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7/11/1
[作者] 王艳
[单位] 新华书目报
[摘要] 2007年3月到5月,《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天津图书馆通过建设社区和行业分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开展公益性网上阅览服务等多种服务,延伸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好经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图书馆这个优秀的集体近些年来在拓展服务职能、深化服务层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为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谁都知道,卓越的成绩背后必然是加倍辛苦的努力,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孔方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天津馆的这一系列成绩避而不谈,而对于该馆的采编工作却毫不吝言,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正是由于采编工作的坚实支撑,才使整个天津馆的服务工作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2007年3月到5月,《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天津图书馆通过建设社区和行业分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开展公益性网上阅览服务等多种服务,延伸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好经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图书馆这个优秀的集体近些年来在拓展服务职能、深化服务层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为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谁都知道,卓越的成绩背后必然是加倍辛苦的努力,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孔方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天津馆的这一系列成绩避而不谈,而对于该馆的采编工作却毫不吝言,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正是由于采编工作的坚实支撑,才使整个天津馆的服务工作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采访目标向实用性转变
现在天津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文献的采集,一部分是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采集。
传统文献采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主要依靠书目预订。为了提高读者对传统文献利用的满意度,天津馆不断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等分馆的支持力度,为一线读者增加图书复本量,提高现采图书的利用率。为了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采访人员的采访工作都是通过一线反馈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实施的。
孔方恩副馆长认为,图书馆在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采集条件后,最重要的理念是文献资源建设要为一线服务工作的拓展作支撑。采访时,一定要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针,将过去馆藏的系统性目标向实用性目标转变,即所采集的文献要为一线服务作有力的支撑。例如社区分馆对图书的成倍投入,对电子资源、电子网络文献的投入,实际都和天津馆近两年一线服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天津馆已经拥有100多个分馆。分馆的建设速度加快了,那么给分馆提供的文献支撑的力度也必须相应加大。
网络和电子资源的发展亦是如此。过去,天津馆的网络和电子文献只能在馆局域网内服务读者。去年,开始延伸到公共网络上开展公益性服务,开辟了网络和电子资源“一码通”服务方式。只要是拥有正式借阅证的本馆注册读者,都可以申请一个号码,在互联网上方便地查阅包括Apabi的电子书、CNKI的期刊论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各种网络和电子资源。天津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从传统的阵地服务变成了网络服务。对网络服务的支持,在文献采访上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在最近两年的采访中,天津馆除了增加传统文献的采访力度,加强对社区馆的支持力度外,网络和电子文献的采购增长也比较快。2005年时,该馆网络和电子文献采集经费还不足100万元,2006年突破了2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至少可以达到300万元。
统采统编气魄大
孔方恩副馆长介绍说,最近两年天津图书馆整体购书经费增长得比较迅速。2005年购书经费700万元,2006年增至1000万元,而2007年已实际达到了1400万元,中文图书的采购量增长得也比较迅速。另外从去年开始,天津图书馆按照国家作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在延伸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建立了100多个分馆。这些分馆中最突出的是社区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在天津市的每个区都设了分馆,另外还有行业分馆,如公安分馆、农业分馆等。流动的汽车图书馆也是天津图书馆分馆建设的一个特色,可以利用这种流动图书馆到各个工厂、企业、社区送书。在延伸服务方面,天津馆投入很大。2006年投入135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26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300万元左右。采购经费的增加,延伸服务的拓展都需要采编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这也使得天津图书馆日常的采编工作变得更加繁重。
除了本馆日常的采访工作外,天津图书馆还要同时为天津各个区县馆等基层馆的统采统编提供服务。天津各个基层馆在天津图书馆集中采购、集中编目。2005年天津馆为各个区县馆编目图书3万种左右,2006年达到7.5万种左右。天津图书馆采编中心是1996年在天津图书馆采编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其宗旨是为天津市图书馆界的资源共享、协作协调服务,并于2002年加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后又参与发起建立“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目前,采编中心有天津地方的成员馆近80家加入,覆盖全市18个区县,起到了城域联合编目中心的作用。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天津市13家正规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最新出版的文献编制原始书目数据,并上传至“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实现津版出版物书目数据资源的全国共享;通过伙伴图书供货商为成员馆提供以订购为基础的供书服务;汇总各成员馆的文献入藏情况,利用UACN软件编制采编中心成员馆的联合目录,集中反映各馆馆藏;根据与“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协议为各成员馆提供馆藏文献的书目信息资源,实现本地区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天津图书馆回溯书目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严把采编工作的生命线
孔方恩副馆长不无自豪地说,天津图书馆高效率高质量的编目成果得益于他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极大地提高了采编工作效率,这是由以下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形成合力的结果。第一,是采编中心本身人员素质很高,每个员工都干了15年以上,经验非常丰富。第二,目前天津馆是我国两大联机编目组织的重要成员馆,一个是国家图书馆牵头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另外一个是深圳图书馆牵头的“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这使得80%以上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网络下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内部改革实施的有效激励机制也使得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馆里为采编中心设立了专门奖励基金,然后再根据部门内部工作量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发放下去。在这种机制的促进之下,员工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充分弘扬。
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天津图书馆采编中心不但严格每一个业务工作程序,而且严格审校制度。对审校人员,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竞争上岗的制度,通过实际业务操作考试,再加上对业务人员的敬业程度、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估,选出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敬业负责的人员担任总校工作。审校人员每二至三年就要进行考试,重新竞岗。孔方恩副馆长说,编目的质量是采编工作的生命线,天津馆对此十分重视。正是得益于这种有活力的岗位管理机制,才使天津图书馆的采编质量长期以来有效地得到了保障。
引用本文:
王艳.以采编质量支撑服务大局——访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孔方恩 [DB/OL].[2025-05-01].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02002.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