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6/10/19
[作者] 刘莉莎
[单位] 湘南学院
[摘要] 文章概要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的现状。通过对知识管理技术功能、实现条件的分析,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信息采集中大有用武之地。并探讨了知识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对知识管理时代的图书馆信息采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参考文献6。
知识管理时代是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图书情报学界理论家敏锐的抓住图书情报学与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科学的天然联系,将爆发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迅速引入到图书情报界,引发了新一轮的理论和实践热潮。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地位作用已经得到学界的共识,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管理思想和知识管理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领域,在各项工作方面都面临着知识管理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知识资源建设的首要工作——知识采集中,知识管理正在彰显着不可比拟的力量。在图书馆工作由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的进程中,知识采集是图书馆乃至高校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的基础工作,知识管理要求传统的知识采集进行深入的变革,才能满足高校、个人对知识的需求,享受知识管理带来的巨大成果。
1 图书馆信息采集现状
在整合图书馆现有知识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图书馆知识资源的采集体系,是各图书馆面临的难题之一。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科研教学水平以及在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会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1 传统知识资源的采集
传统知识资源采集主要是指针对印刷版图书、期刊的采集行为。一般而言,在此类知识资源的采集中,各高校都是围绕教育部高校评估的指挥棒而转动。高校评估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同时给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以本科高校的评估指标为例,其对图书的规定是生均图书册数。但是,中小学校的合并、升格的新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由于在合并之初图书馆底子普遍较薄,在此指标的要求下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图书期刊质量的要求,既要达标又要节约经费,不得不通过购买大量特价图书来充实资源库。但是,知识资源得不到利用才是最大的浪费。而且对于资源建设的连续性也是极大的冲击,造成图书、期刊的半衰期加快、资源有效性减少等问题。这一状况使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采集偏离了它的本来目标,即满足高校师生科研、教学、管理的需要,而变成了对符合评估指标的追求。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可以将生均图书数这一评估指标与图书采购经费协调一致,将其变成既重投入又重质量。
1.2 网络知识资源的采集
网络知识资源的采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对于网络知识资源的收集、整合、加工、发布、反馈等流程。一般而言,图书馆都将之作为对于传统知识资源的补充方式,根据本馆的知识资源的缺失做出调整。多采取浏览器、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分析采集,然后依据知识资源的学科类别进行标引形成图书馆内部的数字资源,为科研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系统的、便捷的知识查询和基于知识组织挖掘的知识服务。整合后的知识仓库中的数据是各异构数据资源的有机合成和关联存贮,并不是数据简单的汇集和堆放。通过数据接口技术形成统一的操作平台,然后通过建立索引系统、网络发布系统等工具实现知识传播,能够为师生读者服务。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
在知识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仅次于传统知识资源的采集活动。目前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和数字期刊两个主要方面,但是从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使用状况看,数字图书的使用状况远远低于数字期刊的利用率。其原因可能在于,读者阅读习惯和视觉疲劳的影响,绝大多数读者还保持着对印刷型图书的阅读习惯,同时荧光屏对视觉以及阅读姿势都有一定的限制。数字期刊的发布时间远快于数字图书的更新,现在的数字图书基本是发行公司通过向出版社购买版权来制作、流通,其时限也落后于印刷版的图书。数字图书品种注重于社会科学,并不能体现当今自然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因此,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必须与知识管理相融合,在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库建设等领域协调一致,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2 知识管理技术概述
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技术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扩大了知识采集范围、提高了知识采集速度、降低了知识采集成本;高效可靠地存储和积累知识,汇成知识仓库;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简单快捷的通道,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像《第五项修炼》所指出的,它已为企业更快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对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描述如同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科不同流派的知识管理专家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作者认为从图书馆知识工作流程而言,知识管理技术的简单定义应该是“知识管理技术是指个人或组织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使其变得更加合理和有效,并将其发送出去的一系列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推动器。[1]”笔者认为,在图书馆工作领域中,知识管理意味着对显性知识的挖掘、整理和对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处理。正如美国著名的智力资本专家斯图尔特指出的“只有1/5形成在纸面的信息可以在报纸、书籍和期刊上找到;其余的信息就都是办公室文件。[2]”在图书馆领域可能还不仅于此,因此,知识管理技术应该融入到成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的知识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知识发现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文档管理技术、知识库技术、知识地图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群件技术等。
“知识管理技术将越来越从知识存储和检索层次的应用向促进知识共享和智能技术利用方向发展,且在演变路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成熟度高低不同的技术”[3]。
3 知识管理技术与图书馆信息采集流程的协同
