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7/6/22
[作者] 高昕
[单位] 北京市宣武区图书馆
[摘要]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在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功能和建设理念,推动社区乡镇图书馆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发展我国图书馆公共事业的首要任务。
一、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或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要在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发展。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广泛存在于城市社区和县城,并且对公众无条件开放、无偿服务,市政府实现面向广大群众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公众覆盖面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因此,国家应鼓励多建设小型社区图书馆,小而分散的图书馆布局更能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借阅需求。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理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才能得以体现。社区乡镇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延续生命、旺盛生命的途径。我国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有近九亿农民,办好乡镇社区图书馆,直接关系到占人口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搞好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更是刻不容缓。这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书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中国二十一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也更坚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二、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的问题
在社区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将其分为两类,一个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一个是长期内可以解决的。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开创道路、探索道路的方法。
1、 短期内的问题
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已有的社区乡镇图书馆中。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由国家和群众举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按行政区域建立的。它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国家图书馆,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地(市)、州、盟图书馆,县、市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室),儿童图书馆,农村基层图书馆(室),都属于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其中县以上图书馆属国家举办,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的基层图书馆(室)基本上仍由城市居民或农民集体所办,有些地方(多在城市)由国家文化事业经费上适当给以补助。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图书馆现有的许多规章制度大都是从有利于图书馆的文献保护和便于管理出发,而不是从有利于读者的使用出发。而社区乡镇图书馆的规模一般较小,使得管理者更加忽视了管理,其实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非一件易事。由于社区乡镇图书馆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更应该关注到老百姓的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调整管理方法方式。这里就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就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把简单的工作做的不简单,将机器性服务变为人性化服务。有些工作在服务一线的同志,只是每天将书籍整理,办理借阅手续,认为这就是全部的工作,然而这正是将图书馆至于一潭死水的行为。图书馆作为公益事业与经济产业有着根本的区别,工作目的也截然不同,如何树立图书馆应有的形象,很大程度依赖与这些服务于一线的工作同志。这也向管理者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新时期社区乡镇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方式。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人尽其用,将图书保管员变为信息领航员,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需求与知识间的桥梁,已成为管理者当前的首要任务。
2、 长期问题
由于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乡镇社区图书馆事业仍是整个图书馆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从地域来分析,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要远好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且不论京、津、沪、穗正在建数字图书馆,仅以苏南地区为例,公共图书馆已形成了市、区(县)、镇三级网络,100%的乡镇馆都进入万册书行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意识在苏南地区普遍增强,推动了当地争创文化大市、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活动的深入。而其他一些地方上不能如此。用有限的资金选择正确的位置、适量的藏书,合理的规划,正是政府应考虑和关注的问题。不要偏面追求“大而全”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间互相攀比,建筑规模一家比一家大,有的不顾图书馆的地理位置,远离居民区,宁可造成浪费,也不愿意在居民密集区里建几个规模小一些的分馆。而对馆藏而言,尽管盖了不少新馆,就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而言,还是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全国还有一些贫困县基本没有图书馆或有馆无舍,相当数量的图书馆馆舍狭小,设施陈旧,需改建扩建。由于购书经费不足,购书数量下降,致使图书馆功能难以发挥。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是数量上、服务上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且对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一些地方和某些图书馆的同志也有模糊认识,这些都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去甚远。
在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从表面上看是经费问题,投入不足,但我以为,当前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可依。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图书馆法》,将其地位、作用、建筑面积、资金投入、从业人员的资质等等写入法律条文,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图书馆的困境。
三、 解决问题,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果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在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有效的管理就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效的运动。因此选对方法至关重要,而且要因地制宜。社区乡镇图书馆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地域性强,因此对管理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上,我们应该借鉴一部分西方管理方法,这里要提到的就是——新公共管理(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私营部门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获取利润就必须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这是一种注重绩效的管理方法,为什么特别要在以社区乡镇为单位的图书馆管理上提到此种方法呢?如上所述,此一级的图书馆与老百姓更为密切,更能体现新时期图书馆的形象,这种形象并非表现在宏伟的建筑,华丽的硬件设施上,而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上。良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产出,而受益者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也就能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保存人类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展智力资源。而每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牢记这样的职能,以及图书馆发展的目标,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图书馆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无偿对广大读者进行文化宣传、思想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的义务及最基本的社会职能,也是图书馆必须坚持的特有属性。简单的借阅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的,管理者就要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告诉工作人员如何做好引导者,其绩效的新标准是什么。比如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完成借阅的工作同时,要注意收集信息,了解当前借阅者的需求是什么,并提供给其有效的信息,这就要求工作者对各类书籍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这样做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于读者的需求并且能够提高社会工作效率。社区乡镇图书馆由于规模小,因此针对性就要强,做到小而精,满足地方需要,并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藏书,在效率中发展。管理者更要利用有限的工作人员把工作完成的更好,随着管理理论沿着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决策人”和“复杂人”这样的进程发展,管理理念也从“以物为本”到“以市场为本”,再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它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管理者在管理的同时,更要做好引导,引导好工作者,才能确保整体的工作质量,部门间相互协调,避免“瓶颈”的发生,这样才是为读者办实事的基础。
坚持图书馆的公益事业性质,必须有图书馆法作保证。举凡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图书馆法。如美国1846年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图书馆法,英国1850年颁布公共图书馆法,日本图书馆协会1954年通过并公布《图书馆自由宣言》等。这些法律对这些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具有法律意义的图书馆法,这无疑是我国图书馆界的燃眉之急。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制定工作已于2001年4月正式启动,这必将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国家有划拨经费的义务,图书馆有享有获得经费的权利;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为完成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而向社会公示承诺,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业务、行政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图书馆履行其职能。两方面缺一不可,其核心是要保证纳税人即公民的权益得以保护。
四、工作上的几点感言
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转向了开放、多方位和主动。我们既是图书馆员,又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灵敏思维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尽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由地使用任何资源,才能帮助读者作出决策,充分发挥本职业的巨大潜能,成为图书馆兼知识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一名服务在一线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我深刻地体会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工作,这需要全国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图书馆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机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图书馆间也要密切合作,在目前国家和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将图书馆事业的生命延续下去,而且要蓬勃发展。我们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多的沟通就是获得方法的途径之一。比如,每年高一级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更新馆藏,而将淘汰出来的书目进行编制,通过网络式管理,进行资源整合,将书送到低一级或其他有需要的图书馆,进行资源的再利用,保证图书的利用率和其价值。还有每年都会有很多过期的杂志,而这些杂志就真的没有用了吗?其实不然,许多优秀的杂志都如同史料一般,将其编制,可以满足又一批读者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扩大读者群,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图书馆工作做细,做的更加人性化。类似这些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益的措施有着重要的前提——一颗真诚为读者服务的心。将工作变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在为人民服务中获得真正快乐。长期以来,在工作中,我与很多读者成为了朋友,这样的收获让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也真诚的希望我们国家的图书馆事业能够在和谐的社会中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Owen Hghes;《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5。
2、新民主编 . 新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3
作者简介:
姓名:高昕;性别:女;年龄:50;学历:大专;职称:初级;
本文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引用本文:
高昕.社区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DB/OL].[2025-05-02].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97308.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