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24/4/12
[作者] 陈明,常乐乐
[单位]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介绍] 王强,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研究馆员,三级教授,兼任辽宁省医学会信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及辽宁省医学会信息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图书资料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理事辽宁省科技情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荣获2012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辽中医校发〔2013〕19号】。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馆员,多次荣获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优秀会员。2018年入选沈阳市第五批高层次人才。从事图书馆资源、文化及读者研究,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及多项校内课题,发表论文近20篇。
[关键词]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校本特色文化空间建设 用户服务创新 馆员队伍建设 智慧图书馆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5日
初稿时间:2024年3月28日
定稿时间:2024年3月29日
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砥砺前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一校三区”的格局,并在校本特色文化空间建设、用户服务创新、馆员队伍建设、智慧图书馆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e线图情采访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王强馆长。
一、职业生涯
e线图情:王馆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e线图情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您个人的学术经历和职业生涯。
王强:1996年我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之后,就开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先后在图书馆的期刊部门、流通部和采编部等部门任职,后又担任馆长助理、副馆长等职。自2022年起,我开始担任图书馆馆长一职,这标志着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业二十余年,我学术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用户研究上。但近年来我将研究目光聚焦于信息文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实践探索,这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课题,信息文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使信息和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文化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什么说信息文化的发展对图书馆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呢?信息文化虽然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它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深植于丰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图书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不能固步自封,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借助数字信息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也就是说,图书馆要在信息文化视域之下,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效的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创意与数字化技术的交互融合。基于此,我近几年学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这个方向。
二、基本馆情
e线图情:王馆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与大学同年建立的,至今已形成沈阳、大连、本溪一校三区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请您介绍一下贵馆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现状。
王强:辽宁中医药大学自1958年建立以来,图书馆体系就在不断拓展完善,从最初与学校同年成立的总馆,到2006年沈阳校区新馆与大连校区分馆建成开馆,再到2021年本溪校区分馆的开放。至此,我校图书馆体系形成了“一校三区”的格局,同时还启动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文化叙事空间改造,旨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经过六十余年的积淀我馆已经形成了以中西医学、药学为收藏特色,纸本文献与数字化文献并存,馆藏文献和虚拟文献并重的馆藏体系。我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其中包括108万册纸质图书、47万册电子图书以及111个数据库,这为读者教学、科研与学习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特别是以中医药信息资源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对于我校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馆拥有1.8万册的古籍线装图书,还拥有标准的古籍收藏和修复室,为古籍的妥善保存、修复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然,我馆古籍线装图书的收藏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学,先后有18种馆藏古籍入选《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1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版本馆辽宁省库展古籍目录清单。我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我馆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将“有文化,有温度”作为图书馆的服务特色,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大学生在线“最美图书馆”的称号,这不仅是对我馆在服务特色、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等多年努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馆今后工作的激励!
三、校本特色文化
e线图情:王馆长,我们注意到,您一直十分关注图书馆的特色化发展,包括曾提出“做中医人,建中医图书馆”,到目前提倡的“校本特色文化创新服务理念”。请您谈谈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王强:校本特色文化创新服务理念是我馆目前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我馆最显著、本质的特点。所谓校本特色文化主要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大学的校本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校本文化特色,这是我馆在文化建设服务方面的创新之举。我校在进行一校三区图书馆空间升级改造时,将校本特色文化作为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大到图书馆楼层部室的命名、公共空间、个性阅览区的设计,小到窗帘、灯架、桌牌等处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建构,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弥足珍贵的校本特色文化。我们在为图书馆楼层部室择名时,选择了岐黄书院、沉香学斋、厚朴雅苑、远志静轩等这些中医中药命名的方式,并对其进行中华传统文化释义。2023年4月,图书馆还和学校学生工作处联合成立了校本特色文化工作室,进一步深入贯彻校本特色文化创新服务理念。
为更好地推动图书馆校本特色文化服务工作,我馆还积极开展经典阅读、以视觉符号解读文本、图书馆空间的文本和解读等多种与读者互动贯通的文化实践活动,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及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粘性。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新生入馆、导师培训和中小学生假期入校园等机会进行图书馆特色空间的文化解读和共享,这也是我馆推广校本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系列文化实践活动中,我馆通过视觉修辞的方式,结合诗经汉服打卡、《黄帝内经》等文化展演系列文化活动,为用户成功地创造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帮助读者能够切身地参与其中并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经典阅读也是我馆推广校本特色文化的重要方式,这项文化实践活动面向图书馆员和读者双向开展,图书馆员开设经典研读选修课,定期每周举办阅读分享活动,读者分享阅读心得,馆员和读者对经典都有全新的认识和见解,是馆员和读者的双重获益之举,也是将校本特色文化的服务和阅读推广的服务相结合的创新之举。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学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馆通过创新馆内的空间资源服务和举办一系列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效地推进“以德树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进而实现以文化之美育人的目标。
