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5/9/28
[作者] 国家图书馆
[单位] 国家图书馆
[摘要]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两个文化大国,从17世纪开始就有科学和文化的交流。值此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法国远东学院倡议并与法国高等实验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筹备,特别邀请法国国家高等资讯科学及图书馆学学院、法国巴黎凡尔赛大学当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中国文明研究组,联合召开“中国和欧洲:印刷术和书籍的历史(8世纪/15世纪——20世纪)”双边学术讨论会,旨在探讨印刷、书籍及阅读在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会议将于2005年10月15、16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召开。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两个文化大国,从17世纪开始就有科学和文化的交流。值此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法国远东学院倡议并与法国高等实验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筹备,特别邀请法国国家高等资讯科学及图书馆学学院、法国巴黎凡尔赛大学当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中国文明研究组,联合召开“中国和欧洲:印刷术和书籍的历史(8世纪/15世纪——20世纪)”双边学术讨论会,旨在探讨印刷、书籍及阅读在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会议将于2005年10月15、16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召开。
中法两国都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在这些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法国学者(特别是如马丁和费夫尔的名著《书籍的出现》, 1958)在欧洲书籍史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不仅在欧洲也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注重从社会、文化和经济诸方面研究印刷和书籍的历史。参加此次会议的法国学者都是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其中法国高等实验学院巴比耶教授和凡尔赛大学莫里耶教授是欧洲书籍史的权威,法国远东学院前院长戴仁教授在中国印刷和书籍史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而中方与会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星研究员、中国国家图书馆李致忠研究馆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史金波研究员等亦是卓有建树的资深专家。
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均配有相应语言的翻译,即所有用法语宣读的论文现场均有中文翻译,而以中文宣读的论文也将翻译为法语,以便中法双方专家交流,并方便在场听众理解。提交会议论文亦同时有中法两种文字的版本,会后我们将尽快将其中的中文部分结集出版。会议将分四个专题进行讨论,每一个专题分别有四位专家宣读论文,然后进行大会讨论。第一部分主题为东西方文化中书籍的涵义:中国的书籍是什么?(萧东发,北京大学);西方书籍是什么?书籍的历史是什么?(Jean-Dominique Mellot,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学与研究方法(李致忠,中国国家图书馆);“ 实物目录学”对近代出版物研究的贡献 ( Dominique Varry,法国国家高等资讯科学及图书馆学学院);第二部分主题为书籍与阅读的社会经济文化史:书籍与大众文化(Jean-Yves Mollier,凡尔赛大学当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 读书体系与组织(Frédéric Barbier,法国高等实验学院); 宋明时期图书贸易与书商的利益追求(方彦寿,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书籍史与读书史 (Michela Bussotti,法国远东学院-中国北京中心);第三部分主题是印刷史上的技术问题:中国印刷的起源(张志清,中国国家图书馆);东亚活字印刷的开端(潘吉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印刷术和冶金术:两种相关联的历史(Jean-Fran?ois Belhoste,法国高等实验学院); 19世纪西方铅印术和石印术在中国的传播(韩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四部分主题是作为文化转变载体的书籍: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书籍出版互动(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的文化转移和出版业 ——以19世纪法德为例(Michel Espagne,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高等师范大学);17世纪画谱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在艺术和出版领域的影响(Christophe Marquet,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远东学院日本东京中心);书是一种商品吗?(Jean-Pierre Drège,法国高等实验学院)。
由中法两国多家知名学术机构联合举办这次国际会议,有助于理解东西文明和科学发展的差异,推动中西印刷和书籍的历史的比较研究,增进中法科学和文化的交流。
引用本文:
国家图书馆.“中国与欧洲:印刷术和书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DB/OL].[2025-07-0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72718.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