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的前身是宝安县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新馆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位于深圳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内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前。新馆占地29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读者座席2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
行业影响力
深圳图书馆的影响力指数:
基本概况
深圳图书馆的前身是宝安县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新馆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位于深圳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内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前。新馆占地
29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读者座席2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
深圳图书馆建筑造型独特,构思精巧,极富现代感。建筑模式也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它的落成为深圳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深圳图书馆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在全国率先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ILAS是由本馆主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文化部评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全国拥有近三千家用户;DILAS(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平台开发项目)是国家计委下达的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在深圳图书馆投入使用。深圳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一家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采用引起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也为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
和图书的防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为深圳市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中心,全馆现有书刊313万余册,各类电子、网络文献近267万件,每年接待读者300余万人次。新馆落成后,继续发挥深圳市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的职能,并建设成集大众化、研究型及数字化于一身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内一流图书馆的水
平,位居世界先进图书馆的行列。
根据深圳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深圳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以高新技术、商贸、时装、法律等专题资源及深圳地方文献、台港澳文献资源等作为特色资源。
深圳图书馆阅览区内所有书刊实行开架式服务。全馆分为六层服务区,首层是报刊服务区,以中文报刊阅览外借为主并开设单独的视障人阅览室;二、三层为图书借阅区,提供中外文图书的借阅服务;四层为信息服务区提供多媒体视听、电子阅览、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服务等;五层为专题服务区,按专题类型分为商贸、法律、时装、东盟信息资料中心及外文报刊区,主要针对研究型读者提供专题文献阅览及咨询服务;六楼为特藏服务区,提供深圳地方文献阅览、台港澳文献阅览、保障本图书、缩微资料和古籍文献阅览。
深圳图书馆秉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公益服务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除周一闭馆外每天9:00-21:00连续开放,每周对外开放72小时。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面向所有公民开放,普通阅览无需任何证件,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打印、 复印等仅收取成本费。
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深圳图书馆一方面是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参考功能,为深圳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实施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文化战略,成为全市图书馆网络中心。[1]
机构设置

工作年报
深圳图书馆2015年度工作报告
深圳图书馆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大众性、研究型、数字化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公共图书馆,秉承“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发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是市民终身学习与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深圳“图书馆之城”中心馆。主馆舍之外,在全市街区设有240台自助图书馆、3家分馆及64个图书服务站。
深圳图书馆累计拥有持证读者104.2万名,纸质文献443万册,电子文献387.21万册(件)。2015年确定年度主题为“规划提升年”,全馆上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及早谋划、研究、编制《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十三五”(2016-2020)规划”》和《深圳图书馆发展规划(2016-2020年)》,编制2016-2018三年中期财政规划,充分发挥“图书馆之城”龙头馆作用,持续推进全市统一服务;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从资源建设、读者服务、阅读推广、技术创新、社会合作、研究交流、科学管理等全方位提升效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项目及公用经费7969.54万元,服务各类读者1055.6万人次,接待到馆读者412.8万人次,日均进馆1.3万人次。文献外借383.9万册(件)次,网页浏览量1576.3万页次,馆外数据库(CNKI)下载225万篇次,无线网服务31.98万人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326场。[1]
读者指南
深圳图书馆是读者阅览图书、搜寻资讯及参与图书馆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树立公共意识,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是每个读者应尽的责任。[1]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本馆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复制和使用文献,少量取阅书刊,阅后再取。
3、衣着整洁,举止文明,请勿占座,请不要在馆内吸烟和饮食,严禁携带宠物及危险品进馆。
4、妥善保管个人物品,背包、提包等物品可寄放于免费存包处。
5、保持安静,请勿在馆内喧哗,入馆后请将手机等设备调至静音状态,以免影响他人。
6、爱惜图书馆资源及设施,损坏须按规定赔偿。
7、入馆后请熟悉消防安全通道,遇有紧急事件发生时,请依照工作人员指引避难或疏散。
8、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文化单位,不得在馆内张贴广告、散发传单或推销商品。
9、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读者,请至少儿服务区。
10、团体参观,请提前与本馆办公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