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的说与不说

2010/7/23   点击数:248

[作者] 图林丫枝 Lys ce que voudra

[单位] 图林丫枝 Lys ce que voudra

[摘要] 放假后,在会议与数据统计的忙乱中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丁亚平著《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都知道“巴老曹”之巴金暮年写了《随想录》,说了一些话,其实是做了一点忏悔,就如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

[关键词]  沉默 萧乾



放假后,在会议与数据统计的忙乱中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丁亚平著《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都知道“巴老曹”之巴金暮年写了《随想录》,说了一些话,其实是做了一点忏悔,就如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

《俩老头儿》之一的萧乾,其自传文字以及他人的回忆片断,读完往往还会比较乱。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就不好定论,只能是活的大体上如何如何。比如今天中午俺去书店,翻看《艾芜画传》,想起那些“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回忆录,就觉得历史真的没有什么是不会翻过去的。

此书易读,作者书写的手法看似简朴,但每到关键之时,点睛的几笔还总是很到位。现仅记录读后最大的收获。

巴金说:“要说真话。”

萧乾说:“尽量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

季羡林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1948年3月,郭沫若撰文《斥反动文艺》,对“反动文艺”进行了归类,其中沈从文是“桃红色”作家,专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朱光潜是“蓝色”作家,“人们在这一色下边应该想到著名的蓝衣社之蓝,国民党的党旗也是蓝色的。”,而萧乾是“黑色”作家,“人们在这一色下最好请想到鸦片,而我所想举以为代表的,便是大公报的萧乾。”“鸦片,鸦片,第三个还是鸦片,今天你的贡烟就是大公报的萧乾!”

巴金对萧乾说:“对旁人,我们其实只有责任感,没有权利感。”

巴金对萧乾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

读完此书,两句话于人生阅历丰富者向后来人敞开:

1、印度有句谚语:我没鞋,我抱怨,直到我看见有人没有了脚。

2、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结束语:对于我们不能说的,就保持沉默。

此两句不仅可指导人生,也可用做阅读与理解萧乾那个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行为与思想的支点!

原文连接:http://cunfu.info/archives/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