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图书馆.图书馆学

2010/4/17   点击数:626

[作者] 书中玉

[单位] 信息即在指尖

[摘要] 再繁华的大都市,图书馆也总是寂寞或相对寂寞的,知识必须远离芸芸众生才能薪火相传,因为它们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古代的图书馆自然更寂寞了。我们的第一位皇家图书馆馆长,他的名字叫作李耳,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老子身为周室的图书馆馆长,委实没有什么工作可干。偌大一座图书馆里,也就堆放着那么一些已经长了不少白色霉斑的竹简,逢到天气晴好的时候,老子会指令工作人员将这些笨重的东西抬出来晒一晒。如此而已。我们以为老子会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事实上这种想法过于幼稚,对老子这样的大智之人来说,哪里还需要从那些人云亦云的竹简上去吸收营养呢?更多的时候,老子只是独坐在窗前的席上。闭目玄想,这才是他每天的功课。从窗外桃花、睡莲、菊朵和梅枝的变幻之间,他能感觉到四季的更替,生命的游走和人世在漠不相干中又向前走了一小步。老子寂寞玄思的结果是写下了他不朽的著作《道德经》。但令人吃惊和羞愧的是,这部全世界最重要的著作(同样重要的著作估计不会超过十部),居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换在今天,这才是小说家们描写一次一夜情的开篇部分。可五千颗灵性的汉字竟然将天地间的道理都阐述得一清二楚,可见大师的确不同凡响。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定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理由。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键词]  名人 图书馆 图书馆学



名人与图书馆

图书馆之优秀馆长 小资等级 ★★★风险指数 0

1.老子

再繁华的大都市,图书馆也总是寂寞或相对寂寞的,知识必须远离芸芸众生才能薪火相传,因为它们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古代的图书馆自然更寂寞了。我们的第一位皇家图书馆馆长,他的名字叫作李耳,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老子身为周室的图书馆馆长,委实没有什么工作可干。偌大一座图书馆里,也就堆放着那么一些已经长了不少白色霉斑的竹简,逢到天气晴好的时候,老子会指令工作人员将这些笨重的东西抬出来晒一晒。如此而已。我们以为老子会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事实上这种想法过于幼稚,对老子这样的大智之人来说,哪里还需要从那些人云亦云的竹简上去吸收营养呢?更多的时候,老子只是独坐在窗前的席上。闭目玄想,这才是他每天的功课。从窗外桃花、睡莲、菊朵和梅枝的变幻之间,他能感觉到四季的更替,生命的游走和人世在漠不相干中又向前走了一小步。老子寂寞玄思的结果是写下了他不朽的著作《道德经》。但令人吃惊和羞愧的是,这部全世界最重要的著作(同样重要的著作估计不会超过十部),居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换在今天,这才是小说家们描写一次一夜情的开篇部分。可五千颗灵性的汉字竟然将天地间的道理都阐述得一清二楚,可见大师的确不同凡响。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定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理由。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不是通过电视的形式。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2.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司马迁能写出不朽的《史记》,除考察了大半个中国外,还得益于他任太史令·283·掌管图书时读了当时官方所藏图书。

3. 陆游(1125—1210年)。陆游以79岁高龄掌管国家藏书楼。当时的藏书楼叫宝谟阁,陆游官职宝谟阁待制,从四品。《宋史·新编职官志》:“宝谟阁学士,直学识,待制,直阁,嘉泰二年制,时建阁以藏光宗御制。”[3]240

4·李大钊(1889-1927年)。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又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他在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把北京大学图书馆由一个封闭式的藏书楼变成了中国第一所新型现代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1918年1月,李大钊接替章士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在他任图书馆主任的5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因此,李大钊堪称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李大钊指出了我国古代藏书楼与现代新型图书馆的区别,他说:“古代图书馆不过是藏书的地方,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他们不叫书籍损失,就算尽了他们的职务。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是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所以含有教育的性质。”[1]417李大钊在任图书馆主任期间,锐意改革。他主张各类图书兼容,中外文化并存,提倡开架阅览,是提倡开架阅览较早的有识之士。延长开馆时间,以方便读者;提出以“为谋大多数人阅览便利”为目的,限期还书,加快图书流通,提高图书利用率;规定贵重书、工具书、普通书只有一部者,“仅得在馆阅览”,既利保存,又方便读者。

李大钊对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较早的系统探索,是公认的图书馆理论大家和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家。李大钊在图书馆学理论方面的重要探索有:图书馆的性质。他指出:“图书馆有两种:一是社会的,一是学校的。社会图书馆的对象是社会一般人民、学校图书馆的对象是学生。这两种的性质不同,所以形式也不一样。”[1]417

李大钊主张社会图书馆即今天通常所说的公共图书馆,要面向大众,面向市民,尤其要面向劳工阶级,因此,藏书就必须通俗一些,他提出要“多办市立的图书馆,通常的尤其要紧。图书馆宜一律公开不收费”[1]323-324

