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件上的几个问题

2007/12/2   点击数:1026

[作者] hipnose

[单位] hipnose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由于对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源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由于对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MIS的概念结构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在实现以后,他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按照以上四大部件及其内部组织方式我们可以把信息系统分成以下各种结构。

人处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p7+-2

p需要反馈

p需要多余的信息(信心与未用机会价值)

p需要信息的压缩

p性格属性不一样(教条性,冒险性,外向性,机智性,年龄,管理层次)

p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

6、DFD数据流程图举例

电子邮件大学课程选课系统。

·实体:学生

·数据:课程数据

·学生数据

·处理过程:确认是不是可选(是不是开了这门课,人数是不是满了);学生登记;注册确认。

8程序调试的主要步骤

模块调试——对模块进行全面的调试(主要是调试其内部功能)

分调——由程序的编制者对本子系统有关的各模块实行联调,以考查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

联调——各模块、各子系统均经调试准确无误后,就可进行系统联调。联调是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检验工序。联调通过后,即可投入程序的试运行阶段

10系统开发的阻力

1基层的阻力来自担心自己的工作被计算机替代或由于难以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2中层的阻力来自担心新的信息系统会使权力结构与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自己原有的地位;

3高层的阻力则是由于不真正了解信息系统及其作用,不重视、不亲自参与而造成的;

计划发生延误原因

环境变化

资金不到位

人员变动

各项开发活动的工作量是凭经验估计的,实际工作量与预计数发生较大的差别。

开发过程中产生不少事先末估计到的活动,使工作量增加。

由于需求或其他情况发生变化,使已完成的成果要作局部修改,造成返工。

原文连接:http://hi.baidu.com/hipnose/blog/item/81fc33a8b0cd58b2cb130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