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建都先生《第一个春天》有感(转)

2009/10/12   点击数:1400

[作者] 犇犇

[单位] 犇犇

[摘要] 三年一遇的一场大雪将我封在了书房。正在香港网页上浏览,突然手机骤响,电话里“许下七友”文学联谊会会长、我的大学老师李彬凯告诉我,梁建都先生的散文集《第一个春天》即将付梓,嘱我为其作跋。我自知智浅才疏、难承此任,正在踌躇不定,李老师说定下来的事情就不要推辞了。恭敬不如从命,只好欣然接受。

[关键词]  第一个春天 教育



作者简介:

梁建都,男,生于1935冬,原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山阳庄。旅大邮电学校毕业,分配到河南省参加建国初期邮电事业的恢复与创建工作,任劳任怨,直至今日,科级干部、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退休后不满足于安享晚年,提笔进行创作,寒暑不辍。历时三年,辛勤耕耘,终于写出了《第一个春天》这部生动感人却朴实清新的纪实散文体裁的回忆录。

辛勤劳作的结晶 盛世欢歌的留念

——读梁建都先生《第一个春天》有感

三年一遇的一场大雪将我封在了书房。正在香港网页上浏览,突然手机骤响,电话里“许下七友”文学联谊会会长、我的大学老师李彬凯告诉我,梁建都先生的散文集《第一个春天》即将付梓,嘱我为其作跋。我自知智浅才疏、难承此任,正在踌躇不定,李老师说定下来的事情就不要推辞了。恭敬不如从命,只好欣然接受。

接到《第一个春天》的文稿,我立刻爱不释手,把自己关起来,一口气读了数日。除原来已拜读过的之外,许多未曾谋面的佳作一一映入我的眼帘、输入我的脑海,实在是大饱眼福、有相见恨晚之感。该书全文20余万字,是梁先生退休后三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的结晶。童年记忆、抗日烽火、工作经历、退休生活四个时期近七十篇佳作完整记录了梁先生非凡的一生。

初识梁建都先生是近几年在多家报纸的版面上。他那功底深厚的文笔、耐人寻味的文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原以为他是一名专业作家,后来在文友的传闻中才知他是邮电系统的一名文学爱好者,而且是在退休后执笔从文,超乎寻常的写出了许多人一生都难以写出的众多好文章。这使我对他更加敬慕之心油然而生。应该说梁先生在市文学界不只是小有名气,而且是非常受人推崇和尊敬的人。

梁先生的一生是成功的。除了长期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和自身不懈努力之外,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母亲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曾祖母关爱乡邻、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伯父、表舅、大姐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儿童团里站岗放哨、斗争恶霸的坎坷经历,都在他幼少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并伴随他成长进步的终生。

《第一个春天》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是一本集革命传统教育,素质品德教育,民族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小百科。它给读者教育、启迪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从“山阳庄惨案”中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的豺狼本性,更加强了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至理名言的深刻理解;从而清楚同心协力加快经济建设、不断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我们从曾祖母乐善好施、接济乡里的行为中看到扶贫救困、助人为乐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求生存、求发展、求和谐的社会基础;我们从伯父、表舅等前辈前仆后继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中看到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丰硕成果。

《第一个春天》无疑是后人百读不厌、弘扬正气的一本好书。作者梁建都先生热爱生活,关爱社会、敬业爱岗、勤奋好学、爱党爱国的博大胸怀一定会通过这本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期待梁建都先生不断有新的佳作问世。(高根铭)

(注):这一本书本馆分到I247.5里是不太合理的,应该分到I25里比较合理一些。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075290100f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