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80篇条目

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前沿性指导性学术刊物,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

  • 中文名:情报理论与实践
  • 外文名: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
  • 曾用名:兵工情报工作(1964-1986)
  • 性 质: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 创刊时间:1964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零研究所
  • 编辑单位:《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 语 言:中文
  • 国内刊号:CN:11-1762/G3
  • 国际刊号:ISSN:1000-7490
  • 邮发代号:82-436
  • 联系电话:010-68961793,68963306
  • 官 网:http://qbllysj.qikann.com/
  • 电子邮件:ita@onet.com.cn
  • 出版地:北京市

简介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前沿性指导性学术刊物,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它全面、系统、及时、准确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研究探讨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服务实践和科技信息工作,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本刊辟有论坛、专题、理论与探索,实践研究,信息系统、综述与述评、学会动态、讲座等栏目,涉及情报学研究发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检 索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等图书情报工作的各个层面,具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成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 学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的必读刊物。一直受到我国情报研究部门、图书馆、公司企业、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师生的好评。

栏目

理论与探索、实践研究、信息系统、综述与述评、在国外、讲座、简讯。

编委成员

主 任 潘银喜

副主任 傅兴男 刘林山 刘景利

委 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

于代军 马费成 王一然

王忠军 刘 奎 吴 东

李 毅 李广建 李彦庆

张晓林 张慧军 苏新宁

武瑞文 胡均平 赵相安

贺德方 真 溱 殷云浩

黄 鹏 谢晓阳

投稿指南

 为便于审稿和对录用稿件的编辑加工,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

 1)本刊欢迎有关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情报研究方法、战略情报、新情报技术应用、各国情报活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用户研究、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文章。选题要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概念、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简练通顺。

2)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不负责版权及保密审查,请作者撰稿时注意版权及保密问题。审稿期1个月,如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可登录本刊网站查询),作者可自行处理。作者在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办理,不明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另外,要求文章内容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本刊有权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及版式要求对文章进行适当删减或修改,必要时退作者进行修改。论文出版后,凡查实有严重抄袭行为或稿件重复发表情况,本刊将有权发表“撤销稿件”声明。

3)文后参考文献应按照国标的规定标注。文后参考文献须在正文中引用处标注出来,请列主要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可参考本刊网站相关栏目内容。来稿请写明作者详细联系地址(如单位、街区号、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作者简介(全部作者)。投稿合作者人数不要超过5人;如是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号,请不要挂与论文内容无关项目,基金项目数量不要超过2个。

 4)投稿方式。本刊建议通过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为“投稿”,邮件地址:ita@onet.com.cn。本刊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2413信箱10分箱 《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9。本刊以上联系方式列于本刊版权页中,其他联系方式将不被认可。本刊录用稿件一般通过邮局发正式录用通知及版权协议,电子邮件只作为预通知,若作者接到其他方式通知,请先与编辑部联系。

另外,论文录用后,作者自愿将该论文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含数字化方式)授权给本刊,并本刊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权给第三方使用。被收录论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行发放。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大事记

创刊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4年11月19日,《情报理论与实践》第三届编委会成立会暨创刊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〇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潘银喜理事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军队有关部门、国防军工系统、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著名高等院校资深专家教授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

潘理事长对《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5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他指出,《情报理论与实践》作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的会刊,为学会的广大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也为学会巩固理论研究基础、发掘和培养优秀情报人才、增添学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随着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快速发展,对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要始终站在情报学科发展前沿,努力打造一流的理论学术刊物;要始终站在情报实践探索前沿,努力打造一流的工作导向刊物;要始终立足于广大科技信息工作者,努力打造一流的良师益友般的刊物。

《情报理论与实践》50年的发展得到了情报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霍忠文研究员认为该刊是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与情报工作实践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在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情报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毕强教授充分肯定了期刊取得的成绩,认为该刊主题鲜明,选题新颖,坚持服务学科发展、服务人才培养、服务情报事业建设,是繁荣情报学研究的学术园地,是反映情报行业实践进展的“窗口”,见证了我国情报事业发展历程。与会专家学者对该刊未来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64年,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该刊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〇所联合主办,并确定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会刊。50年来,凭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踏实的办刊风格,《情报理论与实践》为广大专家学者所喜爱,被多家权威核心期刊评价机构收录,在国内情报界享有盛誉,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情报学期刊。

获奖情况

1991年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优秀国防科技期刊奖、1995年获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

参考资料

  • 1.情报理论与实践.http://qbllysj.qikann.com/.[引用日期2016-06-15].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