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7/7/19
[作者]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单位]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摘要]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初建时无全时工作的馆员,图书馆文献数量很少,而且多为英文书籍。图书馆第一次接受捐赠是由英国Arthington Fund 资助的50英镑。1910年购书经费100美元。
[关键词]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初建时无全时工作的馆员,图书馆文献数量很少,而且多为英文书籍。图书馆第一次接受捐赠是由英国Arthington Fund 资助的50英镑。1910年购书经费100美元。
1914年,图书迁到华美二学舍二楼。1915年大学事务所(办公大楼)落成,图书馆即迁入事务所二楼,用房三间,初具规模。
1919年,大学行政会任命华大筹办人之一,理事部书记,加拿大人密士伦夫人为馆员,沈伯贤为助理。图书馆获得的捐赠较多,藏书逐步得以充实。
1922年,学校行政会批准成立大学图书会,旨在宣传介绍近代西方文献,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并促使会员们更多地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926年5月19日,由美国人赖孟德捐资15000 美元修建的图书馆落成并正式使用。该馆馆舍总面积为3075m2,与学校博物馆共用。图书馆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分编图书,并建立了书名、分类、著者三套目录。广东罗氏好一斋捐赠私家中文藏书25000余卷。唐棣之先生赠中文书8100余册,丰富了馆藏。
1931,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学校基金30万美元,每年息金的一部分作为购置图书设备之用。
1933年9月23日,四川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野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应准于立案冶的指令。华大图书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留日学者程芝轩先生任馆长。1935年,华大图书馆得到教育部首笔专门图书补助费。
1936年全校设3院10系,图书馆得到进一步充实发展。有藏书25000 余册,其中中文书刊7000 余册,外文书刊15000余册。在管理上,图书馆下设中文部和西文部。
抗战期间,华大先后接纳了同属美国野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UBCC)冶资助的私立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金陵神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北京燕京大学、济南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等学校。这些学校借华大的校舍、实验室、医院、图书馆办学,并由华大图书馆提供与该校读者同等的借阅条件,图书馆先后设立了
一些分馆,以方便读者。1938 年在本校化学楼建成理科图书馆, 1943年在牙医学院创建牙医图书分馆。又于本市陕西街存仁医院设眼耳鼻喉科图书馆及四圣祠仁济医院图书分馆,以及中国文化研究图书分馆。此外还为学校博物馆的葛氏研究图书馆补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当年领证读者6542 人,借出书刊35423 册,馆内阅览315463 册,读者253142 人次。其时,华大图书馆还从美国华盛顿州及英国伦敦议会得到重要期刊的缩微胶片。由于当时交通不畅,期刊不能按时到达,因此这些科技期刊缩微片很珍贵。李约瑟博士在华西坝进行学术活动,也给华大图书馆送来缩微阅读设备及资料,开始了四川高校图书馆最早的缩微阅读服务。
1951年,学校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10月院校调整后,卫生部决定将野华西大学冶改名为野四川医学院冶。图书馆收藏的文理科文献大部分调拨给四川大学、四川省图书馆及省文史馆。图书馆仅保留了华大临床医学分馆所收藏的生物医学方面的书刊,各分馆在院校调整后撤消。至此图书馆馆藏由综合性转为以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主体的藏书结构。
1959年科技情报资料室由科研处划归图书馆。
1983年1月新建图书馆大楼落成。建筑面积为8800平方米,书库面积为2657平方米。阅览室面积3398 平方米,设阅览座位900个。临床医学分馆撤消。
1984年6月成立四川省医学图书情报网络,任主任馆。
1985年5月14日学校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即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引用本文:
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DB/OL].[2025-05-03].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98515.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