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艰难的跋涉》与河南大学图书馆
2011/4/19 点击数:874
[作者] 忽如一烨
[单位] 忽如一夜的BLOG
[摘要] 2010年6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艰难的跋涉——从图书馆工作到图书馆学理论》,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许多朋友问这部书写了多长时间,这部书是怎样写成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是离不开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因为没有河南大学图书馆就不会有这部书。作为工作人员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了27年,作为学子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学习了这么多年,作为研究者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考察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河南大学图书馆不仅是我的工作单位,而且是我的学校,是我考察、观察和调研的对象。
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艰难的跋涉》与河南大学图书馆
尹鸿博
2010年6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艰难的跋涉——从图书馆工作到图书馆学理论》,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许多朋友问这部书写了多长时间,这部书是怎样写成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是离不开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因为没有河南大学图书馆就不会有这部书。作为工作人员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了27年,作为学子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学习了这么多年,作为研究者我在河南大学图书馆考察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河南大学图书馆不仅是我的工作单位,而且是我的学校,是我考察、观察和调研的对象。
在这里我首创并实践了图书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馆内考察法”,指出“它不同于社会学的‘调查法’,采取填表、问卷等方式,也不同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住进土著人的部落,完全是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而是实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亲身感受图书馆员的生活,不是做‘观众’,而是做‘演员’,要真正参与进去。这样图书馆学研究者会收集到大量有用的资料,会发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研究出来的理论才不会脱离实际,才是真正有用的理论。”[1]180《艰难的跋涉》是使用馆内考察法的典范和代表作。当然,撰写一部专著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单打一是不行的。在书中我比较多地使用了哲学方法、系统方法、逻辑学方法、比较方法、移植方法等等。
孙勇指出:“研究方法是认识对象的手段和方式乃至相关技术。它不仅决定了对对象认识的范围,同时,方法的先进程度也决定了对研究对象认识与改造的深度与水平。以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对对象本质与改造的知识,则构成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甚至产生学科研究范式。在这里,研究方法是每一个学科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要素,是科学进步的强大‘发条’。可见对一个学科的深入研究,首先必须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方法论。现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不少社会科研人员对本学科的方法和方法论不甚了了,甚至几乎不知道,这个缺陷是难以容忍的。”[2]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就像过河的桥和船。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所以写一篇文章或一部书,首先需要确定研究方法。
1986年7月我从武大进修回来,就考虑要写硕士论文,因为我已经修完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方向的全部7门硕士课程。可是由于政策变化,助教进修班毕业生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事情被延宕。再加上远离母校和导师,缺乏经费,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因此写硕士论文的事情就被搁置了。代之以写有分量的论文,在杂志发表。20多年下来,发表过的加上未发表的论文,着实不少了。有几十篇吧。几乎快要达到了当年老师们要求的“书写稿纸一尺多厚”的要求。我就琢磨着出一本书吧。
我构思了一下专著的结构。全书分成七个部分,也就是七章。每一章又分成若干节。第一章把谈论图书馆服务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第二章是图书馆管理的内容,第三章是关于图书馆功能的内容,第四章论述图书馆理论,第五章是关于图书馆学,第六章是图书馆学分支学科,第七章比较图书馆学。就这样一部专著的架构就立起来了。然后再从宏观上进行一些调整,每个章节之间都要符合一部专著的要求。把重复的内容删除掉。最后终于达到了出版的要求。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结集出版吧。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论的观点)。一部专著的作用在于它的系统化和整体功能。它能使读者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和整体面貌。同时由于专著篇幅的广大,提供了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的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接下来我们就层层展开,逐章逐节地揭示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用综合的方法,把已有的竞争情报和零次情报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零次竞争情报”的概念。这是一种逻辑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有因果关系和必然性。用同样的方法,把已有的竞争情报和零次情报收集、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方法整合在一起,成为零次竞争情报的收集、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方法。[1]1
第二节使用馆内考察法,把河南大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工作方法加以总结和提炼,结合Web2.0和3.0的技术方法,创造出新的服务模式,与信息共享空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1]13
第三节先用综合的方法,把国内外知识组织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理清发展的脉络,然后再用归纳法得出几点启示。[1]25
第四节先用文献调研法摸清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研究存在的问题,然后用综合的方法加以综述。最后用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35
第二章第一节,使用馆内考察法发现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移植法把企业自我管理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拿来用于图书馆管理。形成图书馆自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用思想实验的方法论证图书馆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51
第二节采用馆内考察法,把本馆与我曾经工作过的河南省图书馆经常采用的咨询与顾问的方法加以总结和提炼,用归纳法加以概括,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式方法。[1]60
第三节和第四节用馆内考察法,把本馆与河南省图书馆时间管理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结合企业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1]65,70
第五节和第六节用馆内考察法发现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移植法把企业人本管理和有关执行力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进来,形成适合图书馆实际的本土化的人本管理与提升执行力的理念和方法。[1]83,90
第七节以馆内考察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结合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归纳出对于馆员和读者实行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方法。[1]
第三章第一节用移植法把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图书馆,用馆内考察法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找出解决的方式与方法。[1]115
第二节和第三节用移植法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图书馆,用分析的方法找出图书馆事业与社会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用馆内考察法收集相关资料,譬如用访谈法搜集人们的真实想法。用归纳法总结出相关的内容与结论。[1]120,,16
第四节和第五节用移植法把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图书馆,用分析的方法找出图书馆与文化的种种联系,用归纳法总结出图书馆与文化的关系和相互的促进作用。[1]133,137
第四章第一节用馆内考察法发现存在的问提,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和运用列宁与阮冈纳赞的图书馆观念,用思想实验的方法归纳出评价图书馆的标准。[1]142
第二节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培根、谢拉、《公共图书馆宣言》、《武汉宣言》、《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的价值观,用分析的方法找出其合理的内核。最后用归纳法提炼出作者自己的价值观与核心价值。[1]147
第三节用综合的方法将文化的概念和信息的概念进行整合,产生出文化信息的概念。用分析的方法区分出广义与侠义的文化信息。用演绎的方法列举出以文化信息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学科。[1]156
第四节用分析的方法把图书分为两类:阅读性图书和查找性图书。然后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出图书两分法的意义。[1]164
第五节用馆内考察法摸清馆员的生存状况和读者的在馆状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哲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167
第五章第一节用移植法把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图书馆学,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1]176
第二节用历史的方法编织出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认识的脉络,用类比的方法指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图书馆”这一机构,而应该是一类社会现象。[1]182
第三节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图书馆学中已经存在的范式,用归纳法得出“图书馆学已经是一门具有范式的常规科学”的结论。[1]190
第六章第一节用历史的方法再现藏书思想的发展脉络,用类比的方法构建藏书学体系结构,用归纳法得出建设藏书学的意义。[1]199
第二节和第三节用移植法将文化学引进图书馆学,构建出交叉学科图书馆文化学及分支学科,用类比的方法搭建学科体系。[1]206,211
第七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美两国图书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用历史的方法找出产生相同和不同的原因,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出启示或结论。[1]220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马克思语),甚至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我在给杂志投稿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家有名的杂志的编辑,说我一篇论文的观点还没有被大家普遍认可,因此退稿。我回信说大家普遍认可了还有我什么事情?
--------------------------------------------------------------------------------
参考文献:
[1]尹鸿博.艰难的跋涉——从图书馆工作到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2]孙勇.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兼议西藏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缺陷根源.[2011-4-14]. http://www.xzass.org/html/news339.html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