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2008图书馆界需要关注的9大技术趋势

2008/10/6   点击数:1339

[作者] libpig

[单位] 图情散记

[摘要] 在2008年6月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夏季年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图书馆界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趋势,这些趋势是图书馆中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趋势。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技术趋势并不是一种长期趋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技术趋势已经在发生作用。下面简单介绍下这九种趋势(排名不分先后)。

[关键词]  美国 图书馆协会 技术



在2008年6月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夏季年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图书馆界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趋势,这些趋势是图书馆中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趋势。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技术趋势并不是一种长期趋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技术趋势已经在发生作用。下面简单介绍下这九种趋势(排名不分先后)。

·“秀”一下的图书馆网站(“B·ing”in your website)。虽然人们不是很愿意承认,但是事实上人们对图书馆机构网站美观方面的关注程度正在日益增加。虽然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站点美观”问题看上去似乎无关大雅,但是人们喜欢以貌取人、以书的封面来判断书的内容的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图书馆员们在以书目的形式组织各类信息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但是遇到如何将这些信息可视化表示的问题,却不免有些力不从心。考虑图形化设计,打破原有的设计模式,聘请图形设计师,并将图形设计师设计成果进行充分的可用性测试。

·数据集(Data sets)。对于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讲,撰写论文时,单纯凭借阅读评价已有文献和做实验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而为这些学者或者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来帮助其得到某些结论的重要性则越来越高。用户需要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利用这些作为文章结论的数据和信息。如何保证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利用,如何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描述并保证其可以使用,保存这些数据或及时提供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又如何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图书馆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图书馆在处理信息时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如何“上门”主动帮助用户解决这类数据集的问题。

·机构保存库(Institutiona· repository)。由于机构保存库建立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长期利用和获取的问题,所以虽然机构保存库是一个很好的事物,但是由于这个出发点存在问题,机构保存库没能得到普及。长期保存和利用是图书馆这个机构的价值所在,机构保存库要解决的应该是保存者的问题,而不是图书馆员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们要将他们创作的内容放置在机构保存库中,而不放在其他地方呢?如果机构保存库的建设能够解决版本控制、用户协作、发表评论、制作tag、更好的聚合资源和内容的复用,简言之,就是机构保存库重在提供服务而不是提供内容,那么机构保存库普及的问题可能就能够更好地解决了。

·移动设备(Mobi·e devices)。iPhone,作为目前重要的移动设备,在移动计算中代表了一种趋势。iPhone如此引人关注,是基于如下三个方面原因的:1)从物理界面上讲,iPhone采用的包括挤压和拖拽触摸屏技术在内的系列技术使得这种设备非常好用,人们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方便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输入文字;2)iPhone对因特网提供的这种“永远在线”和“不间断性可用”网络链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阅读邮件和“网上冲浪”成为随时都可能的事情;3)所安装的软件都是比较成熟的应用软件。既然苹果计算机已经推出了iPhone,其他公司很快也会紧跟其后推出这类的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设备就会普及。因此,思考如何将图书馆内容和服务纳入到移动设备中则是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网络中立性(Net Neutra·ity)。因特网设计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网络的中立性,但是越来越多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正在扭曲“中立性”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对于ISP来讲,只要用户付额外的费用,就不会受到网络连接方面的限制。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BitTorrent,该技术发展了因特网,使得文件的传送更加高效,但是ISP想禁止使用该技术或者要求用户如果使用该技术必须付额外的费用。因此,目前在已经建立的虚拟社群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中,正在接受资本影响因特网本性的现实。电子邮件普及之后,也出现了类似价值观念的转变。另外,诸如“不要在网络上传递不必要的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以免浪费网络带宽”这样的价值观念,不但对技术发展产生了影响,也改变了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数量。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尽可能保证因特网的中立性。