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他指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教育发展,一定要使全国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研究学问的机会;换一句话就是使全国变成一个图书馆或是研究室。”因此,他主张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图书馆不能像过去的藏书楼,只重书籍收藏,而要使各种书籍发挥很大的效用,使其成为研究室,“含有教育的性质”[1]417-418。

服务方式。他主张要创造条件满足日益增加的读者借阅的需求。他提出增加复本,“方便多数读者。还主张采用“开架式”,指出采用“开架式”虽有弊端,即“损失较多”,但“所得的利益比损失大得多”,图书馆应“给阅览的人一种选择的便利”。“开架式”具备这种优点,“图书馆就是研究室,阅览的能随时翻阅才好”[1]418-419。

馆员业务素质。他建议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添设图书馆专科,或是简易的传习所,使管理图书的都有图书馆教育的知识”[1]419。在《关于图书馆的研究》的讲演中,他提到:“在中国今日,管理图书馆者,多无专门知识,女界于此,若能事先研究,养成图书馆人才,他日此种事业,自能得到优先权利。”[1]6561921年12月,他在《晨报》上发表《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一文,介绍了美国17所图书馆学校的沿革、学制、课程等方面的情况,以期国人吸取借鉴国外图书馆员训练方面的先进经验。

流通工作。他指出,“藏书贵活用,欲活用故奖励借书。

借书之事,乃成图书馆中最重要的问题”。为方便多数读者,他又提出,“(一)借出之书,宜先预定归还日期。(二)临时借阅,不准携书馆外”。他对读者也提出了要求,指出:“开架式最重要的是公德心。敝校阅书的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借去的书籍,往往不按期交还。”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他任图书馆主任后,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图书馆内设“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译音),藏有中英文的马列主要著作60余种。许多先进青年都以北大图书馆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课堂。图书馆还成了先进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场所,许多进步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李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在北图这样一个传播新思潮、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里任职,使毛泽东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并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的帮助,为他迅速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李大钊是革命的播种者,也是文化的播种者,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北大图书馆成了当时中国的一个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成了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之一。图书馆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这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划时代转变。

5.博尔赫斯(1899-1986年)。豪尔赫·路易斯·博尔

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 1920年起开始写诗,与当时欧洲的先锋派文学发生了共鸣。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该市的几个公共图书馆任职,同时从事写作、讲学、编辑期刊等活动。一生著述颇丰,多以短篇为主,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和文学评论,有《博尔赫斯全集》行世。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对拉丁美洲文学有深刻的影响。

博尔赫斯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也就是说图书馆职员和馆长是博尔赫斯一生从事的正式职业,而大学教授及阿根廷人文学院院士等却是兼职。他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1946至1955年贝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贝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贬为市场家禽检查员。贝隆于1955年过世后,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时年56岁; 1973年,贝隆党重新执政,他决定从国立图书馆退休。1975年,被任命为巴别尔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一生著述广博而丰厚,其中有很多对图书馆本质的文学性的描述深入人心。

他说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当眼睛看不见书的时候,只要一走进图书馆,仍然会产生浓浓的幸福感。他写道:“图书馆是无限的,周而复始的。假如一个永恒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个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重复后就变成了有序:宇宙秩序)。有了那个美好的希望,我的孤寂得到了一点安慰。”在《通天塔图书馆》里,这位老人像是在对谁诉说,又像是在喃喃自语。在他看来,图书馆中的书已经穷尽了所有拼写符号的可能组合,唯一的需要就是解读。也许图书馆依然过于庞大,他又将世界本质归结为一本圆形的循环的书———包罗万象,无始无终。而图书馆的空间以天衣无缝的秩序排列,没有穷尽,却有轮回。他觉得,所有的书都是神秘的,就像人的心灵一样。在博尔赫斯那里,图书馆就是一个迷宫、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一个宇宙。他的一个朋友曾经如是回忆:“他能打开一本书,翻到他要找的一页,不必费神去念,就能引用整段整段的文字。他顺着摆满书的走廊散步,敏捷地在转角处拐弯,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甬道。在书的海洋里他一点都不迷惑,相反明眼人都仿佛成了瞎子。”博尔赫斯用最美好的文学语言赞美了图书馆,在全世界图书馆学界传颂:“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关于天赐的诗》。

博尔赫斯一生热爱图书馆,解读图书馆,对图书馆的认·282·识深刻。对图书馆的描述美好、富于诗意。今人如何在天堂一样的图书馆中工作和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像博尔赫斯一样去思考。