四、服务创新
e线图情:王馆长,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用户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请您结合贵馆实际,谈谈贵馆在用户服务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王强:刚才谈到的我馆持之以恒地开展校本特色文化实践活动是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一个创新亮点,这种长期的、持续的努力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和校本特色文化理念的贯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图书馆面对的读者人群是流动的,所以图书馆的活动设计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不断地创新,吸引新的读者人群并增强读者粘性。为此,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刚刚提到的经典阅读的推广、诗经汉服打卡、文化展演传播以及《黄帝内经》等活动。为了更好的推广经典图书,图书馆还策划开展了百部经典进校园活动,选择采购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并把经典图书发放到每一位在校学生的手中,入校就发,毕业再还,让它陪伴同学们共度整个大学生活。经典阅读文化活动持续、稳定的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工会的全力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些助力,我馆的用户服务创新才能不断迸发出新的闪光点。还有以4月23日“读书月”为引领,全年开展悦读四季、小圈子阅读等活动。同时,我馆还开展了经典书影共读、借阅零距离等活动。通过经典书影共读活动,读者对于经典图书的感知和体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提高读者阅读纸质书的兴趣,我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将图书推广到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去,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搭建了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便捷平台。
此外,图书馆在寒暑假期间还开展了21天阅读打卡活动,在假前提供借阅无上限,借阅图书的册数不受限制,这样的活动成功地将阅读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图书馆还于每年的读书节(4月23日)举行校长荐书活动,校领导亲自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这不仅起到了行政力量榜样的作用,还会激励到各个学院的领导和同学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图书馆还成功组织了教师阅读协会,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提供了图书交流平台,达到将阅读融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这些文化实践活动的成功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未来,我馆将继续探索更多、更完善的用户服务创新方式和文化实践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为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队伍建设
e线图情:王馆长,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是馆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看到,近些年贵馆的学术研究成果斐然。请您介绍一下贵馆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王强: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工作人员的学术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进行馆员队伍建设工作时多次强调馆员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以达到更好为读者服务的目的。为此,我馆不断更新完善馆员培养机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馆员在学术方面的研究,特制定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步走计划。所谓“走出去”就是积极鼓励馆员走出舒适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拓展自身的学术视野,与不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合作。同时组织团队前往业务先进的图书馆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引进来”是指引进更多优秀的年轻馆员,建设新的馆员队伍。年轻馆员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有扎根学术研究的耐心和信心,他们的加入不仅可以保障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我馆的学术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馆的学术研究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我馆还成立“科图共进”学术小组,定期(包括假期)召开组会,促进馆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通过分享科研经验和进展,可以激发馆员的科研热情,促进科研创新,推动我馆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还在馆内定期开展集体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图书馆订购数据库的业务培训等活动,旨在提升馆员的个人素养和业务水平,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术氛围浓厚的工作环境,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智慧图书馆
e线图情:王馆长,当前,智慧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行业受到高度重视,贵馆在这方面有开展什么工作,成效如何?以及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王强:如何在实践中去建设和发展智慧图书馆是我馆目前的关注点,基于此,图书馆成立了“智慧图书馆”科研小组,组员持续关注智慧图书馆的行业动态,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并定期为馆员做智慧图书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我们始终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种噱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应当通过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来解决图书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例如我馆的一校三区的图书通借通还及读者大数据的及时展现等业务都体现了智慧图书馆在提升服务效率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实际成效。图书馆今年也在考察国内的智慧图书馆平台并尝试实现平台上的部分功能,希望可以有效地利用智慧图书馆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因此在未来,我馆将继续追随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七、办馆理念
e线图情:王馆长,您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办馆理念吗?
王强:自毕业之后我就开始在图书馆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丰富的资源和对读者阅读体验及精神成长的促进,我也一直致力于此。虽然图书馆在创新建设中容易取得成果,但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测评方法和体系,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初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图书馆的实践工作中,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和不确定,常常笑言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也正秉承着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牢记着图书馆人的使命和担当,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次的文化实践活动。同时我馆全体工作人员认为图书馆的文化实践活动是要能够抵达学生内心深处的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的,不是简单的策划和举办,而是应该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丰富其精神世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我馆还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文化实践活动,为读者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和成长的空间,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精神上的美好家园!
引用本文:
陈明,常乐乐.王强:以文化人 打造最美图书馆(图)[DB/OL].[2025-05-01].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563494.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