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23/5/1
[作者]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
[单位]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
[摘要]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是呼伦贝尔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地区图书馆之一。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是呼伦贝尔市最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已经步入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行列。新建成的图书馆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新城区规划三街三路。新馆于2013年6月29日正式向公众全部免费开放。
2017年,在文化部开展的全国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呼伦贝尔市图书馆荣获“一级图书馆”称号。内蒙古社科联授予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在呼伦贝尔市图书馆设立“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东部区培训基地”。
[超链接] http://www.hlbelib.com
一、概述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是呼伦贝尔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地区图书馆之一。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是呼伦贝尔市最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已经步入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行列。新建成的图书馆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新城区规划三街三路。新馆于2013年6月29日正式向公众全部免费开放。
2017年,在文化部开展的全国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呼伦贝尔市图书馆荣获“一级图书馆”称号。内蒙古社科联授予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在呼伦贝尔市图书馆设立“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东部区培训基地”。
二、基础服务设施和内设机构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2462平方米,读者阅览座位900个。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建筑造型美观独特,构思精巧,极富现代感。建筑模式也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放、大开间布局,根据读者需求,划分多类型借阅区,借阅服务区所有书刊实现藏、借、阅、管四位一体,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借阅、数字网络资源查询、参考咨询、公益性讲座、读者活动等文化服务。配套设施安全舒适,为读者营造出优雅的阅读环境。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采用先进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接入100Mbps网络宽带,实现馆内读者服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馆内设有公共检索区,大厅内设大型电子显示屏、读者导引触摸屏、咨询台、还书处、存物处、检索终端等服务设施,同时提供文献复制、文化休闲、餐饮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娱乐、休闲、阅读、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场所。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内设机构有文献采访部、借阅部、民族地方文献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辅导培训部、蒙古语言文献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呼伦贝尔支中心、网络技术中心、参考咨询部、后勤服务中心和行政办公室等12个部门。
三、文献资源建设
截止到2020年统计数字,呼伦贝尔市图书馆馆藏总量62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51万册,电子文献、声像资料近11万册(件)。呼伦贝尔市图书馆馆藏中文文献全部完成书目数字化,自2006年使用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建书目数据20余万条。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做为本地区中心馆,承担着统筹协调全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任,2013年,呼伦贝尔市图书馆购进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件,依托互联网,建成以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成员馆的总分馆制,实现区域内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内蒙古东部区呼伦贝尔市图书馆第一个采用先进的集群管理模式建成本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特色馆藏。根据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突出特色服务。现已建成民族地方文献中心、蒙古语言文献研究中心和俄文文献中心。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中心是集民族、地方文献收集、查阅、研究为一体的部门,目前馆藏有关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民族文献及呼伦贝尔地方史志、地方着述等近2000余种,9000多册(件),是全市收藏最多、体系最完备的民地文献资源库。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还收有音像资源、照片、手稿、电子图书等等。其中呼伦贝尔日报、内蒙古日报、黑龙江日报(1969—1979)在全市图书馆中收藏最全,呼伦贝尔的旧方志、旧史籍、原黑龙江的旧史志虽然大部分是新出版及复制的,但基本收齐,如《呼伦贝尔志略》1923年印本(复印本)、呼伦贝尔文化出版社的影印本,《黑水丛书》呼伦贝尔志略校点本全部收藏。另外,因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三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在呼伦贝尔市设有民族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三个民族自治旗,民地文献中心特别收集有关鄂温克族专述文献94种,285册、有关鄂伦春族专述文献81种,212册、有关达斡尔族专述文献170种,355册。
蒙古语言文献中心现藏有蒙古文图书、期刊15000余种、32000余册,其中,从蒙古国采购的有关文学、历史类图书300册。中心计划将国内公开和非公开出版的各种载体的蒙古文文献尽全收藏,并逐步收全蒙古学研究方面的资料,数字资源购入或复制过来,将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建设成全市蒙古文文献资源收藏研究的中心。
四、数字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新技术条件下的创新型服务模式,随着内蒙古数字图书馆的落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工程”的实施,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也在进行数字化建设。
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按照文化部有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硬件平台搭建标准,目前已完成数字化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平台搭建工作。统一身份认证、唯一标识符等后台软件系统正在准备,将实现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无缝链接。依靠国家图书馆庞大的数字资源为呼伦贝尔市的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资源服务。
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新馆接入100M光纤带宽,实现馆内读者服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现有数字资源总量20TB,其中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有5TB。有中国知网数据库,能够全文检索博士硕士论文、方正阿帕比数据库(工具书数据库、艺术图片数据库)、爱迪科森少儿多媒体图书馆、易趣少儿数据库。呼伦贝尔市图书馆馆藏民族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正在建设中。建立图书馆门户网站,开通了手机图书馆。
数字化服务。呼伦贝尔市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有电子触屏读报系统、书目检索系统、图书馆网站服务系统等等。网络技术部设立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为公众全年无假日开放,电子阅览室读者座位64个,多媒体阅览室读者座位48个。还设有专门的声像室和电子资源查阅室。
五、服务功能和读者活动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秉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公益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每周对外开放72小时。实现馆藏文献自动借还,年书刊流通总人次3.5万人次,书刊外借7.5万册次。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全面开放、一卡通行”,面向所有公民开放,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打印、复印等仅收取成本费。
服务功能:
——根据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以民族地方文献、蒙古语言文献作为馆藏特色资源,提供特色服务;
——少儿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老年人阅览室等部门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延伸服务;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研究室、蒙古语言文献研究室以及专题文献室等,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专题研究服务;
——参考咨询部,为呼伦贝尔市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
——馆外流通服务。呼伦贝尔市图书馆现已建建成分馆、流动站共计72个,馆外书刊外借8.5万册次。
读者活动: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举办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读者活动,平均每年举办40余场,参加人数1.5万人次。
呼伦贝尔文化讲坛自2013年开讲以来,不定期举办8期,听讲人数累计达到2000多人。讲坛采取形式多样的讲座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亲临讲座现场、到部队、学校等单位开展讲座、播放讲座光盘等等,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先后邀请中国着名学者阎崇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百家讲坛主讲、硕士生导师隋丽娟教授、原内蒙古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特约记者巴拉吉尼玛等知专家学者做客呼伦贝尔文化讲坛,以“书香中国—阅读引领未来,阅读与修养为”、“曾国藩为人为学启示录”、“成吉思汗文化的现代性”为主题的讲座,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也在努力打造呼伦贝尔文化讲坛的讲座品牌,为呼伦贝尔市广大公众提供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呼伦贝尔市图书馆一方面是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市民对文化需求的提升,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将成为全市的学习资源中心、社会教育中心、信息传输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引用本文: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图)[DB/OL].[2025-05-03].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532818.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