二. 图书馆之优秀馆员

1.毛泽东

青年毛泽东经杨昌济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每天在北大红楼第二阅览室登记与管理新到的报刊,为时约半年之久。1936年,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谈到这段经历时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浙江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20年8月,华罗庚成为兼清华大学数学系资料室图书馆中的管理员,此后他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为其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陈景润。我国当今著名数学家,他早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的时期,常常在课余时间上校图书馆自学了大量课外参考书,如大学丛书《微积分学》、哈佛大学讲义《高等代数引论》以及《郝克士大代数学》、《密尔根盖尔物理学》和《实用力学》等等,借书记录卡表明,有的书他借阅过不止一次。陈景润初露头角是供职厦门大学数学系资料室,那会儿,他在图书管理员岗位上很快就写出颇有见地的数论文章,开始了他日后在数论领域艰难跋涉及至取得骄人成就的第一步。

4·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作家、和外交家,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富兰克林小时候组织勤读会参与借书管理工作。青年时期,为了博览群书,他将几个爱好读书的青年朋友召集起来组成“共读社”。三年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并主持馆务。此馆竟成了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有了图书馆,富兰克林毫不吝啬地把全部工余时间献给了它。各种各样的书籍,给富兰克林增添了智慧和力量,指引他攀登上科学的顶峰。纵观以上各位名人与图书馆的关系,在这些名人的一生中,图书馆对他们一生的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了他们一生的伟业;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一些名人也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奉献了智慧和心血,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何树立创新意识,为图书馆的事业尽职尽责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宝贵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增长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修养,无愧于文化使者的称谓。

5.前美国第一夫人劳拉。1968年,劳拉毕业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5年后,她又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她最漫长的职业生涯是图书馆馆员。出于对书的热爱,她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得州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赖斯博士说:“我们为她感到非常自豪。对图书馆职业来说,有这样伟大的人物在讲述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历史真是太好了。我们有时拿我们自己开玩笑说我们做的是服务工作,但事实上它就是服务工作。许多人就是冲着它服务的一面而进入这一领域的。”毕业之后,劳拉果然成为一位兢兢业业的图书馆馆员。此后,她即使离开了这个职位,却没有忘却对图书馆业的关怀。她以得州第一夫人的身份组织得州读书节,甚至把公公老布什也挽到现场来。在节日期间筹集到的资金有上百万美元,它通过一种赠款授予机制分配给各个图书馆图书馆填写一份申请表,就可以申请到两千五百美元。

三. 图书馆学之优秀毕业生(虽转为其它行业)

1.宋楚瑜 台湾亲民党主席

1971年获美国天主教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统一。说句玩笑话,图书馆学为两岸统一做出了贡献

戴镏龄(1913-1998.5.9.10.30),武汉文华图书馆学专修学校1935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并获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一直在高校任教,1939年至1953年在武汉大学任教,1953年至今(其中“文革期间在广州外语学院任教4年)一直在中山大学外语系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学校校务委员、党委委员等职。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和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使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林白

《华语文学传媒大将特刊》,二00四年度小说家奖获奖人是林白。林白,本名林白薇。生于广西北流,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同年分配到广西南宁市广西图书馆,任图书分类。1985年底,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辑。1990年到北京《中国文化报》当编辑、记者。1996年落聘回家。2004年5月,调武汉市文联武汉文学院,当专业作家。1977年发表诗歌,1983年发表小说。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主要作品另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等七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致命的飞翔》、《瓶中之水》、《回廊之椅》等,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散文随笔集《秘密之花》等七部。跨文体作品《枕黄记》及一部诗集。

3.季宇,1952年生,祖籍江苏泰兴,出生于安徽芜湖,自幼在合肥长大。1968年11月,下放江苏丹阳农村插队。1971年在山东长岛某都服兵役。1981年9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之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工作数年。1984年调入安徽省文联,现任《清明》杂志社副主编、一级文学创作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主要作品:小说集《爱的变奏》、《当铺》;长篇作品《段祺瑞传》、《权力十字架》、《徽商》;另有20集电视剧《徽商》、20集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等,共计四百余万字。

4.刘洪波,1966年2月17日生于湖北沔阳县(现仙桃市),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此后,当过图书馆员、大学教师、自由撰稿人,辗转于西北与华中。1993年进入武汉市长江日报社,现为主任编辑。1992年前致力于图书情报科学研究,有知识组织论等著作30余万字发表。1992年起从事社会评论与杂文写作。作品多见于京、沪、穗、汉四地报刊及石家庄《杂文报》。出版杂文集三部,为《文化的见鬼》(1997年青岛出版社),《高雅的落俗》(1998年中国华侨出版社),《苍蝇的光荣》(1999年黄河出版社册)。现为FM365网站签约评论员。

5.百度总裁李彦宏,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7级本科生,自己却喜欢计算机。1991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1994年至1997年在华尔街工作,1997年至1999年在硅谷工作,1999年开始回国创业,创办百度在线网络公司。现国内多家著名网络搜索引擎公司均使用百度公司的技术内核。

参考文献 1.《致2005级图书馆学新生——来自学长的声音》

http://www.chinalibs.net 2005-7-13

2.《名人与图书馆》 闫冰梅(1968-),女,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采编部馆员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d41250100i3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