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4/7/14
信息化是全世界的潮流,全球信息时代己经全面到来。北京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近些年来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当然起步晚、基础差是造成信息化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那么作为首都的信息工作者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这需要信息行业的有关部门首先努力加强自身信息化的主体建设。
北京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创建于七十年代市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跨行业的情报信息研究机构,其主旨是面向首都经济建设,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主要开展的工作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网站建设、网上信息发布、管理咨询、技术咨询、企业策划、市场调研、科技合同与项目的查新检索、声像制作、喷绘展示、印刷服务等业务项目。
为了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针对目前所有的研究机构面临改革的现状,王苏舰所长表示要发展就需要改革,要主动的创造条件进行改革。针对该所各方面老化的现象,王所长提出了几个建设性的改革方案:
一、主业建设。也就是在传统的政府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业务,做到业务有进有退。如:利用丰富的政府背景开展电子政务。王所长认为如果做电子商务优势不明显,但是在电子政务方面,我国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广阔的政府背景这一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目前,情报研究所与北京市政协一起合作并成功地开发了北京市政协提案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将政协提案的提交、审核、交办、承办、回复均达到了网络化;管理流程达到规范化;统计、分析结果做到形象化。该系统使用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正在面向全国推广,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开一个好头,将来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他们除了己开发成功的政协电子政务系统外接下来准备开发人大电子政务系统等等一系列电子政务系统,以至逐步将我国的电子政务普及全国。
除了以上所谈到的电子政务系统之外,情报研究所的主业建设还准备开展企业调研服务,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做一些诸如竞争情报、对手分析、产品市场调研的工作,同时根据入世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国际信息交流的业务。
二、体制建设。所内目前的体制是承包制,在市场经济波涛汹涌的时代,承包制己不适应其竞争的需要,如果继续在这样的体制下进行新的主业建设无疑是死路一条。于是经过所内各部门的讨论,通过了推进研究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八项措施。这八项措施包括保险、退休、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个人股法人股比例、房屋、人才等几方面的建设,其核心内容就是以股份制的形式推进研究所的体制建设。而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以股份制的形式明晰产权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方式将个人的利益同研究所的利益有效地捆绑在一起,可以充分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地避免了各顾个的局面。
三、人才建设。目前研究所在岗人员六十多人,离退休人员也是六十多人。在岗人员平均年龄四十多岁,人才老化现象严重。这就使得人才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如果人才建设没有新的突破的话那么其它的任何建设都是枉然。
为了研究所的人才建设,各部的领导及员工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引进高校毕业生以及面向社会招聘等,而结果却是不如人意。王所长说这主要是因为研究所原本具有的留京、转户等优势己不足以吸引现在的有志才俊。现代青年更多地看重的是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一点恰恰是研究所并不具备的。对此,王所长再一次转换思想,由原来的招聘人才转变为挖人才,主动出击,结果果然被他们挖到了几位不错的人才。目前,这几位人才在所内己独挡一面,承担了重要的工作任务,并为所里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硬件设备的改造。包括旧的办公设备的更换;用电改造工程;网络建设;旧楼改造工程;开启北大门等等。这些工作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所内的硬件设施的质量。更延伸一步也为加强研究所内部的管理,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提高精神面貌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王所长说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建设能够使情报研究所的整体建设有一个总的提高,为研究所长远的发展前景打好基础。而同时对首都的信息化科技情报所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引用本文:
边莹.改革创新 促进自身信息化建设——记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DB/OL].[2025-05-16].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0517.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