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忘记: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损失概况(二)

2010/9/3   点击数:381

[作者] 吴建国

[单位] 吴建国

[摘要] 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占湖南陆城后疯狂烧杀,“城内藏书最多为葛、易、教、丁、吴几家书楼,各有典籍累千册。其中善本书不少,还有海内外孤本、名人手迹”等,统统在日军铁蹄之下被“付之一炬”。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 图书 损失



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占湖南陆城后疯狂烧杀,“城内藏书最多为葛、易、教、丁、吴几家书楼,各有典籍累千册。其中善本书不少,还有海内外孤本、名人手迹”等,统统在日军铁蹄之下被“付之一炬”。

1944年日军连续轰炸桂林图书馆,各种图书约20万册被炸毁。

至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除西藏、新疆、青海等少数边远地区基本未受战火侵扰外,全国大多数地区图书馆及图书收藏处所损失惨重。据《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记载,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时间内,全国有2166所县级以上图书馆遭到日军炮火侵犯,其中80%以上损失惨重,其他图书收藏处所亦未能幸免。

日本侵略者铁蹄所到之处,中国的图书文献厄运便接踵而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三省。1932年3月至7月,日军占领当局动用大量人力,从中国东北各类图书馆中专门挑出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语文、政治等讲述中国文化传统或具有宣传爱国思想的书籍650余万册,统统加以焚毁。

在广大的华北地区,日本占领者也大肆焚烧书刊,仅社会科学类图书就有65万册化为灰烬。1934年2月,日军在沈阳将文渊阁所收藏的《四库全书》1万余卷劫夺运往日本。1937年8月,北京大学图书馆被日军占用改为关押爱国人士的监狱,其所藏图书万余册遭日军劫夺。1938年8月,日军侵占北平市立图书馆,该馆所藏7万余册图书被日军派遣的各类人员反复清查筛选,凡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图书一律加以焚毁,剩余图书期刊则被日军洗劫一空。

北平地区的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3万余册、坂板图书馆图书2.3万册、北京大学工学院图书2万册、中法大学图书1.7万册、朝阳学院图书2.5万册、河北师范学院女子学院图书5万册、香港岭南大学图书1.1万册等,上列图书在日军占领期间经日本侵略者抢夺后已荡然无存。1938年10月,浙江省立浙江图书馆杭州总馆及孤山分馆各类图书数十万册及浙江地方志约2万册、版本2000余种惨遭日军劫夺。

同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将其魔手伸向广州各级各类文化机关,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16万余册图书完全落入日军之手,1945年春,日军占领当局将其中1500种在广州、香港公开拍卖。

1943年1月2日,侵华日军在安徽金寨县大肆纵火,“省立图书馆的30000余册图书片纸无存。”

日军在占领广东三水的六年多的时间里,共掠夺、毁坏各类图书186055本。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90a2c0100kx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