,虽然这两天忙得要死,还是得写几句。

[关键词]  高铁 事故 客观报道



这几天高铁的接连事故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现在骂几句铁道部既时髦又安全但不够,重要的是总结出真正的教训,我不由得想起不久前一个与高铁有关的小插曲,虽然这两天忙得要死,还是得写几句。

由情报学会参与组织的“文汇科技创新沙龙”去年9月曾搞一个活动,请同济大学孙章教授来讲高铁的话题。顺便提下,当我还在读情报所研究生时孙教授就为我们开过讲座,讲模糊决策分析,当时他的身份是铁道学院讲师(副教授?)和科学学所兼职研究员,专业背景是数学,但是长期从事铁道经济研究(科学学所四条汉子之一的张念椿是他铁道学院同事)。沙龙之后《文汇报》2010年9月27日发表了一个不长的报道“拥有核心技术才是关键”,但是现在文汇的电子版上此文只能看到模糊的PDF版(分辨率很小放大了读不出,同版其他文章,包括一些小消息,都可以看文字版,惟独此文不行),那次活动我没有参加,但事后得知一些情况,才明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这篇文章中有些文字和观点让铁道部不爽,其一他提到了外国有人指责技术抄袭,尽管在其他媒体上早就有所闻,孙也并未认同这个说法;其二明确提出“过分追求速度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指出应该重视平均速度而非最高时速,这本来是常识。

这篇观点并无错误而且非常温和的客观报道经过主流媒体必须经受的重重审核发表后,招来铁道部什么人的电话问罪,虽然刘大部长被双规,但是这个躲过大部委改革的中央大部依然是权大气粗,电话直接打到老总那里,今日做媒体的其实也有不少难处,不要说敏感词说不得,广告主得罪不起,那些垄断企业也碰不得,都是部级副部级的,一讲政治你就完蛋,不要说“部里”来的了。所以虽然委婉地抵挡了,但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恐怕也做了点妥协,那篇文章被“半屏蔽”可能也算是一个姿态吧。

此事不复杂,老实说铁道部那次做得也没太过分。只是关注产业创新以来发现有些现象一直想说说。六四以后,高层认为最大的危险是群众上街,所以稳定压倒一切同时大力发展经济。20年来这招似乎很灵验,这就是中国模式声音叫得很响的底气。但是在观察基层产业技术发展中间看到这种所谓模式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创新为什么成为口号,骗国家钱,甚至下三烂的竞争手段?因为在稳定大伞之下既得利益集团决无改革动力,而不创新不改革只顾花钱撒钱难道可以持续下去吗?

中国将来如果出大问题,起点未必是群众上街,更会是经济乏力,而爆发点可能就出在那些“共和国长子”身上。

原文连接:http://www.miaoqihao.name/?p=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