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浅议
2010/8/6 点击数:368
[作者] 丰丰雪心
[单位] 丰丰雪心
[摘要] 学习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创建,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要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途径多渠道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学习、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
“为了忘却的纪念”。今天开始把自己曾经写过的有关图书馆的论文放在自己的家园里,权当自己一步步从门外汉走进图书馆与图书馆同成长的历程。
充分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浅议
桐庐县图书馆 顾 慧
(刊登在《“第二课堂”的探索》一书,曾获省图书馆学会少儿分委会优秀征文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读者 第二课堂
摘要:学习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创建,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要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途径多渠道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学习、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兴办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本地区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凭借其优雅宽敞的阅读环境、丰富翔实的图书资源、良好的设施装备和众多的学生读者群体,成为“第二课堂”。
要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的社会知名度。
一、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优势
1.宽敞幽静的阅读环境
学习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创建,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为创建文化大省、文化大县,各级政府把文化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文化设施。很多县城相继建造了新型别致具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现在我馆拥有新老馆舍两处。 新图书馆位于县城新区教育园区,与桐庐中学和桐庐初级实验中学等7所县属学校毗邻,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造,占地31.5亩,建筑面积 8500平方米,具有多功能、智能化、开放式、园林化的特点,新颖别致,是我县文化事业的标志性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的老馆位于老城区县属三所小学和桐庐镇中学的中间位置,被团县委、县教育局确立为新世纪青少年读书基地,是圆通小学课外阅读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
2.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是一个把所有学科知识都集中在一个有信息传递意义框架下的、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典型环境,它是文献信息交流的枢纽,集聚着丰富的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2004年我馆实现了新老馆、桐中馆“三馆合一”,资源整合,共建共享,2005年6月县委党校等“五校一中心”(1)图书室也并入县图书馆,整合后的图书馆藏书20多万;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130台,为学生提供纯净的“绿色网络”空间。
3. 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丰富的馆藏资源能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广阔,学习的分散性、灵活性得到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能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优化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的途径
1.加大自身宣传,广泛吸引读者
图书馆的宗旨、性质、优势、特色、成果等要经过宣传得到社会公认。要多渠道多形式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宣传图书馆,把静态的图书运行起来,把服务延伸到学校、到社区、到基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在一切便于宣传图书馆的场合不失时机宣传图书馆;要鼓励全体馆员向图书馆的网站、馆讯及新闻媒体投稿,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使“图书馆”三个字家喻户晓、引起社会和家庭、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能把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吸引来,留得住。
2.主动联系,馆校挂钩
县级公共图书馆不同于少儿图书馆,它的学生读者年龄涉及小学生到高中生、专科生,甚至大学生,尤其是与学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共享后,第二课堂的作用更为明显。一要走进校门,主动联系,给予方便,如免费办理了借书证;二要为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阅读环境,如设立宽敞的少儿阅览部(学生自修室),电子阅览室,在成人外借部、阅览部设立学生书架,陈列受学生喜爱的网络小说、校园文学和教辅读物等;三要配合学校安排集体阅览;高考前腾出场地供学生考前复习;四可以利用图书馆学会这一组织吸收学校图书室管理员为学会会员,通过他们搭建馆校联系的桥梁。
3.优化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是确保图书馆馆藏质量的第一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图书质量观。采购图书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要兼顾不同层面读者需要,注意馆藏图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近年来出版业的繁荣也使图书市场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少低级庸俗的印刷品充斥着书刊市场,给图书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防止一些不良作品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图书馆采购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正确的导向,及时了解出版动态和读者需求,严把采购关,根据馆藏情况制订合理的图书采购计划,重视文献收藏工作,多途径、多渠道采购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需要的图书、电子读物、期刊杂志、影像读物,提高藏书质量,增加青少年读物藏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爱好、不同年龄学生的求知欲望。
4.加强图书推荐,做好导读工作。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首先应该是称职的“书海”导航员。小学生读者的读书与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缺乏目的性和主动性,往往只凭着好奇心,图书馆员要主动推荐,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兴趣,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在理解中提高素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学生、大中专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特强,要善于引导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读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根据自己的不足读书,循序渐进,扩大阅读范围,要把推荐工作贯穿于日常借阅中。其次,身处服务窗口,要加强自身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深入了解馆藏,了解读者的基础上,尽可能解答小读者借阅过程中各种咨询问题,将拒借率降到最低 。第三,在宣传栏里有计划、有目的地陆续推荐一些优秀书刊,及时推荐新书,分门别类推荐适合不同年龄读者阅读的图书,提高藏书的利用率。青少年读者平时被“应试教育”压得很少有看课外书的时间,即使看也大多只看些教辅读物;图书推荐工作可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以及获取信息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从纷繁的文献信息资料中“准、快、精”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用学生自已推荐和书评形式进行推荐,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可读性的书籍及体会写在推荐板上向其它学生推荐。
5.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与学校作息时间错峰安排,坚持节假日、双休日上班,实行全年开放,这样才能照顾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到馆阅读。
6.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读书活动。
图书馆除了可以利用静态的环境来感染人、塑造人外,还可以用动态的活动吸引人、教育人。如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大赛、青少年读书会、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使青少年读者在丰富多彩的有趣的文化活动中提高阅读的主动性,丰富自己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因为竞赛是人的天性,参与比赛是最好的肯定自己和推荐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好方法,因此,比赛容易掀起学习的高潮,大家乐于参与,从而促使青少年读者为参加比赛而利用馆藏,无形中达到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7.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作用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突破封闭的环境走向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从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认识网络资源对青少年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建立适合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服务工作开辟新的天地,如利用电子邮件解答读者咨询;通过电子公告板论坛进行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等。2004年杭州地区率先实现的“九馆一证通”工程,使各县市公共图书馆都成为核心馆管理下的成员馆,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就是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开辟的新举措,为读者尤其是在外市县求读的读者带来了实惠和方便。
总之,只要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环境、馆藏资源和馆员优势,开展好特色服务,在做好学生“第二课堂”的工作中一定会探索出新的路子,取得新的成效。
注:五校一中心:指县委党校、行政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卫校和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江严娣·公共图书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几点思考·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1)
2.皮曙初,余瑾毅·青少年暑期阅读不可放任自流·中国文化报·2005.7.16(2)
3.赵子凯·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