知识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信息采集流程中的应用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笔者认为,要根据现实条件做好知识采集规划方案,知识资源采集必须依据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知识采集的策略,这不是图书馆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应该协同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共同完成。实现知识管理,技术上首先建立一个互动的知识服务平台:知识共享网络,其中包括图书馆知识采集、部门知识挖掘、知识响应服务等,以及知识协作论坛和用于知识共享的平台。
图书馆知识采集行为一般由采编部门完成,它对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组织方面,包括显性组织的描述和隐性知识的描述,一般结合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软件完成。
3.1 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KD)
知识发现也称在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在数据中确认有效的、不为人知的、具有潜在用途的且最终可理解的模式[4]。从图书馆知识采集的过程来看,知识发现是图书馆知识库组建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编部门对显性知识源的采集、描述、系统化、集成化,形成知识库,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共享和创新。知识库(knowledge-base)包含与高校文化、高校运作相关的隐性知识,以及文件、文档系统、非结构化数据等外显知识。
因此,知识库的建设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采集部门不能仅仅局限于显性知识的组织,应该通过知识发现技术注重高校内部隐性知识的挖掘,形成有个性特色的知识库资源。这需要知识采集部门详细了解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学科建设特色、部门管理等高校业务流程知识,通过对学校核心知识权威的隐性知识的挖掘,来推动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3.2 注重搜索引擎的应用
搜索引擎依据其使用目的和范围分为企业级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搜索引擎。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基于以HTTP传输协议为主的互联网通信协议获得的HTML和特殊格式文档,如PPT/PDF。企业级搜索引擎是基于组织环境下各种信息采集接口,如HTML/XML,RDBMS/文件系统(NFS、FTP)/Office/Lotus等。网络知识资源产生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通过搜索引擎的特定功能,如google的学术搜索、定制功能、个性化搜索等功能获得图书馆所需的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根据链接功能将有用的资源添加到知识地图中,其他如baidu、yahoo等搜索引擎也都是非常好的网络知识资源构筑的方法。企业级搜索的对象基本上是已知知识源,包括组织知识库、文档、源代码信息库、论坛等,用户需要按照内容而来进行检索排列。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是对组织内部服务的知识内容管理体系,图书馆可以依据自身的功能和特点选择定制企业级搜索引擎丰富知识采集、整合的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组织内部知识库的使用。
3.3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技术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技术是用于帮助人们在恰当位置获取知识的知识管理技术。知识地图描述知识的载体信息,即知识存在的形态。知识地图是最成功的知识管理技术之一。它能够显示出图书馆乃至学校知识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重要的文件等程序、各种形式的编码知识,也包括附着于人力资源身上的未编码知识。黄页(yellow page)是一种类似与传统电话号码簿的企业知识地图[7]。可以嫁接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通过构建图书馆知识地图,学校、图书馆的内部知识根据知识门类将那些拥有有价值知识的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标在知识地图上,这样可以帮助学校各部门了解高校内部、图书馆内部知识分布的大致情况,也可以帮助管理者知道谁拥有学校所需的最优知识。通过知识地图将人和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师生能够迅速获得知识来源。知识地图能有效组织高校内部的知识和学科发展信息,师生在需要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到专家,进行直接交流,从高校内部网络获取知识援助。
同时,知识地图还具有可扩展性,图书馆知识采集部门通过出版物信息、网络信息能了解到学术动态、学科权威聚集地、学科优势学校等高等教育发展的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将这些外部信息规划到知识地图之中。这可以方便教师(尤其地方院校的教师)在得不到本地有效知识援助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外部支持。
3.4 智能Agent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智能Agent技术是通过代理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问题的自动解决。智能Agent技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具有解决问题所需的丰富知识、策略和相关数据,能够进行相关的推理或智能计算;智能Agent还具有代理性与主动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6]。在知识采集过程中引入智能Agent技术,实现自动查询、筛选、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更广泛获得知识资源,丰富图书馆知识资源体系建设。运用智能Agent技术,图书馆馆员能够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查询、筛选、鉴别和过滤,通过制定符合高校师生需求的知识搜寻策略,把符合学校、图书馆收录的知识资源进行保存和优化。
4 结束语
高等院校是知识资源的核心地带,不论是代表知识水平的学界知识泰斗、学术精英,还是知识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是社会知识蛋糕中最大和最优的部分。然而,由于学术思想的不一,以及不恰当的学术竞争导致知识管理难以实行。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知识资源核心地带,有义务运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技术组建知识地图,形成有特色的具有自主权利的知识库,为高校实现知识管理创造技术条件。知识管理技术在知识采集中的应用仅仅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运行的开始,图书馆真正实现全员化、流程化的知识管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玉琼,邹树梁.知识管理技术进化历史探析[J].情报杂志,2002(2)15-18
[2]托马斯•A•斯图尔特.《“软”资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4
[3]杨红艳.知识管理:新时代企业竞争力核心.
http://www.chinakm.com/share/list.asp?id=3492
[4]李国强.知识仓库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情报,2002(6)154-155
[5]樊治平等.知识管理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12
[6]张天俊等. 论知识管理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2(3)36-39
收稿时间:2006-03-08
本文发表于《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年4期
引用本文:
刘莉莎.图书馆知识采集与知识管理技术[DB/OL].[2025-05-1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88032.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