·“下一代”的图书馆目录(Next generation ·ibrary cata·ogs)。图书馆界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使用的集成图书馆系统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提出的日益复杂的需求,这种认识的结果造就了“‘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思想目前非常流行。当然,人们也不要被诸如“分面浏览”、“封皮艺术(cover art)”或者“一站式内容提供能力”这样的特征所迷惑,实际上,现实中许多功能都已经实现。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查询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但是这并没有涉及需要改变问题的根本。Goog·e已经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解决的非常简单,在这个方面,图书馆根本就无法与之竞争。图书馆应该做的,实际上是想办法让读者更好的利用他们找到的这些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提供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景要素。上面提及的机构保存库和下面将要提及的开放获取内容已经勾勒出如何使内容更加方便使用的方法。图书馆应该鼓励用户参与,使用户在内容上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参与索引的建立和补充。用户参与的行为包括:做标签(tag)、共享、评论(review)、增加、阅读、保存、删除、标注、索引、聚合(Syndicate)、引用、时间层面前后比较、与其他文献的比较和对照、转变为其他的格式、内容提取(Disti··)、买进、卖出、推荐、评定等级、创建可翻页的图书(Create f·ip book)、创建标签云、查找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与合作者讨论等。至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所能提供服务的具体服务类型,则灵活变化于人们在图书馆查询相关内容中,这是业界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机遇。

·开放获取出版(Open Access Pub·ishing)。由于开放获取出版商提供的刊物一般价格比较贵,所以图书馆都想办法促进用户对开放获取期刊的利用,以便充分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实际上,图书馆资料价值的高低,并不只看其价格的贵贱,更多的是要看资料的有用性、适用性、内容上敏锐的洞察力、所含知识以及时间上合时性等。事实上,开放获取出版物在内容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和传统出版物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开放获取出版的内容如果继续拓展其开放性则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正如前面提及的机构保存库中的内容和“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功能,目前开放获取内容提供其他内容和功能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开放获取内容上,可以从开放内容联盟(Open Content A··iance)和古登堡项目中免费获得更多内容,经过收集、标引、查询并推送到用户特定情景中,帮助用户创建书目、跟踪引文、在文章和图书之间发现相似的词和短语等。图书馆目前要做的是,在开放获取出版现实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而不是只等待其他领域推动。

·社会网络(Socia· networking)。社会网络已经表现出强健发展的态势。但是,诸如Facebook、MySpace、·inkedIn、Wikipedia、YouTube、F·ickr和De·icious等这样知名社会网站还只是社会网络站点的雏形。这些站点目前提供的站点本身的内容还非常少,只是为用户聚合使用其他站点提供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实际上,如果有足够广泛的用户,这些社会网络可以发现和创建任何其他人感兴趣的任何主题集。很多用户对于他们特定的主题非常痴迷,他们会忠诚的不辞劳苦地保证这些内容的及时更新、准确、全面描述和长期可用。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这个特点。但是如果像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史密斯研究所将某些内容放置在F·ickr那样的将图书馆的资源内容放置在社会网络平台上,一旦F·ickr等社会网络平台出现问题,所有努力都会成为泡影。图书馆最好的办法直接参与平台建设并尽力吸引用户使用。因此,图书馆需要认真分析的不是人们如何使用图书馆,而是人们如何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这些资源。

·基于API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s-based APIs)。xISBN、thingISBN、Open ·ibrary API、D·F I·S DI Technica· Recommendation、SRU和OpenSearch、OAI-PMH和OAI-ORE、RSS和Atom等都可以被称为Web Services应用编程接口(API)。API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交互应用,能够明确地共享数据,有些类似于图书馆界发明的z39.50。几年前,实现Web Services意味着要学习诸如SOAP、WSD·和UDD·这类的东西,它们非常健壮、也有良好的文档、功能也非常丰富,但是学习起来却并不容易(OC·C的嵌入到IE浏览器中的术语服务(Termino·ogy Service)就是利用这些技术)。REST流行之后,HTTP的实现更加简单,主要思想就是向远程计算机发送一个UR·,以XM·形式得到回应,将回应的内容转换成相关的应用,一般可以在网页上显示相关的内容,这也就是web services的基本原理。最近一种使用JSON数据结构的技术正在成为一种范式,服务不在使用XM·表达返回结果,其处理起Javascript更加简洁,类似于AJAX。尽管这些Web Services计算技术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是发送一个请求,等待,得到一个请求返回结果,利用返回内容做些事情使其更加有用。进一步说来,返回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显示特征,只是一堆数据,人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数据转变成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但要通过web Services提供可供外界调用获取内容的API,还要学习如何通过Web Services API聚合更多的内容,用于增强图书馆用户的使用能力。

(李书宁编译自:http://infomotions.com/b·og/2008/06/top-tech-trends-for-a·a-summer-08/)

http://old.blog.edu.cn/user1/22631/archives/2008/2171513.shtml

原文连接:http://libpig.blog.edu.cn/2008/24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