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只是问题说清楚
2009/11/19 点击数:2133
[作者] 一问
[单位] 一问三不知
[摘要] 第一、传统文化是毕竟是中古文化,如果是抱着熟悉或者研究中古文化的目的,比如是文献学或者目录学的文文,想读却拜而不敢读,那是水平问题,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如果不想读,只拜不读,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偶自以为是长于总结现象和使用理论框架解释问题、解读争论的,好歹曾经看出叶鹰老师被很多人高呼看不懂的抽象图书馆学的根底是控制论,而自问已经写得直白的文文,也曾被超平老师笑称看不懂。所以,如果谈论的是图书馆学的理论问题,写得偶拜而不敢读,不知道看懂的还有几人?
“翻了一天的专业杂志”有位网友跟帖:“作为‘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后生力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较多的东西‘拜而不敢读’....... ”,似乎对偶对某些文文拜而不敢读有些微词。觉得有必要说说。
第一、传统文化是毕竟是中古文化,如果是抱着熟悉或者研究中古文化的目的,比如是文献学或者目录学的文文,想读却拜而不敢读,那是水平问题,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如果不想读,只拜不读,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偶自以为是长于总结现象和使用理论框架解释问题、解读争论的,好歹曾经看出叶鹰老师被很多人高呼看不懂的抽象图书馆学的根底是控制论,而自问已经写得直白的文文,也曾被超平老师笑称看不懂。所以,如果谈论的是图书馆学的理论问题,写得偶拜而不敢读,不知道看懂的还有几人?
第二、对于理论研究能做什么,偶以为只是把问题说清楚:发现有问题,把是什么问题说清楚;问题清楚了,试图提出把问题解决的思路;对问题或者解答有分歧,把分歧的缘由说清楚。语言哲学把这叫作语言的治疗。说清楚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所以,理当使用读者能够明了的语言陈述,尽量明确限定所使用的概念,避免使用引起读者理解困难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达,比如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小心翼翼地问一句:科学研究都算是世间法吧?那干出世间法何事呢?
第三,对于前人名著的精辟言辞,当然是可以用的,但如果用到让人理解本意都困难的程度,那就很难说是恰当的了。当然,把文章写成怎样是个人的喜好,用英文写玛雅文写古文写或者英文古文玛雅文一起写都没问题,只要编辑敢发,作为读者偶也只有不敢读了。
上面说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但写文目的有很多种的啦。仅从文本上说,把一个已经说清楚的问题再次让它说不清楚,把本来不够清晰的问题写得更模糊,也可以成为目的。反正目前在图学理论研究这块,编辑们还比较钟情于宏观的、文学的、怀古幽情的叙事,这决定了图学理论研究还比较适合文学青年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